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法的本质特征:同一关系。 2、归纳是由个别走向一般。 3、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是比较和分类的共同基 础。
4、综合方法的思维本质是整体性 5、常规性猜想的特征:对享有理论的补充和深化。
6、演绎法的特点:结论必然蕴含于前提之中,有极强的严密性。 7、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观。 8、系统是系统思维方法的核心概念。 9、原始的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充满着神秘感的
拟人化的思维方式及方法。
10、古代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在直接观察基础上的直觉的猜想。 11、培根是归纳法的创始人。 12、笛卡尔是演绎法的创始人。 13、未知是科学问题微观结构体系的核心要素
14、科学问题辨析的途径和方法是筛选法。
15、类比的前提是相似性。 16、转化的基础是差异性。 17、综合方法的思维是整体思维。 18、外推法是类比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 19、归纳法所得到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即前提中不必然地蕴含着结论。 20、概括的逻辑基础是归纳。 21、猜想的结论是或然性的。 22、概括的基础是科学理论。 23、溯因从科学解释的逻辑可以看出,科学解释的过程是演绎式的。
24、具体方法具有深刻性、间接性特征。 25、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本质特征。 26、侼论在哲学省也叫二律背反。 27、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
28、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申农。 29、信息是指信息思维方法的核心概念。 30、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 31、1943年美国维纳出版的《控制论》,
标准这控制论形成。他也成为了控制论的奠基人。
32、反应是控制论思维的核心概念。 33、控制论把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看做黑箱。 34、黑箱方法的发展是系统辨析方法。
35、系统思维方法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在解决给定问题的若干可行的方案、途径中寻找最佳的方案和途径,以大袋对问题的最优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
1、逻辑的演义方法的发展:①形式逻辑;②辩证逻辑;③数理逻辑
2、构成科学的要素:①科学概念;②科学理论;③科学定理;④科学推论。 3、科学思维方法的层次性问题,明确了科学思维
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4、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历史发展,①原始;②古代;③近代;④现代。
5、模型化方法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类型:①模拟实验;②理想模型。 6、人工符号语言的特点:①规范;②明确;③清晰;④经济;⑤没有歧义。 7、科学思维方法的特征:①客观性;②主观性;③层次性。
8、悖论思维的特征:①方向性;②统一性;③互补性;④思维性。
9、公理系统的类型:①古典公理系统;②实质公理系统;③形式公理系统。 10、现代公理系统的建构方法主要有:①符号化方法;②形式化方法。 11、科学问题的结构体系:①宏观;②微观。
12、科学问题的宏观结构体系要素:①基础性;②应用性;③推广性。 13、科学问题结构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实践性原则;③动态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
14、科学问题的微观结构体系要素:①已知;②未知;③对未知的发问;④应答域。 15、依据课题的内容划分为:①基础性研究课题;②应用性研究课题;③发展性研究课题。
16、科学问题演化的方式有:①连锁式;②辐射式;③递进阶梯式;④转向式;⑤跃进式。
17、根据科技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经济、政
治、军事等需要程度的不同课题分为:①重点课题;②非重点课题。
18、根据完成周期的要求不同,课题课分为:①战略性课题;②战术性课题。 19、评审的步骤分为:①预审;②初审;③学术评审;④综合评审。 20、评审的形式:①系统论证;②综合评估。
21、比较可以分为:①相同点的比较;相异点的比较;②同异综合的比较。 22、分类可以分为:①现象分类;②本质分类。
23、类比的类型分为:①性质类比;②关系类比;③概念机制类比;④结构功能类比;⑤数学类比。 24、分析的类型:①定性分析;②定量分析;③因果分析;④结构功能分析。
25、科学模型的综合分A为:①直观模型的综合;②原理模型的综合;③数学模型的综合。
26、归纳法分为:①完全归纳法;②不完全归纳法;③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法。 27、演绎法分为:①公理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定律演绎法;④理论演绎法。 28、科学理论的重要特征:①普遍性特征;②深刻性特征。
29、猜想可以分为:①常规性猜想;②非常规性猜想。
30、猜想的检验遵循的途径:①逻辑证明;②实践证明。
31、预见分为:①定性预见;②定量预见。 32、模型分为:①物质模型;②思想模型。 33、模型化方法的特点:①间接性特点;②抽象性特点。
34、模型化方法的功能具体表现:①解释功能;②判据功能;③预见功能。 35、具体分为:①感性具体;②理性具体。 37、逻辑的方法具有的特点:①形式化;②可操作性;③系统性。
38、历史方法的特点:①描述性;②顺序性。
39、创造性思维方法分为:①联想与想象;②直觉与灵感;③逆向思维方法;④侼论思维方法。 40、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因素有:①目标;②意志;③兴趣。 41、构建现代公理系统的基本要求:①一致性;②完全性;③独立性。(简称“三性“要求)
42、数学思维方法的特征:①高度的抽象性;②精确性;③广泛的普遍性。 43、数学思维方法环节:①准备;②建模;③求解;④解释。
44、系统思维方法的特点:①整体性;②综合型;③最优性。
45、系统思维方法分为:①系统分析法;②系统决策法;③系统规划法。 46、对信息论有重大贡献的有:①美国科学家维纳;②前苏联戈尔莫戈洛夫;③美国科学家费希尔;④W·魏沃尔。 47、控制论思维方法最重要的概念有:①信息;②反馈;③控制;④行为。 48、控制论思维方法主要有:①反馈方法;②功能模拟方法;③黑箱方法;④系统辨识方法。
49、假说具有的特征:①科学性;②假定性;③易变性。
50、科学理论具有的特征:①客观真理性特征;②全面发展性特征;③逻辑系统性特征;④实践性特征。
51、科学理论的结构有:①科学理论的基本构成要素;②科学理论的结构体系。 52、科学理论的基本结构要素有:①科学概念;②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③科学推论。
53、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模式:①渐进式;②革命式。
54、假说检验的方法:①假说的逻辑分析;②假说的实践检验;③假说的证实、证伪与双重验证;④判断性实验。 55、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①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②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③理论的简单性;④理论的预见性。 三、名词解释
1、外推法——是类此推理的特殊形式,是从一个小的特殊的领域推到一个大的一般领域,或者是从 一个已知的领域推测到一个相似未知的领域 2、分析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要求,以便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其特点: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 3、综合方法: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原因结合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同意认识的思维方法 4、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由该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
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逻辑思维方法。 5、兴趣,是人们认识某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性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6、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研究的自然对象机器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 7、分析方法:是指把整体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并加以认识的方法。
8、综合: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分解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同一的、整体的认识。
9、科学问题:是指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和科学思维过程中,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达到而未能达到的科技认识的范畴;是科学认识主体对科学认识客体的已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映。
10、物质模型: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具有可感的、真实的性质。
11、思想模型: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在思维中再现原型特征的抽象化的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性的反映。
12、抽象:是指把客观事物的某一属性、特征在思维中单独抽取出来加以认识的方法。
13、具体:是指思维中的具体,是建立在抽象的基础上,对抽象的结果加以综合性概括,从而形成思维中多样性的统一。 14、历史方法:是指按照事物运动变化的轨迹找到其中的规律。
15、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
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 16、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就是把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辩证统一起来,以历史为基础,使逻辑的结构体系真正地反映历史,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更抽象的意义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7、黑箱方法:是指在功能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是只通过外部的观察、实验、利用考察对象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及其动态过程、考察对象的功能特性和行为方式的科学方法。 18、科学思维方法论:是关于科学认识领域中的一般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论学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
导下对科学认识领域中的一半科学思维的概括和总结。
19、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选择和采取的手段、途径或方式。 科学:是对在一定历史时代的科学实践活动和科学理论的统称。
20、科学思维:是指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上的思维,是科学劳动者或科学认识主体思维的科学化会最优化。
21、科学思维方法:是指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劳动者进行科学思维活动的规则、途径、形式和手段的总和。
22、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关于科学认识客体的未知内容的欲知部分。 23、应答域:是指科学问题解答的范围界限。
24、客体、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科技认识过程中所选定的某一个或某及格狭义的科学问题。
25、比较:是指确定对象之间同异关于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26、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把对象划分为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并具有从属关系的小类的逻辑方法。 27、类比:是指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还存在其他相同或相似的属性逻辑方法。 28、归纳法:是指从个别,经过分析、比较得出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 29、穆勒五法:逻辑学家穆勒在总结前人的逻辑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探索因果联系的逻辑归纳方法,级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30、概括:是在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的基础上,抽取其共性并推广到该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认识的推理方法。 31、猜想:是指依据一定的经 验事实瞿推测解释这一事实的原理,并进而提出一定的假说的思维方法。
32、溯因:是指对已知的事实作出科学解释的方法。
33、预见:是指对未知的事实作出科学的推断,它是以因果性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
34、模型: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抽象描述。 35、模型化方法: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人们利用模型达到目标的方法。 36、逻辑方法:是指运用逻辑的手段去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37、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人类在开拓认识领域、创造认识新成果过程中使用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方法。
38、公理:是指一定学说或理论体系中作为演绎推理基础的出发命题。 39、公理化方法:是指以公理为出发点,把一系列命题有机联系起来,构造一种体系,这是对公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40、数学思维方法:是指运用数学工具和手段进行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的方法。 41、系统: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42、系统思维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研究事物的方法。
43、信息思维方法:就是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是信息的运动过程,从而用信息的理论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44、控制论思维方法:是指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进行科学思维的方法。 44、反馈方法:是指利用反馈原理去分析和处理受控系统,利用受控系统的输出信息来调节系统的行为,使系统沿着预期目标运行的方法。
45、科学理论:是指科学工作者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说明,是借助于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表述出来的知识体系,是经过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客观真理系统。
46、转换:是指旧理论向新理论转变的方式。 47、侼论:是指在一个看上去合理的理论中,却推出了来年各个相互矛盾的命题,或者在一个复合命题中,包含着两个等价的相互矛盾的命题,那么,这个理论中就包含着一个侼论。 三、简答题、论述题
1、近代思维方法的特点:①在实验和数学方法上由定向向定量发展;②分析方法的使用;③各科方法如假说法,逻辑法的运用。
2、现代思维方法的特点:①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②科学方法不断移植和渗透;③数学方法的广泛运用;④新的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
3怎样把握科学问题的时代性特征:①每
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科学问题,新科学时代总是在以往科学问题结束之际,在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同时提出了科学问题的到来;②总是处于每个时代科技研究前沿阵地;③发展具有动态行。
4、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需要性原则;③创造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效益性原则。
5、数学思维方法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与应用:①向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渗透与应用;②向语言学领域的渗透与扩展;③向文学研究领域的渗透与拓展。 6、综合的类型:①科学概念的综合;②科学模型的综合;③科学体系的综合;④科学公理的综合。 7、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数学思维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①电子计算机作为高度准确的运算工具,扩大数学思维方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②电子计算机优越的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为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③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得数学这种高度抽象的知识并入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和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8、信息思维方法的特点。①信息思维方法是撇开了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以信息的运动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把系统有目的的运动过程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②信息思维方法是把系统对外界的作用,即系统的行为日,归纳为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以及信息的反馈过程;③信息思维方法直接从系统整体出发、利用联系与转化的观点去综合研究系统的信息流动过程;④信息思维方法把信息作为一切又组织系统的相互联系的中介。
9、现代科技革命对科学思维方法提出了那些新要求:①能够适应现代科技系统的“目的性”要求;②能够适应对复杂客体的整体分析;③能够适应对事物的“有序性”的研究。
10、课题选择的重要意义:①课题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关系到种鸽科学研究的全局,决定着科学研究的内容、途径和方法;②课题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成就的大小和成败;③课题选择是整个科学研究的战略起点;④课题选择也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11、数学思维方法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与应用的表现:①向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渗透和应用;②向语言学领域的身体和扩展;③向文学研究领域的渗透和拓展。
12、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程序:①准备阶段;②数学模型的建立阶段;③推导和求解阶段;④解释和预见阶段。 1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遵循的原则:①信息系统要适应管理决策和物质生产的要求;②要求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信息的传递、处理要及时迅速。
14、黑箱方法的特点:①信息联系;②动态过程;③概率因果;④系统辨析方法。
15、科学思维方法的主观性特征主要表现?
①属于思维主体的行为,是客观规律主体化的结果;②有着主体对客体的构建,体现着主体的创造作用;③体现着主体的目的,它同主体行为的目的性,有效性联系在一起。
16、科学思维方法有哪些特点? ①在现代科技领域,观察实验和理论思维密切结合,相互渗透,观察实验方法理论化,理性方法实验化;②科学方法不断移植和渗透;③科学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门学科之中,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生产之后,它的应用范畴就更加广泛,产生了数学地质学、计算化学、生物数学等新学科;④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反馈方法、系统方法、黑箱方法等伴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涌现。
17、学习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人们将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思维方法,甚至创造出新科学的思维方法;②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与科学认识客体的结合;③有助于人们自觉地、科学地进行思维;④有助于人们通向真理,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18、科学问题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性特征;②主观性特征;③中立性特征;④探索性特征;⑤时代性特征;⑥复杂多样性特征。 19、科学问题的本质?
①初级本质是已知和未知的矛盾;②二级本质是未知和欲知之间的矛盾;③三级本质是科学认识主体和科学认识客体的矛
盾。
20、近代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哪些特点? ①除了科学实验这种普遍有效的感性认识方法之外,数学方法及其与实验方法的结合,使科学认识由定性向定量进展;②分析方法称为这个时期经常采用的方法,表现在对自然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永分类法初步整理经验材料等;③这一时期,科学思维的各种方法,如逻辑方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等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21、客体与科学问题的关系是什么? 二者关系式非常紧密的,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①一方面,众多的科学问题为课题的选择提供了前提,一门科学学科只有存在众多的科学问题,才能为科学人员的课题选择提供前提,才能有助于科学用人员选择课题;②另一方面,课题是众多科学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是科学人员要解答和研究的科学问题。
22、课题的类型:①依据课题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发展性研究课题;②根据科技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需要程度的不同课题可以划分为重点课题和非重点课题;③根据完成周期的要求不同,课题可以划分为战略性课题和战术性课题。
23、课题选择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②需要性原则;③创造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效益型原则。 24、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正确解决对相爱能够的可比性;②必须建立精确的比较标准。
25、创造性思维方法的特征? ①具有新颖性;②具有灵活性;③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性;④具有探索性;⑤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26、数学思维方法的作用?
①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②为科学认识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③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工具。
27、系统思维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①是人们认识复杂事物的有效手段;②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③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④已经和正在改变着
人们的思维方式。
28、信息的主要特征? ①源于物质、但又不是物质本身;②与能量密切相关,但又不等同于能量。信息表征物质系统的有序性;③信息部遵守物质和能量的“守恒”定律。
29、新消息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①揭示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信息变换过程;②揭示了各种类型的系统在信息上的统一性;③揭示了某些事物运动的新规律;④信息思维方法的应用对过去难以理解的现象作出科学说明,并掌握其活动规律为人类服务。
30、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准则? ①要适应管理决策和物质生产的要求;②要求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③信息的传度、处理要及时迅速。 31、简述反馈方法的特点? ①特别强调结果反作用于原因;②强调系统的稳定性;③强调有系统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
32、简述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①是通向科学理论的中介和桥梁;②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③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④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途径;⑤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33、简述假说建立的方法论原则? ①解释性原则;②对应性原则;③简单性原则;④可检验性原则。 34、简述类比的特点?
从类比的推理公式可以看出,类比推理的前提不蕴含结论。所以,它不是必然性的推理,其结论是或然性。 35、类比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①解释作用;②启发和探索作用;③模拟作用;④在现代仿生科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36、科学理论之间的转换存在的特点? ①转换首先表现为概念系统的转换;②转换意味着处于不同理论框架中的科学家的认识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大不一样;③转换回引起理论框架的更替,但转换前后的理论是有联系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继承性。
37、转换法应用中的有效条件? ①先后理论的对立性;②先后理论上的渐
进一致性;③要对先后理论作对应性论证。
38、演绎法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①演绎推理可以作为罗技证明的工具;②演绎推理对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③演绎推理为科学发现中的实践活动提供预见;④演绎推理能够岁科学假说进行逻辑检验,并为实践检验提供指导。
39、模型化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①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②能有效第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为科学进步开辟新的途经;③能够导致技术发明;④可以提高对某些模拟对象的研究速度,取得事半功倍的研究效果;⑤可以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可以检测工程设计中是否存在问题;⑥在社会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0、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①它在整个辩证思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它在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工程中的作用;③这两方面的作用又是辩证统一的。
41、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有: 撇开有关人士对象历史发展的具体细节的描述,而以理论形态从总体上把握认识对象历史发展工程的内在规律性。 42、逆向思维方法的特征?
①逆向性;②对称性;③超常性;④新颖性;⑤奇异性。 43、祖洋提高主体的素质?
①要摆脱习惯的影响;②要克服从众心理;③不信权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④要勇担风险,敢为天下先。 44、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首先,科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其次,科学理论的内容是客观的;再次,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得到证实的东西。 45、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科学发展模式及其科学思维方法论的意义?
①科学发展的累进模式;②波普的不断革命模式;③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④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总之,不同科学发展的模式,各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某些方面或某种类型的特点,研究科学发展的模式是重要的,而要正确总结科学发展模式,必修
依据对科学史和科学案例的分析,还要有正确哲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46、论述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p135、p140 黑格尔在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认为“哲学的方法既是分析又是综合的”,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建立在客观事物和客观过程的基础之上。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分析,就没有科学的综合。反之,综合又为新的分析提供理论上的引导,没有综合性的结论,新的分析就难以进行,必须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把握和理解。
48、归纳和演绎的辩证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p163 一方面,归纳是演绎的前提和基础,演绎必须从一定的前提出发,二前提从何而来,显然是归纳的结果。演绎只有在真实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而前提是否真实,在演绎内部是无法确定的,而要靠归纳法永归纳事实去验证。另一方面,归纳也离不开演绎,演绎对归纳过程起着指导作用。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但这个归纳过程既非盲目的,,也非随机的,而是要以一定的先行知识为指导。总之,归纳和演绎是互为条件,互相渗透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归纳的指导。
49、论述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内涵?p231
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进而对事物作出抽象规定,这只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的完成。接着还必须以抽象规定为前提。通过理论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先以理论思维的形式,从反映事物的最简单、最抽象的概念范畴出发,逐渐达到愈来愈复杂、愈来愈具体的概念范畴,直到把事物本质的多样性从总体上到理论综合的形式再现出来。
50、逻辑方法的作用?p242 ①运用逻辑方法能获得新知识;②运用逻辑方法能进行预见;③运用逻辑方法可以提高人们表达和论证的能力;④正确使用逻辑方法可以提高人们识别谬误、驳斥和诡辩的能力。
51、马克思主义在《资本论》中是否运用了数学思维方法?举例说明。P335 运用了。在《资本论》中,可以找到大量的这种经济数据的分析和经济规律的数
学表达公式。在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的渗透与应用;②向语言学领域的渗透与说中,曾经运用数学上运算变量和常量的扩展;③向文学研究领域的渗透与拓定律来建立公式,以补充说明于不变资本展。
的作用,并研究了计算剩余价值率的公13、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式,考虑了工作日的长度、劳动的强度、学原理对研究的自然对象机器规律性提劳动生产力这三要素、按不同方向、不同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学思程度的变化对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 。 的影响,他还试图用微积分公式去表达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
1、近代思维方法的特点:①在实验和数学方法上由定向向定量发展;②分析方法的使用;③各科方法如假说法,逻辑法的运用。
2、现代思维方法的特点:①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②科学方法不断移植和渗透;③数学方法的广泛运用;④新的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
3怎样把握科学问题的时代性特征:①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科学问题,新科学时代总是在以往科学问题结束之际,在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的同时提出了科学问题的到来;②总是处于每个时代科技研究前沿阵地;③发展具有动态行。
4、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需要性原则;③创造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效益性原则。
5、外推法——是类此推理的特殊形式,是从一个小的特殊的领域推到一个大的一般领域,或者是从 一个已知的领域推测到一个相似未知的领域
6、分析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要求,以便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其特点: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
7、综合方法: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原因结合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同意认识的思维方法 8、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由该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逻辑思维方法
9、逻辑的演义方法的发展:①形式逻辑;②辩证逻辑;③数理逻辑。 10、兴趣,是人们认识某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性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12、数学思维方法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与应用:①向经济学管理学领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