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 (2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④苔痕上阶绿,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⑥国庆假日,杨丹与家人沿着崎岖小路登上天竺峰顶,极目远眺,周围的美景尽收眼底。她不禁慨叹杜甫《望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9八上·宁波期中)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班级开展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 (新闻·彩车回归)。
任务一:小语组织大家到网上找寻有关国庆阅兵的相关新闻,选择“浙江彩车”这则新闻,请完成: 10月16日,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活动的“潮涌之江”浙江彩车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上公开展出,结合现场讲解和互动活动,让更多的市民群众零距离感受整辆彩车所包含的丰富含义,重温彩车从天安门广场前驶过时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在10月1日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活动上,浙江彩车“潮涌之江”号盛妆亮相,以其( )的主题、( )的创意和( )的激情,表达了5600余万浙江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赞美和真切祝福。
① 第二节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________改________
②第二节中横线上的词语,按次序应该是以下哪一项?________ A.独特 鲜明 昂扬 B.鲜明 独特 昂扬 C.昂扬 独特 鲜明 D.独特 昂扬 鲜明 ③将以上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________
(2) (诗文·山水之韵)
任务二:小语让大家寻找八年级上册中有关“山水之韵”的古诗文,感受祖国的秀美河山,做成以下这样的表格,请填写:
情韵 出处
古诗文名句 第 1 页 共 16 页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浓浓秋意,光色交叠 王绩《野望》 树木葱翠,芳草茂盛 崔颢《黄鹤楼》 水中映月,天边云霞 李白《渡荆门送别》 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树树皆秋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春意盎然,绿叶繁盛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________。 (3) 大家对“山水美景”古诗文进行归类,对“杭州西湖”特别感兴趣,以下四句不是写“西湖美景”的一句是( )
A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代白居易 B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 C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代刘禹锡
D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明末清初张岱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3. (2分) (2017九上·乌兰月考) 名著阅读
(1) 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还记得林冲的绰号是________(填绰号),看似勇猛的他,有些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屈求全,因________(填情节)获罪,被刺配沧州,途中受尽折磨,幸好在________(地点)遇见花和尚鲁智深而得救。
(2) 《水浒传》中三位女将分别是谁?她们的绰号是什么?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0分)
4. (20分) (2014·赤峰) 阅读《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完成问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王稀君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
第 2 页 共 16 页
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 第①段从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说起,有哪些好处? (2) 结合上下文,思考第⑤段与第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 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读过文章,你觉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5) 品读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什么关系的复句?在行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②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划线的词“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5.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刘永红
①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有三日十万种,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
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③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的观点,且看他们怎么说。
第 3 页 共 16 页
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要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易中天先生认为,读书如择偶,要学会选书,先要多读书,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
④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譬如升学、备课等与饭碗有关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书的方法,胡适先生提倡“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丐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丐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⑤读书更是一门艺术。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一本打开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渐式微的当下,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 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3) 作者在第④段列举大量事例,是否累赘?为什么?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透着书香味的好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第 4 页 共 16 页
B . 易中天、朱光潜一致认为,应先博览群书,而后鉴别选择。
C . 读书是一种美好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熏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D . 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构建书香社会。 6.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 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意外→( )→( )→疑惑→( )
(2) 品析第⑦段划线句,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 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第 5 页 共 16 页
(4)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 . 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 . 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 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 . “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 说主题埋下伏笔。
(5) 品析⑬段句子,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
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7. (13分) (2017八下·滦南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从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补充课文所缺的语句: ________ , ________ , 晏如也。 (2)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 ②每有会意________
③期在必醉________ ④晏如也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五柳先生的读书态度与方法是:________。 ②五柳先生的居室环境怎样:________。
(5) 除本文外,你还知道本文作者哪些诗句,请写出两句。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20九上·长兴期末) 阅读下图下文,按要求写作。
哲理中国画,一语道人生。下侧这幅中国画(《同一扇窗户,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土》),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此幅画作为基础立意,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第 6 页 共 16 页
第 7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答案:1-1、考点:解析: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答案:2-1、
答案:2-2、答案:2-3、 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6 页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答案:3-1、答案:3-2、考点:解析: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0分)
答案:4-1、答案:4-2、
第 9 页 共 16 页
答案:4-3、答案:4-4、
答案:4-5、考点:解析:
答案:5-1、
第 10 页 共 16 页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解析:
第 11 页 共 16 页
答案:6-1、答案:6-2、答案:6-3、答案:6-4、 答案:6-5、
第 12 页 共 16 页
考点:解析:
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答案:7-5、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16 页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8-1、
第 14 页 共 16 页
考点:解析:
第 15 页 共 16 页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