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7~9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练案5 Word版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练案5 新闻阅读

本练案共4页,共9题,共36分,训练时间36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2分)导学号 00774073 材料一: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始终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2022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头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节选自2022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争辩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照旧呈不断集中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马上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峻者依据协会章程赐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供应线索和证据,全力协作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提倡,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期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接受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节选自2021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状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凹凸无法推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简单,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推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状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示我们,不

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正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铺张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争辩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状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2021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白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提倡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期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等。

[解析] “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错误,原文是“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5分)( CD )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峻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

D.材料三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集中之势。

E.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其次段就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损害。

[解析] C“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错误,材料一中有“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这说明购买虚假收视率应当是制作方的事情,播出方不购买收视率。D“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错误,“打铁先要自身硬”主要说明中制协协会会员“自

律”的重要性。5分,答C给3分,答D给2分。

3.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__示例:①收视率调查不是电视剧节目的评价标准。收视率调查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②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不是最有效的。国家没有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③收视率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剧收视状况。收视率的凹凸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时段、编排以及观众观看电视剧的心态等。__

[解析] 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2分)导学号 00774074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22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简洁。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峻的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哀痛。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赶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集中到每一个角落,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铺张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担忧,人们都在查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格外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由于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格外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OECD)公布了2021年的国际同学力量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同学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由于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试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扬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抱负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好像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制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抱负。

(摘自2021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进展到今日,必需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简单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急的规律。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好像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假如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假如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气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消遣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安排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育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21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缘由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赶,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争辩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峻。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消遣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D.三者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进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盼。

[解析] B强加因果,从材料三得不出材料一、二争辩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峻的结论。C“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理解有误,“缺乏深度”没有依据。D“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错,材料一并未分析内因,材料三也没有引导读者思考“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BD )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大事。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缘由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

D.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肯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当探讨背后深刻的社会缘由,假如没有提出解决方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解析] A三者材料的观点各有价值,材料二、三“有失偏颇”理解有误,“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过于确定。C“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人作辩解”理解有误,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应当各司其职。E“假如没有提出解决方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过于确定。

6.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抱负”?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示例: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让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__

[解析] 4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2分)导学号 00774075 材料一: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 4%,较202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21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22年相比也消灭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进展为人们供应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21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进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22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22年的33. 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觉,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 0后成为了确定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 2022年最新国 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22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训练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22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训练进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养。

中国新闻出版争辩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进展趋势等进行统计争辩。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22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 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训练程度提高,国民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进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进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舞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进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21~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 需猜测与投资战略争辩报告》) 材料三:

2021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缘由有很多:其中一大缘由是,的确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 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猎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消遣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尝。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应试训练影响,从学校到高校,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可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22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依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宠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依据材料一,2021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22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

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训练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

书市场进一步进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缘由,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解析] A“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依据。C“取决于”的说法确定。D“最直接缘由”错误。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BC )

A.材料一显示2021至2021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21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全都。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舞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白我国宽敞中学校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状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状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答案] 答B给3分,答C给2分

[解析] A纸质图书2021年的阅读量高于2022年。D“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4分)

答:__示例: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舞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②大力进展训练,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训练,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进展高等训练,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有乐观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__

[解析] 答出一点给2分;建议1分,结合材料阐述1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能与材料供应的信息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