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节—长方体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长方体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2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3.3 考点分析: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认识长方体》是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内容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识别出
第 1 页 共 1 页
人教版 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4.2 教材分析:
学习长方体特征,是小学生对几何形体认识的一次质的变化。在中低年级应经有了初步的空间观念,本章在此基础继续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4.3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5 专家建议
主题图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在学习例1例2的过程中,教材首先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学生看、摸、量、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例2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6 教学方法
激趣引入----新知探究---巩固提升---巩固提升----总结结课
7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第 2 页 共 2 页
人教版 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8 教学过程
8.1 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8.2 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第 3 页 共 3 页
人教版 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1)长方体有 6 个面。 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 12 条棱。 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6)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的特征 数量 面 形状 大小 棱 数量 有( 6 )个面 每个面都是( 长方形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相同 ) ( 相对的面 )面完全相同 有( 12 )条棱 第 4 页 共 4 页
人教版 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长度 顶点 数量 ( 相对的棱 )的棱长度相等 有( 8 )个顶点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 )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第 5 页 共 5 页
人教版 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8.3 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高是( 5 )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 8 )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
第 6 页 共 6 页
人教版 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
8.4 总结结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9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棱 顶点 12条 8个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