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经济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经济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

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1分)

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

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2.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空气能够传声

3.一般民俗艺人,在演奏二胡独奏时都会旋转一下固定弦线的旋纽,据说是在“调音”那么:他调的到底是(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4.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5.下列加点字中,不是用来描述响度的是( ) A.生活中常说“响鼓也得重锤敲” .B.深夜了,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些 .C.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 .

D.在元旦联欢会上,小王同学“引吭高歌 .6.(3分)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 ) A.花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7.小明与小华一起坐车上学,当他们的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小华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小明 B.司机

C.座位 D.迎面驶来的汽车

8.一束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可能为( ) A.50° B.30° C.20° D.0°

9.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0.如图所示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

A.

桥在水中的倒影 B.海市蜃楼

C.镜中的人像 D.手影

11.如图所示,从玻璃砖中的A点发出的光线,在通过界面MN射入空气中时,( )

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折射角可能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

12.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线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B.凸透镜是虚焦点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该凸透镜的焦距10cm

13.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14.如图甲所示是一只熊猫在照镜子,他看到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15.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A. B.

C. D.

16.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17.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C.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19.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20.2017年6月3日上午,我市举办了生态鄂州﹣﹣环洋澜湖健步走活动。已知路线全长6km,其中湖面栈桥长1km。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并肩而行,前一半路程以3m/s的速度慢跑,后一半路程以2m/s的速度快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之间相对静止 B.小丹和小蓝在湖面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小丹和小蓝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小丹和小蓝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是2.5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4分)为了进行可靠定量的比较,必需进行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在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cm,木板的长度是 cm

22.给下列测得的数据补上适当单位:

(1)如图,位于贵州黔南群山中的fast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文工程。其直径为500 (2)篮球比赛中,每一节比赛时间为12

23.(3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这钟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听到的是钟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辨别的。

24.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那么反射角为 ,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了 。

25.(3分)某同学的身高为1.7米,站在离平面镜1.5米远的地方,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米;若她远离平面镜0.5米,则此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本人 米,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3分)观察拍摄的“水景”照片,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的缘故;看到的“水景”是光的 形成的。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看到的“水景”和“鱼”是 (选填“都是虚像”;“都是实像实”或“一个虚像,一个实像”)。

三、实验题(27题2分,28题4分,29题4分,30题6分,31题10分,共26分) 27.如图,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28.(4分)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0.4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VAB= 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29.(4分)为了探究钢丝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钢丝的长短、粗细有什么关系,他将A、B、C、D、E五根钢丝固定在木板上,如图所示。其中A、B、C长短不同,粗细相同;C、D、E粗细不同,长短相同。实验步骤如下:

(1)分别拨动如图钢丝 使他们振动的幅度相同,根据钢丝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音调与钢丝的长短有关,钢丝越短,音调越高;

(2)接着他又用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如图C、D和E三根钢丝,是为了探究归纳钢丝发声的音调与 的关系。

30.(6分)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硬纸板,F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

(2)如图乙,把F向后折叠,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该现象说明 。

31.(10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为了 ,实验时要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而实验时需要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竖直放置的是 ,需要记录 的位置。(后两空选填序号:A.玻璃板;B.两只蜡烛;C玻璃板和两只蜡烛;)

(4)实验时,将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2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1的像重合,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图中 处观察(选填“A”、“B”、“C”或“D”),蜡烛2的位置即是 位置。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 位置放一个光屏(选填“蜡烛1”或“蜡烛2”),并在图中的 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蜡烛1蜡烛2 32.(8分)如表中为“踏浪”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参数:

(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李骑电动车以正常速度到工厂至少需要30min,则小李到工厂的距离大约是多少km?

最大速度 正常速度 30km/h 20km/h 持续里程 额定载重 60km 90kg 33.(8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6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经济开发区八年级(上)期

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1分)

1.【解答】解:A、如果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m,那是不可能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果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m,合17.5cm,符合实际长度,所以B符合题意要求。 C、如果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约是3.5m,那太厚了,所以C不符合题意要求。 D、如果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m,就太厚了,所以D不符合题意要求。 故选:B。 2.【解答】解:

敲击右边的音叉的时候,音叉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振动把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能够传到能量、以及空气能够传声;但不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解:固定弦线的旋钮是为了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调节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 故选:B。

4.【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2.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8m/s,因此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答】解:A、“响鼓也要重锤敲”是指声源振动幅度大,响度越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些,是指把声音的响度调小一些,故B不符合题意; .C、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故C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物距的大小、平面

镜放置的高低等因素无关,

所以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花本身的大小。 故选:A。 7.【解答】解:

若小华以小明、司机或座位为参照物,则小华与小明、司机、座位之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华是静止的;

若小华以迎面驶来的汽车为参照物,则小华与迎面驶来的汽车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华是运动的。 故选:D。

8.【解答】解:根据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故A可能正确,BCD一定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乙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丙图: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丁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 故选:B。

10.【解答】解: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解答】解:当从A发出的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于MN射出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两个角是相等的,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故A正确;

(2)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而且凸透镜是实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故选项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故选:C。

14.【解答】解:熊猫正对平面镜,一定能看到熊猫的正面,所以排除选项A。 根据物像以平面镜呈对称性,所以竹子的像一定在右侧,所以排除选项B和C。 故选:D。

15.【解答】解: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A错误;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错误;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C正确; 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D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7.【解答】解: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则入射角为90°﹣15°=75°,所以反射角也为75°,故A错误。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故B正确。

C、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所以要说成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错误。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18.【解答】解: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指的是响度,生活中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故A错误;

B、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月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 C、喇叭发声时在振动,这种振动具有能量,使烛焰摇动,故C正确;

D、不同的乐器演奏,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也能分辨出来,这就是音色不同分辨出的,故D正确。 故选:A。

19.【解答】解: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人看到的池底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的是池底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池底虚像,像在池底实际位置的上方,因此看起来池水较浅。 故选:C。 20.【解答】解:

A、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并肩而行,彼此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通过栈桥时小丹和小蓝之间相对静止,故A正确;

B、小丹和小蓝在湖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小丹和小蓝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湖面栈桥长s=1km,由题意可得,小丹和小蓝通过栈桥的平均速度:

v==故选:A。

===2.4m/s,故D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解答】解:

为了要得到可靠的定量的比较,所以要进行测量;单位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为了测量的需要和方便,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0.1c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4.55cm,木块长度为4.55cm﹣1.00cm=3.55cm。 故答案为:测量;米;0.1;3.55。 22.【解答】解:

(1)位于贵州黔南群山中的fast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其直径达500m;

(2)在正式比赛中,篮球比赛分四节,每一节时间为12min。 故答案为:(1)m;(2)min。

23.【解答】解:钟声是由于钟受到钟锤撞击发生了振动,产生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因为不同的发声体结构不同,所以客人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是钟声。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

24.【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角也为30°,

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60°.即∠1=∠3=60°。

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延长AO,则∠2与∠3是对顶角,所以∠2=∠3=60°.所以∠2=∠1=60°。

AC是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射光线沿OB的方向,所以光线改变了∠1+∠2=60°+60°=120°。

故答案为:30°;120°。

25.【解答】解:(1)像与物大小相同,人的身高1.7m,像的身高也是1.7m;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人站在镜前1.5m处,像离镜也是1.5m;当他向镜子远离0.5m时,他到镜面的距离为1.5m+0.5m=2m.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2m,那么此时像与他的距离为2m+2m=4m;像与物永远大小相等,不管人靠近镜

面还是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7;4;不变;

26.【解答】解:因为看见的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而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并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一部分光被折射到水里再反射出来,所以在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是因为光一部分反射到空气中,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看到的“水景”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看到的是虚像;

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站在岸上所看到的水里的“鱼”是真正的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折射;都是虚像;

三、实验题(27题2分,28题4分,29题4分,30题6分,31题10分,共26分) 27.【解答】解:由入射角为30°,可得反射角也为30°,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度数等于入射角为30°即可,如图所示:

28.【解答】解:

(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A点释放,到达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与从B点释放的情况不同,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 (1)0.25; (2)小;

(3)不对;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从A点由静止释放和从B点由静止释放通过下半程

的速度不同。

29.【解答】解:(1)探究钢丝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钢丝的长短时应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粗细相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故A、B、C符合题意;

(2)C、D、E粗细不同,长短相同;是为了研究音调与钢丝粗细的关系; 故答案为:(1)A、B、C;(2)粗细。

30.【解答】解:(1)在此题中,反复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此时仍有反射关系,但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2)存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1.【解答】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2)玻璃板具有透光性,用玻璃板不用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多次测量,能防止偶然性的发生,从而得到普遍的规律;

(3)实验时点燃的蜡烛比较亮,环境比较黑暗,点燃蜡烛和环境对比度比较大,蜡烛成像会更清晰;

实验过程中,需要竖直放置玻璃板,这样像能呈在水平面上,还需要记录玻璃板和两只蜡烛的位置,从而探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应在物体的一侧观察,即A侧; 蜡烛2的位置是像的位置;

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2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1中的B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故答案为:(1)刻度尺;(2)确定像的位置;得到普遍结论;(3)较暗;A;C; (4)A;像的;蜡烛2; B。

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蜡烛1蜡烛2 32.【解答】解:

(1)由v=得正常行驶时间:

t1=

==3h;

(2)小李骑电动车以正常速度到工厂需要时间t2=30min=0.5h, 由v=得小李到工厂的距离: s2=vt2=20km/h×0.5h=10km;

答:(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3h; (2)小李到工厂的距离大约是10km。 33.【解答】解:

(1)由题知,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t=16:30﹣7:30=9h, 所以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

=100km/h;

(2)火车过桥速度v=144km/h=40m/s, 火车全部通过桥梁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由v=可知: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25s=1000m, 火车的长度:L车=s′﹣L桥=1000m﹣600m=4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火车的长度是400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