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书VS网红命题

读书VS网红命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读书不如当网红”是一个伪命题

与80后、90后从小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烦恼不同,今天一些95后、00后似乎正面临一个新问题:是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去年媒体做过一个95后就业观的图解,其中提到,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络主播和网红。抖音、斗鱼、B站、小红书等新兴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让一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一夜成名,随之而来的一个疑问是:如果当网红就可以轻松赚钱,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读书?

所谓“出名要趁早,赚钱也要趁早”,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流行风口,年轻人普遍喜欢追逐风口,热衷赚快钱,这是某种“人性”使然,原本并不为过。如今轮到了网络主播和网红,这两个职业成为95后最向往的,风光体面又来钱,何乐而不为。不过,部分人将当网红与读书相对立,甚至认为“读书无用论”,就有些变味了——将成功个例当成普遍性,过度宣扬金钱至上,鼓吹赚钱而漠视读书,有误导他人之嫌。

“月入百万、开豪车、两三年就能买一栋别墅”,是一些商家的宣传话术,也是许多网络主播、网红的梦想。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做得很成功的网络主播、网红,从普通人一夜成名,月收入高达几万、十几万甚至更多,但这样的成功者毕竟只是极少数,并非所有做网络主播、网红都能赚大钱。由于网络流量具有聚焦效应,网络主播、网红的头部占有了绝大部分流量、资源和收入,其他人所占比例微乎其

1

微,难以见到出头之日。

据调查,80%的网络主播都是小主播,入不敷出;百分之15%的网络主播是入流主播,大概等于白领工薪阶层的收入,但是很不稳定。可见,网络主播、网红跟其他许多行业一样,都呈现出“二八定律”甚或“一九定律”,仅有少数人是成功者,站在巅峰之上,绝大部分人都是金字塔的奠基石。看到这个数据,不知道有多少95后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做网络主播、网红一定能够脱颖而出,有能力站在金字塔的顶尖部分?

至于像普通人那样读书、上学、工作,看似一个非常呆板、按部就班的过程,收入未必很多,但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相对容易实现,因此适合绝大部分人。可见,对绝大部分人来讲,“读书不如当网红”乃是一个伪命题,如果真的不假思索,没有衡量自己究竟有几把刷子,就要去当一夜暴富的“网红”,最终多半是要害了自己。

事实上,几乎每一代都遭受过“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也确实有些人没有走传统的“独木桥”,而是依靠个人创业、才艺、特长等获得巨大成功,但这种个例不具有普遍意义,没有常态性效仿的价值。而且,这些人获得成功之后,往往不会洋洋自得地吹嘘自己“没读过书”,反而大都后悔读书少了,对自己子女读书要求更为严苛,希望他们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很多领域都需要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一般能获得较高的收入,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读书不仅不是无用,而是越来越重要了。在未来社会,“文盲”

2

不再表现为不识字、没有读过书,而是表现为读书太少、知识掌握不足、缺少持续学习的能力。如果到那时,谁再去妄谈“读书无用”“读书不如当网红”,更是要贻笑大方了。(via人民网)

读书不行大不了将来做网红才是最大的误读

“OH MY GOD,手感太顺滑了吧,一个鸭屎绿,一个失血白,真是好看到爆。总之,买它!买它!买它!”因为模仿网红李佳琦,一位名叫天天的小朋友也成了网红。在抖音上,他有70多万的粉丝,短视频有四百多万的点赞。作为回应,李佳琦送了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套练习册。网友一边笑得肚子疼,一边感叹,这届小朋友确实有点不一样。与80后、90后从小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烦恼不同,今天的95后、00后们似乎正面临一个新问题:选择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

读书还是做网红,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真问题”。调查显示,

3

有媒体曾做过一个95后就业观的图解,其中提到,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

对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在一个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社会,年轻人的择业观被重塑,更多的年轻人青睐做主播、乃至“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无需过于担心。

新的社会择业观的形成,一定是对应着深刻的社会现实的变迁。就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特定年代被倡议,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所流行的“手术刀不如杀猪刀,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而对应到当前社会,新生代们都属于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文化及其所衍生出的职业的好感,也是整个社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且伴随着社会的开放,对这些新观念、新的就业倾向,也有了更多的包容。

就另一个维度而言,我们需要警惕的,其实不是年轻人向往做网红,而是把读书与网红对立起来,当成了二选一的选择题。一种声音颇有代表性,“我读书不行,大不了将来做网红”,仿佛“网红”是一条可以退而求其次并且随随便便就能够成功的捷径——这才是最大的误读。

在现代知识社会,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要以一定的知识或者是相当的“读书”训练为基础。就拿主播来说,有调查显示,“高学历”已经成为目前“头部”主播的主要趋势。在全国范围内,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的主播学历最高,大学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到71.8%、68.9%、63.6%,且主播的收入与学历成正比。换言之,不读书做网红,

4

成功的几率也要小得多。

而一个看起来“成功”的网红背后,可能是无数个“失败”的网红,网红行业并非天然就代表着风光。如《2018直播行业半年报》显示,头部主播数量仅占所有主播数量的0.7%,收割了超过32亿的财富,占全部主播收入的68%。

因此,社会不必对年轻人青睐做网红表示忧心忡忡,更不必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来束缚年轻人的选择。但是,对于将网红与读书对立起来,认为做网红就可以不读书的观念,还是应加以严肃的辨析。

这里面的分寸感如何把握是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教育,包括从家庭到学校,不必刻意贬低网红等新兴行业,更不必再视网红、电竞等新兴职业为洪水猛兽。相反,应该是帮助他们对这些行业有更客观、更全面和真实的认知。如今一批“知识型网红”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在帮助社会重新认识网红职业,这其实是好事。但这个过程中,也得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育,需要作出积极的、健康的引导。

另一方面,从大的角度来说,将读书和做网红看成是二选一的选项,这里面也包含着多个层面的外部问题。比如,在消费主义的浸淫下,不少年轻人对网红的青睐,很大程度上也是鲍德里亚所定义的“符号消费”的一种具体体现。在物质丰裕时代,社会消费观念如何维持在一种理性范畴,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正视的问题;再比如,读书还是做网红这一疑问背后,还是充斥着“读书无用论”的底色,或者说是

5

该观念在互联网社会的一种变体。因此,拓宽社会的上升通道,遏制阶层固化的倾向,让“读书”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彰显,仍需努力。

一个理想的社会之中,读书和做网红,不该是互相对立的选择。好好读书也能够成为“网红”,而网红也崇尚“读书”,这才是值得追求的正常现象。(via光明网)

6

粉笔视角:多元开放的时代,立志做一名网红无可厚非,但做网红和好好读书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互联网的聚光灯下,网红依靠流量赢得关注,获取金钱,这是理想状态,可真正成功的又有多少?残酷竞争中,绝大部分人都成了金字塔的奠基石。即使成功的网红,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又承载了多少焦虑和压力。读书固然不能一夜暴富,但可以规避风险,更加适合大多数人。加之,知识经济时代早已到来,越来越多领域需要专业人才,知识变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职业选择理应得到尊重,读书和网红同样可以兼顾,不管志向如何,韶华人生,岂可荒废。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