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胃肠道反应及静脉炎、静脉内疼痛发生;对照组54例加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结果平均用药5.3d,出现恶心、呕吐27例
状、多潘立酮引起中枢神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参考文献:
[1][2][3][4][5][6]
2953(50%),腹痛7例、腹泻2例,轻度黄疸1例,静脉炎并疼痛感10例(18.52%)[9]。
2.5抗酸药:口服碳酸氢钠后,胃液pH值升高,抑制大环内酯
类抗生素由血液向胃液的跨膜扩散从而防治其胃肠道反应。18例静脉滴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6d共126人次,口服碳酸氢钠
胡安新.任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11):1026.
张素兰.静脉点滴红霉素152例的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20(5):348.
但汉雄,胡宗礼,吴基衣.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的新用途[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21(3):226.
任来云.马永禄红霉素对胃肠道促动力作用及应用[J].天津药学,
1~3g后,胃肠道反应消失14例(77%),明显减轻4例(23%);另有5
例次静脉滴注前口服碳酸氢钠1g及静脉滴注后隔0.5~1h口服
3次,未见有胃肠道反应出现[10]。3
小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具有安全性好、半衰期长、服药方便的特点,可用于孕妇及儿童。尤其是随着其家族新成员的不断涌现,其用途早已从青霉素过敏的替代治疗拓展到对许多新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因其效佳价廉且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时用药较为普遍。上述几种药物防治其胃肠道反应有效;同时也应注意观察有无硝苯地平的致体位性低血压、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症2000,12(1):251.
叶友谊.硝苯地平治疗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38例[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6(3):273.孙晓玲,赵
敏,康晓娟.思密达预防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疗效
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24.
[7][8][9][10]
阮曙京硝苯地平与胃复安防止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04,32(1):36.
张碧玫.减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药物[J].中原医刊,2000(5):59.郭
红,谢
丹,牛庆玲,陈英才山莨菪碱减少红霉素副作用效果
观察[J].交通医学,2007,19(3):310.
张建中,周桂荣.静滴红霉素所致胃肠反应防治方法祥介[J].中国乡村医药,2002,9(8):31.
收稿日期:2010-03-16
修回日期:2010-06-28
药用植物鱼腥草的研究进展
黄世琼1,肖礼娥2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8000)
文章编号:1009-5519(2010)19-2953-02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综述了鱼腥草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保证中药质量、实现中药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
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据初步统计,重庆周边各区县年产鱼腥草为1000吨左右,仅酉阳县年产鱼腥草就达250吨,多分布在海拔260~1900m,且鱼腥草喜温润环境,以年均温度为
1概述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
12~16℃,7月均温21~26℃,1月均温2~6℃为佳;田间持水量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为75%左右,年降雨量为1000~1500mm。鱼腥草为喜光植物,光照不足时会影响其生长,因此
在生长茂密的森林中没有分布。就川、渝药材市场而言,鱼腥草商品有高山鱼腥草和低山鱼腥草之分,又名大叶鱼腥草和小叶鱼腥草。高山鱼腥草植株高大,叶较大,节间较长,多分布在高海拔地区,而低山鱼腥草植株矮小,常皱缩,叶较小,节间较短,多分布在低海拔地区。
从湖北、广东、广西和湖南产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来看,不同产地鱼腥草多糖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湖北的鱼腥草多糖含量最高,广东和湖南产的鱼腥草多糖含量相近[2]。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差异存在显著,并存在一定遗传变异规律。与纬度呈正相关,随着纬度的增加甲基正壬酮的量呈增加的趋势,浙江嘉善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最高;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生长初期叶绿色,生长盛期叶翠绿色,叶缘波状,茎节间较长类型的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量较高;与植株的高度与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在针对鱼腥草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选择新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在纬度高、生长快的种源中选择[3]。有学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2个种源鱼腥草中挥发油成分,并比较不同种源挥发油类物质峰面积、形态特征、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全国鱼腥草主产区种质资源挥发油类物质多样性及其遗传基础,为选育优质、稳定的鱼腥草新品种奠定基础。其结果为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既存在共有挥
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又名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猪鼻拱、(臭)折耳根、肺形草、臭腥草、狗腥草。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1],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临床报道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肾病综合征、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2鱼腥草的资源
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目前只发现普通鱼腥草1
个种和白鱼腥草一个变种。普通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鱼腥味浓,植株高10~40cm。全株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地下部分的变态茎,节上轮生小根,节间白色;地上部分茎直立,茎叶常为紫红色,单叶互生,托叶膜质,叶柄长2~4cm,叶片心形,全缘,长为3~5cm,宽4~5cm,穗状花序生于茎顶,花朵小而密,花瓣白色,5~7月开花。白鱼腥草别名白侧耳根,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与普通鱼腥草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鱼腥草味较淡,叶片淡绿色,植株稍矮,茎稍细,多分布于田埂沟渠旁。
鱼腥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
2954发油成分,又存在非共有挥发油成分,且共有挥发油成分峰面积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挥发油成分绝对峰面积、相对峰面积、RAPD分子研究的遗传距离分别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并可从形态特征上进行区分。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挥发油类物质存在多样性,不仅与形态特征相关联,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根据挥发油成分、形态与分子标记鱼腥草可划分为
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第26卷第19期
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加利尿的附加作用,直接作用时,能使钩端螺旋体活动减弱-死亡-裂解,亦能推迟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的发病期。
4.5抗抑郁作用:有人采用高浓度皮质酮处理pc12细胞以模
拟抑郁症病人脑神经元损伤状态;采用MTT法评价了鱼腥草黄酮的细胞毒性及其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小鼠的不动时间,探讨鱼腥草黄酮的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在最大无毒浓度128
2个类型。
[4]
3化学成分研究
全草含挥发油0.0049%,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即癸酰
μmol/L以内,鱼腥草黄酮对高浓度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有很
明显的保护作用,最小有效浓度为1μmol/L,细胞毒性等级为1级;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128mg/kg、64mg/kg、32mg/
乙醛(Decanoy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均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acid))以及β-谷甾醇(β-
kg、16mg/kg剂量组鱼腥草黄酮均能显著缩短小鼠不动时间。表
明鱼腥草黄酮有明显的抗抑郁活性[7]。
4.6其他作用:鱼腥草尚有镇痛、镇咳、止血、抑制浆液分泌,
促进组织再生,伤愈合促进红皮病、银屑病的好转等作用,蕺菜碱有刺激皮肤发泡的作用。皮下注射鱼腥草水溶物还具有轻度的镇静、抗惊作用,能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所致的惊厥,20~40mg/kg静脉注射于犬可使血压下降40~50mmHg。
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44.1
药理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鱼腥草可以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
5讨论
鱼腥草内服有利尿、解毒、消炎、排脓、祛痰作用。据近年研
血清备解素,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时,合成鱼腥草素可使患者究,鱼腥草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具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的作用,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又据中医临床经验证明,对肺脓疡,痈节等化脓性炎症有效。生嚼根茎,能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本品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于尿路感染、尿频涩痛。
鱼腥草是惟一在原子弹爆炸点能颃强再生的中药材。鱼腥草具有抗辐射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不仅适用于空勤人员,也适用于经常接近辐射源的人员,如X光机和电脑操作人员,以及常看电视的人群。电脑一族必吃的防辐射食物。
鱼腥草资源丰富,在医药行业用途极为广泛,它是畅销中成药急支糖浆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抗病毒冲剂、鱼腥草注射液等产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鱼腥草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2][3][4][5][6][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08.孟
江,周毅生,廖华卫.不同产地鱼腥草多糖含量测定[J].时珍国
慧,等.不同种源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变异规慧,等.鱼腥草种源挥发油类物质多样性及遗
医国药,2008,19(4):822.吴令上,斯金平,周吴令上,斯金平,周张
律研究[J].中草药,2009,39(6):922.
传基础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4.
俭,伍贤进,钟晓丽,罗增桂,鱼腥草贮藏过程中挥发油抑菌效果变化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7,25(3):43.
罗显华,郁建生.鱼腥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6:16.龚乃超,陈箐筠,刘
枣,等.鱼腥草黄酮抗抑郁活性的研究[J].化
收稿日期:2010-04-26
学与生物工程,2009,26(3):41.
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血清备解素明显升高。家兔每日肌内注射鱼腥草素8mg。连续给药3天后,血清中
备解素也明显升高,鱼腥草提高机体兔疫力,对感染性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4.2抗菌的作用: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
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的鱼腥草素。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新鱼腥草素,体内外实验对多种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鱼腥草挥发油抑菌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5]。
4.3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
草煎剂(l∶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朱宇同报道:用乙醇提取得到几个非挥发油部份。其中鱼腥草素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对EMC和HSVⅡ作用不明显,合成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提取物(4g生药/mL)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而对脑心肌炎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并证明鱼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不在挥发油部分,而在非挥发物中。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鱼腥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衰老、抗癌功效,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抗菌消炎、抗氧化衰老、消除体内自由基等药理作用。鱼腥草自然存放时间越长,总黄酮含量越低;不同季节采摘的鱼腥草其总黄酮含量以8~10月最高;鱼腥草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茎中最低。
[6]
4.4利尿作用:用鱼腥草提取物灌注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