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已经失去规律性,尤其很多青年人长期进食大量快餐、零食等垃圾食品,使得每日饮食所需营养很难满足自身机体的实际需求,加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对肠胃造成了极大刺激,消化道疾病发病率也因此而全面上升。其中消化道出血作为消化道病变的直接信号,科学认识并掌握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表现,对提高消化道出血患者治愈率,预防消化道出血等病症意义重大。
一、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腹部疼痛难忍、呕血、黑粪、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氮质血症。
1. 消化道出血所产生疼痛症状,表明此时患者肠胃受到刺激,可能胃黏膜已经溃烂出血,这便会诱发剧烈的绞痛感。这种现象多发于患者进食前后,若未及时就医,任病情发展,就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损害。
2. 呕血作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之一,通常呕血和黑粪是同时出现的。一般在幽门(胃与十二指肠相连接区域,周围有较厚的环状肌肉并存在腺体,可分泌出黏液性质的蛋白质,是保护人体胃黏膜耐受粗糙食物刺激以及胃酸腐蚀的重要组织)中上部分有出血现象时,患者则会有呕血和黑粪的症状。而如果只是单纯的呕血,则表明患者是上消化道出血所致,且呕血量的多少往往可以反映患者上消化道病变的严重程度。
3. 黑粪则是在患者幽门以下消化道出血时所产生的症状,且此时患者消化道出血量相对较少。因此黑粪也可看作是人体粪便内混入血液导致,所以黑粪也是判断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指标。
4. 贫血也是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一种,通常患者若长时间持续性地存在消化道慢性出血或者短期急性出血,都会造成相应患者出现贫血问题。实际生活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贫血症状多表现为面色过于苍白、身体虚弱无力、手脚冰凉。
5. 消化道出血症状中的氮质血症,也可看作是消化道大量出血引发贫血后病情加重所致。这会致使患者出现短暂的休克现象,比如全身出血量达到1500~2500 mL时,一旦突然坐起或站立时间过久,便会晕厥、休克,即使患者苏醒也会有焦躁不安、口唇发紫、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等现象。且脉压差会逐渐缩小至3.33~4 kPa(25~30 mmHg),整体脉搏快弱明显(脉率超过120次/分)。这时患者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一旦任意缓解处理不到位,都会增加其病死率。
6. 除上述常见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之外,淋巴病变、全身性疾病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临床指标,其中淋巴
胜
病变这类患者基本是以身形消瘦来体现,且左锁骨上有凹形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全身性疾病的如皮肤黏膜尤其脸部,以及上肢皮肤、口腔、鼻咽部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或者存在毛细血管瘤的都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二、消化道出血如何治疗对于消化道出血治疗,在了解其临床症状表现的基础上重要根据出血量、出血位置等综合信息,来选取专业合理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有效治愈患者的目的。1. 比如患者出血量较小且又呈慢性发作的,便可针对其原发型病因做全面检测,通过诊断病因,快速确定治疗方案。对于短期急性的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先要第一时间让其卧床并禁止饮食,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在确保其静脉畅通基础上及时检测中心静脉压,以明确病理和出血位置,再对其做止血救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时刻让患者保持呼吸畅通,严防呕血可能引发的窒息状况发生,以此使消化道出血患者治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2. 在对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采取血容量治疗时,医护人员则要必须按照规范先进行静脉输液,保障患者血容量维持在正常范围,以防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若此期间患者血红蛋白过低,尤其收缩压小于12 kPa(90 mmHg)时,便要考虑输血救治;且输血量和输液量要按照患者病情实况限定在正常值内,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诱发急性肺水肿或者二次出血的风险。3. 对于出血量较小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还可以采取内镜、小肠镜止血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不适用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弥漫性肠道病变等病症。具体操作即通过内镜或小肠镜观察出血部位,之后利用氩离子凝固、电凝、冷冻、热探头等直接在病灶处做物理止血,也可利用止血类药物,像凝血酶等将该类药物喷洒至出血处,达到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少量或者慢性出血群体)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血部位在憩室或憩室附近,则不能采取电凝、热探头进行止血,这会增加肠穿孔的风险。
4.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血管造影的微创疗法也可以对消化道出血症状患者予以有效止血,但其对目标群体的限定性要求较高,多适用于住院期间可能发生二次出血患者群体。如果是肠道血性病症所致消化道出血,则无法用该疗法;除此之外,若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动脉置管后也不适用于该疗法。
5. 手术作为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常见手段,主要适用于患者出血原因以及出血部位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另外患者有大量出血且血流动力极不稳定无法支持动脉造
(下转第94页)
91
大健康DA JIAN KANG先进,利用微创方面的技术出现的伤口十分小,患者在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行走,采用保胆取石并不会发挥相应的作用。
时候,采取的治疗方式是利用微创技术保胆,然后取出息肉。当息肉严重的时候就需要切除胆囊,避免形成晚期的胆囊癌。参考文献
[1]王秋生. 胆囊息肉之新知新解[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7(3):195- 198.
[2]周锋,王宏伟,魏栋等. 超声造影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 肝脏,2018(1):90-92.
[3]陈杰. 用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效果考评[J]. 当代医药论丛,2017(6):9-10.
四、胆囊息肉患者的饮食管理
对饮食问题更需要加大重视程度,让胆固醇的摄入量能够不断降低。特别是到晚上,胆固醇摄入的含量会逐渐增多,让肝胆的代谢有加重的迹象,清理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负担。患者需要少吃一些高胆固醇的食品,像肥肉、海鲜之类。同时患者也不可饮酒,因为酒水中含有乙醇,乙醇会对胆囊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产生新的息肉,让原来存在的息肉进一步变大。
胆囊息肉属于胆囊腔膜中一种凸起的局限性疾病,患者通常不会感到什么状况,部分患者也只是感觉右胁下存在不适感,通过B超就可以实施相应的检查。当胆囊息肉出现的时候,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治疗的方法,避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期。对胆囊息肉展开治疗的
作者单位
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6150
(上接第91页)
影或继续常规检查时,则应考虑手术介入;若有患者在全面检查后仍然无法确定出血位置,病因不明的情况下还在持续出血,或者反复的严重出血都可采取手术疗法。而术中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全方位的探查,必要时可经患者肠造口做术中内镜检查,内镜专科医生要配合手术医生协作开展相关工作,使消化道出血患者最终治疗效果能够得到保障。
辣、生冷类食物,重视辛辣食物对于肠胃黏膜的刺激,严重的甚至会加重出血症状。
部分急性出血期患者在治疗休养期间,最好不要进食,慢性期有少量出血患者可采取食用流质食物或助消化食材,以使自身消化道出血症状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建议消化道出血患者,如果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后必须第一时间寻医问诊,快速前往医院做相关检查,以防病情延误而不断恶化,导致出血过度、休克的状况发生。
三、消化道出血的日常防护
人体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便表明自身生命健康已经受到损害,因此正确认识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消化道出血的日常防护工作也是极为必要的。
比如消化道出血患者日常饮食必须以清淡为主,自己要逐渐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构建营养健康的食谱,少吃甚至不吃油腻、辛
作者单位
宜宾市叙州区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上接第92页)
眼球,甚至失明。
(二)甲亢性肝损害
主要症状:除甲亢症状外,主要变化为肝病、肝大、压痛、全身瘙痒、黄疸、尿色暗黄、排便次数增多,但食欲好,无厌食症。甲亢/甲亢性贫血的白细胞减少症状与免疫调节功能障碍、消耗增加、营养不良、铁代谢紊乱和肝功能损害有关。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
94
麻痹的发生可能与甲状腺代谢异常、免疫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
作者单位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