一.基础积累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shǒng)起来。
B.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mó)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zhuó)的本子。 C.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半晌(shǎng)都没动,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zhuàn)着钱,滞笨(zhì)地转过身子。 2.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炙疮疤。
B.他是一个胖胖的,和霭的老人,他的太太却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 C.鞭炮窜上了高空,在天空中绽放,鞭炮声响了起来。
D.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 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卜棋艺精湛,练习推敲棋艺又很认真,和小雷常常对弈,小雷往往略胜一筹,小卜棋艺可以说深不可测。 ....B.小陈作业本不在了,到处找都没有找到,桌子、抽屉、地下,小事反而弄得他内心烦乱,他说:“真是莫名其妙 ”! ....C.小罗昨天没能按时参加学校的艺术节活动,老师开始很生气,后来联系到小罗的母亲,才知道,小罗的母亲生病了,父亲又出差在外,虽然小罗没有视线请假,但还是情有可原。 ....D.他勇敢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诵了舒婷的《致橡树》,深情并茂,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B.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关于思考、关于创造的能力。 C.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 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 B. 释担而立(释:放下) ...C. 以钱覆其口(覆:盖) .
D. 笑而遣之(遣:派遣) .
6.下列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B.而:笑而遣之 .C.之:但微颔之 .
而钱不湿 .
久之,目似瞑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1 -
D.于:尝射于家圃 .
7.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有一次)他尝试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B.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C.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公(听后)忧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D.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但是对此微微点头。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善射”,“当世无双”是对康肃公才能的评价,“公亦以此自矜”则直接点明其恃才傲物的个性。
B. “释担而立”、“睨之”、“但微颔之”,体现卖油翁对康肃公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
C.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句话表明了卖油翁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那就是“熟能生巧”。
D. “康肃笑而遣之”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出康肃公通达爽快的一面。
三年立川
(1)汶川之痛,已近三载。
(2)三年前,大地裂开筋骨;三年后,我们欣慰地察觉,哀恸过后,川人没有沉溺,更不曾沉沦。
(3)废墟之上,人性挺立。政府视民如伤,民众骨血不弃,守望相助,驰援不歇。逝者已矣,生者前行。我们并非刻意遗忘当初的撕心裂肺、地裂天崩,只是,悲伤不等于无边的眼泪。
(4)巨创之余,川人更需要自强自立。拭去泪痕,拾起向死而生的坚毅。立“三”为“川”,这绝非文字游戏。灾后,川人坚毅、团结与果敢的精神气质彼此传递浸染。一千个日夜,不止留下时间流驶的印
(5)震得垮墙,却撼不动家。废墟之上,“家园”这个温馨的字眼,让多少泪眼婆娑的悲伤的心灵,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6)“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千年前,川人陈子昂,登高眺远满怀忧愤,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今日巨灾大难之后,我们清晰听见川人说:“只要人还在,一切就可以重来”。
(7)说到做到。在川人、国人戮力同心抚平弥合山川裂纹的壮志豪情下,滑落的山体开始覆盖绿色,撕裂的家庭渐渐弥合伤痕。因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爱,活下来的人告诉自己:活着,就要活得更好。因为这份爱,只要你还活着,只要还置身于这片土地,就有源源不尽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你我内心,来自那使人之所以为人的爱、勇气、智慧、尊严与希望。
(8) 三周年的节点临近,可纪念却不仅指那些具化的特定仪式,也内化在这些年每一天重建家园的默默努力中。重建使废墟获得新生,渐渐抚平幸存者心头的伤痕。这样的纪念,是永恒不息的神圣仪式。
(9) 因为苦难,我们赞美阳光。这就是“纪念”的力量,它提醒人 们认识自己,认识到世间什么是最可贵的东西。生命在强力信心支撑下,倔强而昂扬地向上生长。这个时代所有的人都是见证者,见证着一片废墟是怎样变得春意盎然。
(10) 前年那黑色三分钟后,前所未有的动员,以万亿为单位的灾后重建,是对这个
- 2 -
崛起中大国力量的整体考验,是对所有四川人的考验。凭着震不垮的精神,川人经受住了考验。相比那三分钟的惊天震撼与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这几年日复一日的重建无疑更复杂琐碎,也更考验耐心与能力。
(11)重建,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役;三年立川,最终,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四月的鲜花,盛开在曾经是废墟的原野。无尽生命的绿意,点染山河。这是“立川精神”在向上生长。走过苦难的人们,笑脸依然。通过经年观察,我们坚信,民族痛感的累积必将转化为社会文明的累进。
9.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什么作用? 11.(8)段中“这样的纪念,是永恒不息的神圣仪式。”这句话怎样理解?
12.文章结尾说:“三年立川,最终,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立川”的这三年,也正视你走过初中生活的三年。读了本文,联系生活的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二.诗歌鉴赏
春草
春草绵绵不可言,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3.“水边原上乱抽荣”一句中的“乱”字显然不是乱七八糟的意思,你认为它表现了什么?
14.春草嫌城市“车马繁华”,于是“才入城门便不生”,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三.文言文阅读
- 3 -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是( ) A.为司徒胡广所辟 复征,再迁渔阳太守 ..B.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C.付洛阳狱 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 ..D.再迁青州刺史 考死,妻子徙边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以母老乞不之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乃使其从者衣褐 ..C.让诉冤于帝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七日而诛少正卯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膺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 B.李膺执法如山。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臵之度外。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
C.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发后,乡人劝说他逃走以避祸,他却认为这样做有违人臣之节,因而主动前往牢狱。
D.李膺颇有声望。樊陵请求当他弟子;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
- 4 -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2)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
(3)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
四.现代文阅读
不愿上天堂 哈里希〃约哈里
从前有个名叫拉拉的商人,他的乐善好施远近闻名。每当圣徒经过他的城镇,他都提供衣食钱物。
一天,一位道行高深的圣徒来到城里,受到了拉拉的热情欢迎。拉拉以美食招待,并请他留宿家中。圣徒很高兴,临睡前对他说:“拉拉,你的义行为你在天堂赢得了一席之地。”“谢谢你这样说,大师,”拉拉说,“也许有一天我会准备好。”“今天就可以,”圣徒说,“我马上就带你上天堂。”拉拉看起来很痛苦:“哦,那是我最大的愿望,但是现在恐怕不可能。”“为什么?”“如你所知,我没有妻子,她几年前就去世了。我儿子才10岁,还需要我照顾。还需要些时间他才能长大到接管我的生意,到那时我会很高兴接受你的邀请。“你要多长时间才能准备好?”拉拉想了一会儿说:“15年后他25岁,该能打点生意了。那时我就可以去了。”“就15年吧,”圣徒说,“到时我会返回,履行我的诺言。”
15年后,圣徒返回拉拉家。门前躺着一条看门狗和一群小狗,当他敲门时,狗摇着尾巴欢迎他。拉拉的老仆一开门,立刻认出了圣徒。“欢迎您,先生!”仆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老主人不在了,现在是他的儿子照料生意。”“拉拉在哪儿?”“5年前他死于心脏病。但是请进,先生,这房子跟从前一样,门永远为圣徒打开。进来吃顿热饭吧。”圣徒进门,狗也跟了进来。圣徒坐着等候时,想到没能送拉拉上天堂,感到非常悲哀。他闭上眼睛冥想,突然意识到拉拉已投胎为身边的母狗。“拉拉!”他说,“你在干什么?”“儿子20岁时,我死于心脏病发作,”拉拉说,“当时他的新婚妻子怀孕了,虽然他生意做得很成功,但我担心没有人保护房子和他的家人,所以决定回来做条狗。”“我理解,”圣徒说,“现在你准备跟我走吗?”狗叹了口气:“非常想跟你走,但恐怕现在不行。这些小狗全靠我,两年后他们会长大,能保卫房子。那时我就自由了。”“好的,”圣徒说,“两年后我会返回。” 两年后,圣徒重返拉拉家,三个孩子正在和几条狗,还有笼中的一只鹦鹉玩耍,院子显得生气勃勃,一派祥和气氛。圣徒四处寻找,却找不到拉拉投胎的那条狗。老仆迎接他时,圣徒问:“这些狗的母亲哪去了?”“一年前被贼杀死了,先生。”仆人说,“你不知道它死前是怎样英勇地战斗。请进来吃饭吧。”仆人将狗和孩子们从圣徒身边赶开,然后去盛饭。只剩下鹦鹉在圣徒身边了,它突然开口说:“嗨,欢迎回来。嗨,欢迎回来。”圣徒陷入冥想,他确定拉拉投胎成了鹦鹉。“嗨,拉拉,”他说,“你现在没有负担了。房子受到保护,家人也过得很好。是上天堂的时候了。”他打开笼子,向鹦鹉伸出手。
“请别带我走!”拉拉说,“我在这儿挺好。儿子儿媳都很喜欢我,他们会想我的。孙子孙女们喜欢和我说话,用手给我喂食。非常感谢你记得你的诺言,但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上天堂。这个笼子就是我的天堂。很遗憾让你白跑一趟,我不再想要任何不属于我的东西了。如果无牵无挂没有责任,那我干吗还存在?”
圣徒感到震惊,但他尊重拉拉的愿望,不再返回找这个没有时间上天堂的商人。 (选自《环球时报》)
- 5 -
19.(品味语言艺术题)请谈谈第二段“一位道行高深的圣徒来到城里”一句中“道行高深”在文中的作用。
20.(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题)根据你的体会,分析“三个孩子正在和几条狗,还有笼中的一只鹦鹉玩耍,院子显得生气勃勃,一派祥和气氛”一句的含意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1.(体会语句含意题)你认为哪句话最能揭示拉拉的生存目的?试结合拉拉做人做狗做鹦鹉的经历,解释这句话的具体内涵。
五.语言运用
22.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解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情况,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一)
读书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 二是
(2)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现在请你以“阅读”为对象,就莎士比亚的这一段话进行仿写。
- 6 -
(3)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六.课外阅读
在病房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临出门那一刻,他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我从手术室出来一直昏迷,第二天清醒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做生意最忌讳强行推销的。”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
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我悄悄问护士,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 7 -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她智商不高,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正提着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