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丁香阅读答案六年级】
t>篇二:丁香阅读答案六年级
1.错别字:棵 结 需 熬2.将句子中加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保持意思不变.(1)可是到了早春,它又开始生枝、长叶、开花.(来年) (2)早春,一张张嫩叶,形状心脏.(好似) (3)从他们的里,也不难看出他们对幸福的殷切渴望.(习俗) (4)在那苦涩的时代,我往往感觉不到丁香的.(芳香)篇三:丁香阅读答案六年级 篇四:丁香阅读答案六年级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 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芬香四溢,美不胜收。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 神树 ,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 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 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苦。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阅读题: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 是根据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改写而成的。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 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的秀色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2)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
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南京(含郊县)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原句,不超过60字) 参考答案:
1.如写 赞美哈尔滨人 得1分;如写 赞美哈尔滨人的精神 得2分;如写 赞美哈尔滨人 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的精神得3分。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4.①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方法,得1分;说出其表达效果,得2分。 ②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方法,得1分;说出其表达效果,得2分。 5.点拨:写出南京的景或物的名称得1分,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得1分;准确表达喜爱、美之情得1分;语言通畅、优美得1分。 篇五:丁香阅读答案六年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丁香结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文/宗璞)
分析第①节划线的句子,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3分)
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丁香花的?(2分)联系第⑥节划线的句子,说说作者的用意。(3分)
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4分)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小题】、作者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第①②节分别从色彩(雪白)、香味(甜香)描写丁香花的;(2分)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3分)
【小题】、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的诗句,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篇二:专题阅读版式】
【作家介绍】
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代表作
《铁箫人语》、《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正在创作的有《野葫芦引》。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选自此书。《紫藤萝瀑布》一文被选到初中课本。《晚秋》一文被选到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这是你的战争》一文被选到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锈损了的铁铃铛》一文被选到201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中。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
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其作品大多反映中华知识分子的生活
【作品展示】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评论赏析】
读宗璞的《三幅画》,初看标题,以为主要是描述与她有关的三幅画的内容,读后才明白,文章主要是写老作家汪曾祺。无论是宗璞,还是汪曾祺,我想,大家都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从两千年秋季开始,宗璞的文章连续两篇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汪曾祺的散文
《多年父子成兄弟》,又是连续两年被两个地方当作中考阅读文章。可见,俩人的文章在当代散文中都十分看好。、 【沉香熏人】 (抄到“沉香本”上两面)
1、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2、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净,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说明:分四个部分来做,并且要将其挂到博客上
【篇三: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_3】
txt>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2分) a、大相径庭 冥玩不灵 拖沓冗长 矫柔造作 b、陨身不恤 含混晦涩 道路以目 急于事功 c、明珠暗投 蜂涌而至 老态龙钟 没精打彩 d、暗然神伤 自惭形秽 人心惟危 哀声叹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2分) ①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___。
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___,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的方法。
③为此目的,就要___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
④错误常常是正确的___。
A、指导 先导 引导 向导 B、向导 指导 引导 先导 C、向导 引导 先导 指导 D、先导 引导 向导 指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大约不会有人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至为绚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b、在大量药品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和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的智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子女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c、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中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d、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前仆后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b、孩子们跟在疯二爷背后,尽管拍手、取笑、高声起哄,他都漠不关心。
c、读完诗我们才大彻大悟,原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不过是个引子,主题之所在则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盆景名花不翼而飞,公共设施被毁??发生在城市里的这些不文明现象,令人愤慨。
二、阅读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完成6~10题。(14分)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
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①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②乌睹其为快也哉! 6.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也就是) b.人有遇不遇之变(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 ..
c.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病,忧愁) d.将何适而非快(到,往) ..
7.选出加点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2分)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
c.冈陵起伏,草木行列d.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8.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胜”字。(3分)
①以览观江流之胜 ②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③何可胜道也哉 .
9.翻译画线的句子。(4分) ①②
10.本文借物抒怀,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写作本文用意何在?(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1、(3分)这是一首,字主义诗人,而诗中提到的李 白却是伟大的主义诗人。
12、(2分)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前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颈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尾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本诗从赞美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5分) 丁香结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文/宗璞) 13、分析第①节划线的句子,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3分)
——————————————————————
14、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丁香花?联系第⑥节划线的句子,说说作者的用意。(5分)
——————————————————————
15、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4分) ————————————————————————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五.默写题(共10空格,计10分) 17.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 , 。
18.乘骐骥以驰骋兮, 。19. ,池鱼思故渊。
20. ,此时无声胜有声。21.出师未捷身先死, 。 22.庄生晓梦迷蝴蝶, 。23.今宵酒醒何处, 。 24.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六、语言表达:(6分)
25、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4分)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 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我喜欢超世之才又临惊泰然的苏东坡, ; 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
26、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2分)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
七、作文(40分)
一个残疾人来到天堂找到上帝,便抱怨上帝没给他一副健全体格,上帝什么也没说就给残疾人介绍了一个朋友。这个人因刚刚死去不久才升入天堂,他感慨地对残疾人说:“珍惜吧朋友,至少你还活着。”一个官场失意被排挤下来的人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没给他高官厚禄,上帝就把那个残疾人介绍给他,残疾人对他说:“珍惜吧,至少你的身体还是健全的。”一个年轻人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没让自己受到重视和尊敬,上帝就把那个官场失意的人介绍给他,那人于是便对年轻人说:“珍惜吧,至少你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
是啊,珍惜吧,我们确实应该学会珍惜。在人生道路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确会有很多不如意,但有谁能一切都如意?每个人都有别人所不及而且值得珍惜的东西。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卷
二、8.①胜景观、胜景 ②胜 禁得起 ③胜 全、尽、完(3分)
9.① 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会不忧愁呢? (2分) ② 哪里看得到这些是快乐呢?(2分)
三、10.表达了快意之情。作者用旷达之情来慰藉仕途不得意之人,希望士人能够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 (3分)
11.(体裁),作者是,号 少陵野老。他是伟大的主义诗人,而诗中提到李白却是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3分)
四、13. 作者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3分)
14.①(2分)
②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3分)
15。(4分)
五、17.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18.来吾道乎先路也。
19. 羁鸟恋旧林 ,20.别有幽愁暗恨生,21. 长使英雄泪满襟。 22. 望帝春心托杜鹃。23. 杨柳岸,晓风残月。
2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分) 25、虽渴望“雄姿英发”,但也有“淡妆浓抹”的和谐。 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26、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够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六、作文(略) 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