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夏民族的几个始祖都是据地为氏。如据说黄帝与炎帝都是少典氏女之子,黄帝因居住于姬水领域,故以姬为氏,而炎帝因居住于姜水领域,故以姜为氏。黄帝又号轩辕氏,是因为他后来又迁居到轩辕之丘这个地方。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因为这两个女儿是住在妫水这个地方,因此以妫为姓。周始祖弃的母亲姜原是有邰氏女,如前所述,姜与羌皆源于以羊为图腾,因此当是姓。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几十号诸侯国名,皆成为今天常见的姓。
列举几例,如吴姓是周武王封钟雍的曾孙于吴,建立吴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郑姓是周历三封少于友于郑,建郑国,友的后代以“郑”为姓氏。马姓是赵国名将赵奢因战功被赵王封地于马服其子孙从此以马服为姓,后去“服”为马姓。卫是周文王其于摩叔于卫,建卫国康叔于孙以名为姓氏。沈姓是周文王的儿子贿受封于深,建沈国,其后以国名为姓。许姓是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如尹、魏、韩等。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
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是以东门为氏。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