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020032 13级俄专 杨婉秋
民族文化定型的概念及涵义
“定型(Стереотип)”这一概念术语早在1922年美国社会学家利普曼(W. Lippmann)出版的《大众舆论》(Public Opinion)书中被提出,并主要用以社会定型方面的社会学研究。其认为,定型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理解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形式会对我们事前没有感知的信息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大脑对于现实生活中不能直接观察的现象会产生与其相关的图景,其形式是先下定义继而观察。
通常情况下认为民族文化定型指的是特定民族文化下的群体对自己和其他群体的认知和看法,根据В. А. Маслова的观点,“定型就是对某个民族典型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其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对定型下的定义——定型“是一种语言和言语现象的稳定因素,它一方面能储备和传承文化主导构素,一方面又能在‘本源中’显现自己、同时识别自我”;В. В. Красных从认知心理语言学角度的解释是——定型“首先是现实的某种意象以及从‘天真’日常意识角度的现实的片段,每个语言单位都蕴含有定型、定型形象”;俄罗斯学者Ю. Е. Прохоров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所做的阐释——定型是“某民族文化成员心智语言复合体(ментально–лингвальныйкомплекс),刻印有民族文化标记的单位,它以对该文化标准交际情景规范的基本想象形式体现在言语交际中”;А. В. Сергеева也认为:“民族文化定型是对某个民族行为和举止的概括性认识。”具体来说,定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这些特征在该民族每个个体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二是这些特征通过该民族成员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由于定型是对某种文化以及该文化群体成员固化的概括性认识,因此也被称为文化定型或者民族文化定型。”,例如,德国人的严谨守时、俄罗斯人的“也许(авось)”、中国人的礼、非洲人的激情、意大利人的易怒、芬兰人的固执、爱沙尼亚人的慢条斯理、波兰人的殷勤有礼等等(В. А. Маслова 2001: 108),这些特
征是对这些民族整体上的定型化认识,它在每个民族成员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对此,在М. А. Булгаков的《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诗人Бездомный和文联主席Берлиоз正在莫斯科的牧首塘公园的长椅上聊天时,看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留给Бездомный和文联主席Берлиоз的初步印象是“иностраннец(外国人)”,但“иностраннец(外国人)”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只有具体到对某个民族特点的认识和看法才能成为民族文化定型。因而,当Бездомный和Берлиоз与这个人进行初步接触,有一些更为细节的了解后,他们的反应是:
«Немец», — подумал Берлиоз.
«Англичанин, — подумал Бездомный, — ишь, и не жарко ему в перчатках».
这说明在Бездомный和Берлиоз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对“немец(德国人)”和“англичанин(英国人)”的既定认识和看法,他们在牧首塘所看到的这个人的某些言行和举止与他们印象中的“德国人”和“英国人”的某些特征正好吻合,表征这些特征的知识模型被启动,并驱动联想动作,形成了相应的联想反应,这些联想反应的出现就是因为民族文化定型在语言个性的头脑中起作用。
所谓“民族文化定型”就是把定型置于“文化空间”与“认知空间”双重语境对定型所做的语言学阐释。
(一) 文化空间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定型
俄罗斯学者克拉斯内赫认为,“‘文化空间(культур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亦称‘民族文化空间(национальное/этническоекультурноепространство)’,通常指‘人的意识中的文化存在形式’或‘由民族文化决定的情感信息场’”。文化空间“包含着民族文化共体(национально-культурноесообщество)成员现有的和潜在可能有的关于文化现象的全部认识”,也就是说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所有个体和集体认知空间的总和。文化空间语境中的定型可分为“社会定型”和“文化定型”两大类:
1. 社会定型。社会定型在社会个体身上,又通过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体现出来,因而可进一步分为“行为定型”和“思维定型”。在特定民族社会中,二者因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必然表现出该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点。
“行为定型”,又称“交际定型”、“言语交际定型”等,是社会个体在特定场合和情境下根据社会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举动,不同民族文化个体呈现出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俄罗斯学者Красных、Рыжков分别将其阐释为“以某种方式对社会群体、民族及民族文化具体的实际需要进行言语固化的符号”;“通过对社会认可的需要进行表征,从而能对个体意识施加类型化影响的民族交际单位”。中国学者赵爱国称“行为定型”是“受民族文化制约的行为模式(модель действия)或行为策略及战略(тактикаистратегия действия)”。现实交际中,行为定型有“言语交际定型”和“非言语交际定型”两种表现形式。例如,俄罗斯人乘坐公交通常会询问前面的人“Вы выходите на следующей остановке?”,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为定型。但对于日本人而言,如果询问“降りますか”,可能被视为陌生人对其私生活的干涉。
“思维定型”则反应了事物之间存在的常规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能够帮助人们在不同的或相关的事物间快速建立起联系,并作出反应。被俄罗斯学者Маслова、Красных、Прохоров分别阐释为:“人的心智图像,对事物或情景固定的民族文化认识”;
“某种固定的、最低限度的恒量,是受民族文化特点制约的有关事物或情景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人头脑中的超稳定和超固化的东西”。由于人思维的最终形式大多数时候都要诉诸于语言,因此,思维定型被部分语言学家称为“心智定型(ментальный стереотип)”,表现为概念表达对特定语言形式的固定诉求。
2. 文化定型。文化定型又称“民族定型”或“民族文化定型”。俄罗斯学者Маслова将其定义为“对形成某民族典型特点的概括性认识”,即某群体或民族对本群体或民族以及他群体或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或行为的概括性表达,或叫“图式化”和“简单化”的认识。
根据定型指涉对象不同,民族文化定型又可分为“自定型(Автостереотип)”和“他定型(Гетеростереоттип)”。自定型是指特定民族文化的群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他定型则是指对其他群体或民族的认识和评价,这两种定型在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从个体获得定型的角度看,定型的形成与后天的文化教育分不开。自定型的出现是因为每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都有一套特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观念,大家都认可这种观念并按照这个规范来说话行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是这样的、我们应该这样做的”认识,即该民族的文化定型。如中国人对本民族常见的自定型有“龙的传人”、“南方人精明、干练”、“北方人豪爽、实在”等。通常情况下,人们将民族文化定型作为必须遵守的范型(образцы)加以接受,目的是为了“不被大家笑话”(Маслова,2001: 108)。他定型是指某一社会和文化群体对另一社会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特征的固定看法,在某些情况下带有批判色彩,具有戏谑甚至嘲笑、不赞的意味,这种情况下的他定型与民族中心主义有关。如现实生活中俄罗斯民族对其他民族的定型为:любезный/изысканный как француз(好客/十分讲究的法国人)、пунтуальный как немец(非常守时的德国人)、чопорный как англичанин(过分拘礼的英国人)等。根据定型载体(或体现形式) 的不同,民族文化定型又可通过言语行为主体的语言/言语定型、行为定型、思维定型等表现出来。
(二)认知空间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定型
认知空间作为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是一种不会脱离外部空间孤立存在的内部空间,是指人能动地反映外部空间诸要素而形成的一定的心理或心智空间,是人的身心与客观现实互动的产物。认知空间语境中,定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语言定型(языковойстереотип)”,即“言语模式(шаблонречи)”。中国学者赵爱国对“语言定型”的解释是“泛指一切有固定指涉意义的语言组合及用法”,如“новый русский(俄罗斯新贵)”、“чёрный чай(红茶)”等。总之,就民族文化定型理论来说,文化空间语境的定型研究属于“内容层面”,研究“定型与文化”,即人的外部环境空间的关系,处于定型理论的表层;认知空间语境定型的研究属于“表达层面”,主要研究“定型与认知”,即人的内部心理空间的关系,处于定型理论的深层。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空间的特质是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形态是外显与内隐的结合;认知空间的特质是心理或心智的,形态是内隐的,认知空间是广义的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按照Ю. Е. Прохоров的观点,文化定型可分为内隐民族文化定型和外显民族定型。思维模式定型是内隐民族文化定型的主要内容,它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前者用雷什科夫的话说,,是能通过现实展现社会一致需求,,对社会化个性的意识施加典型化影响,并能培养其相应动机的交际单位;后者与交际者的/外国文化有关, 可理解为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策略的民族特色形象或模式。它基于不同民族在言语行为中表现出的民族文化类型的差异性,既从交际对方理解的角度考虑到自我交际行为的定型,又从自我接受的角度考虑到交际对方的交际行为定型。
通过对定型、民族文化定型性质特征的分析,在所做的结论基础上可以给民族文化定型下定义:“民族文化定型”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概括的形式或一系列特征,按照大多数人的观点,这些相对稳定的、概括的形式或特征正是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空间代表或者他民族
代表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定型”是在文化环境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人们对世界的观念,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文化决定性的概念,这种观念或以心智的形式存在,或以语言外壳的形式存在;“民族文化定型”是与一定符号模型相一致的交际(行为)过程和交际(行为)结果;“民族文化定型”既包括非语言现实的标准,也包括存在于语言层面的规范。无论是某一民族的特色,还是涉及某一民族对另一民族文化的所有观念(包括总体观念、言语交流规范、行为、类型、思维逻辑、道德礼节、规范、传统、习惯、偏见、迷信等)都可以称为民族文化定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