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话题式英语口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 本文着眼于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我校实际,以
课堂为主渠道,以新目标英语教材为蓝本,利用、拓展、开发各单元话题,从五个层面——乐于开口、愿意表达、喜欢讨论、主动交流、实际运用,阐述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开展各种口语训练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话题 英语口语 自主学习 能力
我们新课改后的英语课堂该是回复以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疲惫又拖沓,事倍仍功半呢?还是需要一种轻松愉快,充满生机,稳步提升,注重实效的英语课堂?经过一番认真思索,我决定在平时英语口语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自主学习,训练并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提高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的效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学习者要想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而温州现行试用的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口语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它按照一个话题为一单元主题进行编排,每个话题都是很好的谈话材料,学生可以围绕单元话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口语交流活动。因为我们缺少英语口语交流的氛围,课堂便成了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主阵地,各种形式的口语教学活动便成了学生交流的主渠道。所以平时在设计口语教学环节中,我尽量做到时间充分,机会均等,难度适中,形式多样,多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确保口语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了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近两年我尝试以单元话题为主线,从五个层面(乐于开口、愿意表达、喜欢讨论、主动交流、实际运用)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口语训练活动,试图达到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获取信息,交流话题,体验口语自主学习的乐趣
根据威尔逊的论证,交际性操练的四个基本特点之一是存在信息差距,即对话双方之间存在需要交流的未知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对话的发生,都是由于对话一方想从另一方获取一些未知的信息,此时往往需要通过填充信息沟来完成。如下图所示:
1
- !
(A) (B)
信息甲对话者 乙对话者 沟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提供给学生一些句型或情景,采用问答形式,安排两人一组,针对各自拿到的拥有不同信息的表格,据空白之处,通过提问、对话进行交流,获取所需的信息。
[例] 教学《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八上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Section A时,在学生阅读 3a完成空格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Pairwork活动:
T:We know sth. about Tony and Liu Hui for their vacation. Now National Day is coming. Ben and Tom are very happy. They are making their plans. Can you help them to complete the blanks?
分别发给同伴2份不同表格:
Vacation Plans (A)
Name Ben Tom City Hangzhou Activities Go swimming Vacation Plans (B)
Name Ben City Activities Visit the West Lake Tom Sanya For a week How long How By train How long For two days How By air 并给出可能用到的目标语言: Where……going for vacation? What……doing? How long……staying! How……going……!
学生为完成该任务,必须利用目标语言去分享这些信息,向持有他所需信息的另一方寻求帮助。这种方式,构建了生生之间的对话平台,引导着学生主动、积极思维,学习用英语“做事”,给他们提供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有效提高他们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从中体验说话的乐趣,为英语口语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2
- !
二、四技互补,贯穿话题,调动口语自主学习的热情
说是外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平时我们总用说来训练说,“知难而上”自然免不了事倍功半。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我在英语课上经常利用四技互补,采用听力、阅读、写关键词\\句等形式的语言输入,随时为学生递上说的材料,不强调说却在听说读写四技巧活动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口语交流。如下图所示:
听力材料 输入 输出 学 输出 生 输出 写下关键字/词/句 输入 两人或小组对话 课内阅读 输入 朗读/回答相关问题 口头表达/作文 说 注:听、读、写产生辐射作用,向说集中,但各环节侧重点有所不同。
[例]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 七下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单元话题是Talk about animals。在本单元Section B中,我利用四技互补,设计了几个指导学生“说”的环节:
听→说:先给学生输入Activity 2a/2b的听力材料, 通过听,他们可以了解一些描述动物的词汇(clever, interesting, cute, shy, ugly…..)接着以听力内容为基础,再让学生进行Pairwork。学生可利用听力材料中提到的词汇阐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原因,也可用自己知道的词替代操练。
读→说:Activity 3a是三段描写动物外貌、习性的阅读小文章。我播放磁带,让学生模仿跟读,再让学生自己读,同时记住一些句子,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看图说话。并且在看图说话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解说员,通过精彩的解说吸引观众来观赏你的动物。加强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写→说:Activity3b 是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填空的写作练习,而填空的这些词(Africa, years, this, eats, sleeps, lazy)恰好就是文章的关键词,在写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如果我来表达,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来自哪?多大?吃什么?有何特征?)。 这之后我要求学生向同学介绍你喜欢或熟悉的一种动物,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如自信地表达,基础好的还增加了些内容,描述得栩栩如生,令听者恨不得马上见识一下。
英语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听是说的前提,阅读文章乃至
3
- !
背诵,是训练口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而写下些关键词或句,更是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帮助很大。学生平时开口难,是因为他们缺少说的语言材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最终达成主动、积极开口,熟练地用英语交流。
三、小组讨论,分解话题,扩充口语自主学习的内容
小组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巧妙地把学生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小组讨论更加有效,我主要采取分割话题的方法。
[例]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 九上-Unit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单元,是围绕“Learning how to learn”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教学活动的。当时考虑到学生知识结构、口语水平的差异,我尝试把话题分割成几个小话题进行讨论,每一课时体现一个主题,如下表所示:
并且结合分话题又设计几个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做事。 Period 1:
① 讨论图中人物不同的学习方式,并联系学生实际补充其他学习方法,旨
在熟练巩固本课句型“verb + by doing sth.” 。 Period 2:
② 讨论各自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方法,围绕“Why do you learn English?”和“How do you study English?”展开讨论。
Period 3:
③ 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4
- !
Topic: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 Period 4:
④ 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学习方法。 Topic:Exchange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 Period 5:
⑤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了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 Topic: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
经过分解话题,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了出来,留给学生更多的余地。在循序渐进地进行口语训练后,学生展开了自发的讨论,不但气氛热烈,而且激活了思维,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扩充了口语交流的内容。
四、运用5W1H ,表述话题,搭建口语自主学习的平台
5“W”和1“H”,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六个特殊疑问词(What, Who, Why, When, Where和How)。在英语课堂口头表达中,为促进学生有话说,我尝试运用5“W”和1“H”,为学生撑起一个说话的支架,从不同侧面进行提问的方式进行问答并加以拓展和延伸,促进学生主动开口,从而给他们创建了口语自主学习的平台,使他们的口语交流变得分外顺畅。
[例1]Go for it 七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单元,其Topic为“occupations”,要求学会谈论职业,即Talk about jobs. 平时习惯师问生答,显得枯燥乏味。而在该单元我以生问,师答入手, 让学生通过5“W”和1“H”对我提问。一听说可以向老师提问题,而且有可依据的疑问词,学生们自然不愿错失良机,个个兴趣盎然,表现积极。(话题从我的职业切入,自然过渡到学生未来的工作)。
S:What do you do? T:I’m a teacher S:Where do you work? T:I work in…
S:How do you like…? T:Very interesting/tiring… S:Why? T:Because I… S:… T:… 然后老师话锋一转How about you?和一学生展开对话。
T:… S1:…
5
- !
示范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互问互答。通过这样生师——师生——生生的多种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有效提高口语交际效率。
其实除了问答,有许多话题在不知道如何阐述时,都可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如谈论职业、爱好、介绍家乡、旅游等话题,使用5“W”和1“H” ,能使学生自如地进行口语交流。
[例]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七下-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是讨论“旅游”这个话题,当时运用5W和1H来陈述,非常得心应手。我指导学生参考这样的思路去说:
去过哪(Where),为什么(Why),何时去的(When)干了些什么(What),怎么去/感觉如何(How)和谁去的(Who)。经这么一点拨,那些原本无从着手的学生心里也有底了,结果随便谁都能说上几句,精彩的还一口气说上一大段。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运用了“5W和1H”后,最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也懂得如何去和同伴对话、交流观点了,只要他们想表达一个话题时,往往都会从这几个词去考虑。这几个词无需面面俱到,学生只要选择适合话题讨论的,运用好它们,就能顺利地进行对话、口头表达、报告、演讲、观点阐述等。这种方法确实对学生口语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联系生活,拓展话题,培养口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我们教材的大部分话题都来源于真实生活。但要使学生能在课外真正与他人进行真实环境下的,没有预设条件的英语口语交际,单靠教材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学生依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存在着口语交流的障碍。因此为了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既注重课内的口语能力展现也重视课外的口语交际。并且这两种渠道的输入与输出是循环的,通过课内、课外的联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如下图所示:
输出(说) 再输出(说) 6
再输入(听、读) 输入(听、读) 学 生 再输出(说) 输出(说) 课 内 课 外 输入(听、读) 再输入(听、读) - !
[例]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八上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单元,学生主要围绕“Transportation” 这一中心话题开展一系列的口语活动。交通话题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直接联系,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比较单薄。因此我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外联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第一课时通过听、读等方式为学生输入最简单的目标语言,“How do you get to school?I take a bus to school. How does he get to school? He drives his car to school. 并开展一系列的课堂口语活动。
然后布置英语口语作业,“请在课外运用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学或朋友进行简单的口语会话。
第二步:在第二课时,我先让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语言知识与同学共享,然后要求他们将课外输入的语言材料与课内输入的目标语言相结合,编出较长的口语对话,并进行口头展示。如:课堂上学生运用课外所学的,结合课内所学的编出了如下对话:
A: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B: I get to school on foot. How about you?
A: Oh, I ride my bike to school. How does your friend get to school? B:He gets to school by taxi. How does your mother get to school? A:She gets to work on a tricycle.
第三步:在第三课时,先教学bus station, bus stop等短语,再进行操练、听力等课堂巩固活动后,我设置了一个“抓捕强盗(robber)”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运用这几天课内外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在小组内从交通的角度用第三人称编演该故事,并进行竞赛,看哪组编演的最有特色,所运用的语言材料最丰富等。
第四步: 在第四课时,通过课堂提问(“How do the people in Canada get to work? How do the students in South Africa get to school? Is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in America good?” )了解学生课外查阅资料的情况,然后学习Section B 3a 的文章。最后在课堂上开展这样一个口语任务“请用英语向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某些国家或地区的交通情况,并表达你对此的看法。”
7
- !
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语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向课外进行有效延伸。因此我打算在课外给学生设计一些合作性、个体性、开放性或命题性的口语任务,指导学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通过指导学生英语口语自主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习惯,培养了口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激活了英语课堂口语教学,有效提高了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的效率。
当然,这五种口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其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都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课堂口语的评价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己任,继续寻求、验证更多更适宜的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策略。努力学习,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完善,争取有更新的突破。
后记:从2010年开始,我市将率全省之先,把中考英语口语交际考查改为英语口语交际考试,与英语听力考试合并为英语听说考试,实行人机对话,考试成绩将按一定比例计入学业考试成绩。由此可见,加强学校英语课堂口语教学,提高口语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彻底摆脱“哑巴英语”的长期困扰。因此,在新目标教材的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庞维国(主编),《Self-regulated Learning》[M]华东师大出版社
[2]司洪海(主编),《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M] 山东省淄博市教研室 [3]肖礼全(编著),《英语教学方》[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杨九俊(主编),吴永军(执行主编),《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董洪亮(主编),《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
[6]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走向》,《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6期 [7]李冬梅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M].浙江教育出版社
[8]孙丽明、孙艳明(主编),《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语言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第10期
8
- !
[9] 朱哓燕(主编),《口语教学策略与应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四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