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有古今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园林。
②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采、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而统一。 ③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
④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
⑤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 A.③②①⑤④
B.③⑤④②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①③④⑤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茫 白内障 寥寥无几 顾明思义 B.脉搏 倒记时 披星戴月 以逸待劳 C.沉湎 亲和力 矫揉造作 针砭时弊 D.枯躁 捅娄子 膛目结舌 偃旗息鼓 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陨落(rǔn) 扶掖(yè) 秕谷(bǐ) 心无旁骛(wù) B.亵渎(dú) 拮据(jù) 恣睢(suī) 恪尽职守(kè) C.愕然(è) 煞白(shà) 辗转(zhǎn) 涕泗横流(sì) D.忐忑(tǎn) 谀词(yú) 抽噎(yè) 一抔黄土(pōu)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的一项( )
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 《呐喊》中的人物。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5.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②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③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⑦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⑨一首《乡愁》牵起了无数情思,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体现这种情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回忆了以前的人和事,也夹杂一些讥讽和议论。文中写道,“我”十来岁时是仇猫的,因为①______,《五猖会》中迎神赛会时父亲让我背《②______》的痛苦,让“我”记忆犹新;“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是因为③________。《昆虫记》中关于昆虫的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螳螂拉丁文名为“修女袍”,人们称它为“祷上帝”,它专门吃活食,交配完后,雌螳螂会把新郞官一口一口吃掉。 B.结婚是大孔雀蝶生命的唯一目的,它们只是为了代代相传才作为蝴蝶生存的。 C.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用以夜间飞行照明。 D.西班牙蜣螂喜静而不喜动,蜣螂妈妈宁可自己挨饿也绝不会让子女缺少吃喝。 二、阅读
7.文言文阅读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往之女家 女:女儿 .
B.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
C.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D.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 闻之于宋君 ..B.以顺为正者 以君为长者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D.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对画线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A.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取得的事。 B.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地活着。 C.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D.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地活着。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都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三段短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C.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乙文中所说的“贤者”和丙文中所说的“是人”是同类人,他们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勇往直前。
D.三段短文都是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①乱离,谷食踊贵②,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③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浦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①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②踊贵:物价上涨。③饿殍(è piǎo):饿死的人。④忤(wǔ):逆,不顺从。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帝许之(________) .(2)尝凭醉登武之床(________) .(3)严挺之乃有此儿(________) .(4)乃溯沿湘流(________) .
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永 泰 二 年 淡 牛 肉 白 酒 一 夕 而 卒 于 耒 阳 时 年 五 十 九。 3.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 ) ..
A.房琯和和严武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房琯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
B.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饱的地步。 C.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 D.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柩从耒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4.《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叙事中”。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9.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 先达德隆望尊/望洋兴叹 ....B.计日以还/锦囊妙计 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 ....C.尝趋百里外/卧薪尝胆 援疑质理/蕙质兰心 ....D.未尝稍降辞色/声色俱厉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甲执兵 ....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理解:宋濂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来读,却又非常喜欢读书,人们因为同情他,大多愿意把书借给他读,宋濂就此读到了各种各样的书。这一句主要表达了宋濂对借书给他之人的感激之情。 (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翻译:有人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理解:这一句写出宋濂求师之难。他所求的老师面对门人弟子并不和颜悦色,有时甚至会训斥学生,但为了能够继续请教,宋濂会表现得更加恭敬谨慎。
(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理解:宋濂毫不羡慕同学物质生活的优越,而只看中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这一句强调只要精神追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3.古人求学,尤重勤学苦读。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勤学苦读在宋濂、祖莹、范仲淹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以文学著称,官至车骑大将军。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北朝人。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链接材料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家务劳动也是必修课 张烁
①“家里有的是大人,哪用得着孩子做家务?”“你好好学习就行,家务不用你操心。”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去年开始,四川达州某中学初中部却开始探索“家务作业”,从铺床叠被开始,到洗衣服、下厨房,如今实行大半年,收效良好。
②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在以前不是问题,生活艰难,家里再小的孩子也会分担。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被两代6个大人围着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劳动教育自然就被软化、淡化了。
③家务劳动是最基础的劳动,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自理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父母之爱子,最终是要让孩子长大成人,能坚强面对未来的风雨、解决遇见的问题,而不是成为长不大的“巨婴”。所以,家长要适时放手而不是事事包办,鼓励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④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被子堆着不叠,垃圾遍地不扫,油瓶子倒了不扶,看似心疼孩子,让孩子少受累,实则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不少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被诟病“没眼力见儿”、无责任心,很大程度上和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关。自家的事都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如何能对单位、对社会“上心”?
⑤做家务,还能让孩子懂得生活不易。一个孩子,喜欢吃饭时往地上扔饭菜,如何劝都不听。最后,妈妈说,扔可以,但谁扔的谁收拾。孩子悻悻收拾了一次,从此之后,再也不扔了。为何?是因为孩子体会到了打扫卫生的辛苦,否则也就不知珍惜劳动成果。
⑥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青少年劳动的习惯、能力,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某种意义上说,也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劳动教育让人受益无穷。现在放手让孩子做些家务,不是让孩子“受累”,而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1.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③段中的“巨婴”一词的含义? 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是人类世代相传、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情感精神。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态流变”,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并多以身口相传而廷续。因此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来说,传承人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公布的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构成出现了“①”的发展趋势,但整体结构依然呈现“老年型”的格局。随着老艺人的辞世,新的传承人难以为继,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濒临灭绝或正在消失。因此,想要中国非遗多彩绽放,年轻力量不可或缺。
表1第四批及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分布
非遗保护的根本目标是“保护非遗的生命力”,因此,保护非遗更要传承非遗,要使其与时代同行。
作为华阴老腔第十代传人,张喜民老人一直为后继无人而忧虑—孙子张猛一直对老腔不太上心。直到歌手谭维维搭档张喜民为华阴老腔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活力,并将新编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带上猴年春晚舞台,张猛看后才终于开了窍。
京剧是国粹艺术,但在传承上也依然面对着社会需求与传统艺术隔膜的囚境。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没有按部就班的延续传统,他另辟蹊径,将西方Popping的舞蹈元素、太极的身段与京剧的唱念做打多元融合,用新的形式实现了传统艺术的跨界实玙。他说:“艺术要摆脱匠气,没有火气,流淌人气。”
但是,像华阴老腔、京剧流派面对的传承困境是当今普遍现象,我们需要有更多思考和更多探索,不断赋予其②。 非遗以其独特的文化色彩,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当今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工业文明对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非遺形成致命冲击、城镇化选猩和传统村落的消失使一些地方民俗和技艺濒临灭绝、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断层状况导致技艺失传、多种文化观的现代人对非遗产生文化需求的距离感。2012年底被撤销非遗资格的黎族文身,虽被称为海南黎族的“敦煌壁画”,但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中断了活态传承,其消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另一方面,人们也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播非遗。抖音近期公布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4月,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有1214项在抖音平台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产生了超过2400万条视频和超过1065亿次播放量。2018年,抖音联合中国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博物馆共同发起“皮一下很开心”话题,累计播放超28亿次。龙在天戏团的王熙团长表示,按照他们演出的平均观众数,要达到这个播放量,需要每天演出,且持续800年。过去的经典,重新被现代大众所欣赏。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年轻化 ②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B.①年轻型 ②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 C.①老年化 ②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 D.①老年型 ②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2.依据上而三则材料.当今非遗的传承面临的共同困境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限8个字以内)
3.针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人们也有自己的思考。阅读下面网友的评论,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非遗传承的。
潇潇雨:如果根据现代人的需要对这些非进行改造,不就很好地传承下来了吗?
远方的时光:对于老祖宗留下的非遗文化,咱现代人可不能用自己的爱好去随便篡改,否则不就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本真吗?
麦芽糖不甜:有些非遺早就不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消失也是必然的,有什么可惜呢? 三、应用 12.综合性学习。
探究中国“孝”文化。中国古代有“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二十四孝”等关于孝心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训:\"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为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中华“孝”文化。我校决定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猜“孝”义
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孝”的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孝”心
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孝”句
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讲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的成语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家语》中有这样的句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唐代诗人杜荀鹤,有题为《小松》的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可见,人的成人,有一个慢慢熏陶的过程;松的成材,有一个渐渐参天的过程。所以,宋朝人程珌在《丙子轮对札子》中有这样的句子:“一与之染,则日渐月染。” 请以“日渐月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题分析】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可知语段讲的是我国的名胜和园林。③作为首句提出了“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⑤是总写原因,即文化原因和历史原因。④句是文化原因,②句是历史原因。①句是总结语。排序应为:③⑤④②①。故选B。 2、C 【解题分析】
A选项应为“顾名思义”;B选项应为“倒计时”;D选项应为“枯燥”“瞠目结舌”。 3、C 【解题分析】
C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A陨落(yǔn)。B拮据(jū)。D抽噎(yē),一抔黄土(póu)。 4、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D. “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故答案为D。
5、①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乾坤日夜浮 ③大漠孤烟直 ④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⑥直挂云帆济沧海 ⑦庭下如积水空明 ⑧非学无以广才 ⑨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题分析】
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霄、乾坤、萋、鹦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6、(1)它吃了“我”饲养的隐鼠 鉴略 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或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①《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②《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③《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作者描绘这个“无常”是“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萤火虫不是一直都在发光;萤火虫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故C项“萤火虫自生下来起一直到寿终正寝为止,都一直在发光,用以夜间飞行照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二、阅读 7、1.A 2.B 3.C 4.D 【解题分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A. 往之女家(通“汝”,.你)。
2.A项的“之”解释为:助词的/代词;B项的“以”都解释为:把;C项的“则”解释为:就/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那么”;D项的“于”解释为:比/表示“给”的意思。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
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欲”喜欢;“为”,做;“苟得”,苟且偷生。翻译为: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故选C。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三篇短文只有乙文是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 【题目点拨】
甲: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丙: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8、1. (1)同意 (2)曾经 (3)竟然 (4)逆流而上 2.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3.A
4.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 【解题分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许”:同意。尝:曾经。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
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文意: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3.B错误,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C“乐观豁达”错误。C错误,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4.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杜甫传》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如文中“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杜甫上奏说房管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杜甫也因此外任华州司功参军。表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赞誉融与叙事之中。 【题目点拨】
房琯在做平民时就和杜甫很友好,这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发怒,贬房琯当刺史,杜甫也外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过了好久,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适却去世了。这一年,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往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9、1.D 2.丙
3.示例:勤学苦读,在宋濂身上体现为勤于借书,不怠抄书,百里求师,恭谨叩问,安于清贫,专心向学等。在祖莹身上体现为夜以继日地读书,在父母禁止后还偷偷夜读。在范仲淹身上表现为夜晚读书困倦时,用水洗脸提起精神继续读书;在食物不够时,只吃一点粥也坚持读书。
【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假”分别为“借”和“借助”;选项中“望”分别为“声望”和“看”。B.选项中的“计”的意思分别为“计算”和“计策”;选项中的“益”的意思分别为“更加”和“好C.选项中的“尝”分别是“曾经”和“品尝”;D.选项中的“色”处”。选项中的“质”分别是“询问”和“品质”。都是“脸色”的意思;选项中的“被”都通“披”,“穿”的意思。故选D。
2.试题分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甲】人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并不是为了“因为同情宋濂”,而是因为“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故【甲】的理解不准确。【乙】句子“或遇其叱咄”的“或”是“有时”的意思,不是“有人”。故【乙】的译文不正确。【丙】的译文和理解是正确的。故答案为【丙】。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概括。《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勤学苦读体现了其勤于借书和抄书;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其勤学苦读体现在求师和叩问上;“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其勤学苦读体现在安于清贫,专心向学上。祖莹:从“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可以看出,其勤学苦读体现祖莹夜以继日地读书,在父母禁止后还偷偷夜读。范仲淹:从“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可以看出,其勤学苦读身上表现为夜晚读书困倦时,用水洗脸提起精神继续读书;在食物不够时,只吃一点粥也坚持读书。据此理解作答。 【题目点拨】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
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链接材料一】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郡遒县人。祖莹的父亲叫季真,在朝中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祖莹八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担心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是所有学生都比不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链接材料二】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1.家务劳动也是必修课。(意对亦可)
2.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引用马克思《资本论》里的话,以及让从前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对待家务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本义是指巨大的婴儿,即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这里指虽然身体长大了,但是却不会做家务,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不能坚强面对未来风雨,解决遇见问题的成年人。
4.首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及四川某中学开始探索“家务作业”引出话题,然后主要从“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责任心以及让孩子懂得生活不易”这三个方面来论证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最后强调指出“现在放手让孩子做些家务,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文的标题就是论点。
点睛: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
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
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本题引用马克思《资本论》里的话,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把从前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对待家务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其作用可结合本段文字的分论点或全文的中心论点“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含义。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结合文章深入理解分析。结合“家务劳动是最基础的劳动,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自理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父母之爱子,最终是要让孩子长大成人,能坚强面对未来的风雨、解决遇见的问题”理解,这里指“不会做家务,缺乏生存能力”的成年人。
4.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第一段首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及四川某中学开始探索“家务作业”引出话题,然后主要从“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责任心以及让孩子懂得生活不易”这三个方面来论证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最后一段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11、1.A 2.后继无人
3.对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非遗,我们应积极传承。因为非遗凝聚着民族智慧和情感精神,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于非遗传承的困境,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积极的探索。 【解题分析】
1.根据后一句:但整体结构依然呈现“老年型”的格局,已经有了“老年型”,因此前一空填“年轻化”,“直到歌手谭维维搭档张喜民为华阴老腔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活力”“他另辟蹊径,将西方Popping的舞蹈元素、太极的身段与京剧的唱念做打多元融合,用新的形式实现了传统艺术的跨界实玙。”先是“新的内涵与活力”再是“现代表达形式”,故选A。
2.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根据“随着老艺人的辞世,新的传承人难以为继,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濒临灭绝或正在消失。”“作为华阴老腔第十代传人,张喜民老人一直为后继无人而忧虑—孙子张猛一直对老腔不太上心。”“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断层状况”,可以概括为“后继无人”。
3.考查学生的阅读拓展与表达。答案不唯一,结合材料内容和网友观点,写出自己对非遗传承看法即可,如,仅仅是依照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现在的非遗传承人的创作和传承之路都很艰苦,我个人觉得国家在这方面应该多做宣传,多做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工艺。当然国家不可能了解到这么全面,所以就需要各个乡县逐级上报,建立民间艺人的资料库,了解各个地方和各个角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有便于宣传和报道,才有助于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个
长期的规划项目,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正像这些工艺一样,是需要祖祖辈辈来共同保护的。
三、应用
12、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 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香温席、子路借米等孝道故事 【解题分析】
(1)结合图片和“孝”的书写我们可以看出“孝”应该是晚辈侍奉长辈。(2)通过A“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可以看出要与父母沟通并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感谢;“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沟通的方式和内容在不断的创新;““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说明要合理地顺从。(3)关于父爱母爱的古诗和名言很多,例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故事有:黄香温席、子路借米等。故事要有条理,语言通顺。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日渐月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题记
小时候,我对语文并不感兴趣,但是,自从我上了五年级之后我就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这位有功劳的老师就叫许惠萍。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告诉你吧。
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老师上课在在黑板上的东西给记下来,可是一记就忘,于是,语文老师就把上课记的东西给编成一首歌,由于我们班的学生很喜欢唱歌,所以只要教一遍,我们也就会唱了。
还有以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很严厉,而现在的语文老师许老师上课的时候很幽默,很风趣,只要我们的老师说一句话全班都会哄堂大笑。比如我们同学向老师提出一个缺点,许老师都会说ok,你们不提我也就不改了。
以前,我们老师都会在我们的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打上用中文写的批语,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许老师什么都懂,而且还在作业的下面打good, 还打过not good,瞧我们的语文许老师多么聪明啊!这样就使我遨游在语文的海洋里。
长大了,我也要像许老师一样做一名语文老师,幽默风趣,而且还能让自己的学生专心听讲,不分散精神,多么好啊!看,这就是我们许老师与别的老师鲜明对比。
语文老师是一个园丁,为我们无私奉献,语文老师是一支蜡烛,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我们,语文老师是一根火柴才进入工作就巳经是满头的白发。是您在慢慢感染我,熏陶我,让我爱上了语文,甚至爱上了您这个职业。 【解题分析】 此题属于命题作文。
“日渐月染”出自古籍,所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短语的含义,“日渐月染”的意思是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有了这个解释,我们就可以结合这些来确定中心,文中要写一件事或几件事,突出其他的人或事物对自己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地,写自己在对方的感染下越来越好;亦可以是消极的,然后从中明白了某种道理,得到了某些深刻的教训,从此痛改前非。
选材时,可以选择我们周围的人或事,也可以选择名人的事例,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小生灵。总之,作文要重点突出长期影响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力求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