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1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1 二、 作业依据……………………………………………………………..………1 三、 监测频率及预警………………………………………………..…………2 四、 监测
1、 沉降监测………………………………………….…………….………3 2、 水平位移监测………………………….……………….……..………5 3、 地下水位监测……………………………………………..……..……8 4、 锚索应力监测………………………………………….….……..……9 5、 周边建筑、地表裂缝监测…………………………………..……10
五、 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10 六、 监测质量管理体系…………………………………………………...…11 七、 应急措施………………………………………………………….………..14 八、 成果报告………………………………………………………….………..14 九、 附件
附表一、组织机构………….………………...………………..….………15 附表二、设备清单……………………………………….………..………15 附表三、监测平面布置图…………………………….………..………16
一、 工程概况:
2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受建设单位委托,为了全面了解珠海城市之心核心区—吉大公交总站基坑支护工程及其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在基坑支护施工至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之前的变形情况,确保安全施工,需要对基坑及周边建筑、道路进行沉降、位移及水文等监测。为了在变形测量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施工方案。
拟建珠海城市之心公交总站项目位于珠海核心商圈之一吉大商圈,地面交通繁忙,车流、人流密集。本次监测工程拟布设3个工作基准点BM1-BM3,28个基坑围护墙顶部沉降位移监测点JK1-JK25、3个周边建筑沉降监测点CJJ1-CJJ3、7个主要道路沉降监测点CJL1-CJL7、14个地下水文观测点SW1-SW14、8个锚索应力监测点、6个管线沉降监测点,点位布置详见监测点平面图。
本次沉降监测工程计划安排一个作业小组共4人进场作业,其中一名助理工程师、两名测量员、一名测工,设备配备一台全站仪、两台水准仪、一台水位仪,仪器开工前应经过严格检验检定。 二、 作业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3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7、 甲方及设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三、 监测频率及预警:
本次监测工程工期自基坑监测设备安装完毕起至建筑主体沉降达到规范要求止,按甲方进度计划,本工程约于2016年4月完成验收。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有关规定,观测频率拟定为:
观测阶段 基坑支护施工前 施工中开挖深度0~5米 土方开挖深度>5米 底板浇筑后第一周 底板浇筑后第二周 土方开挖完成后第三、四周 土方开挖完成后第五周至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 时间 计划30天 10天 50天 7天 7天 14天 90天 观测频率 15天1次 2天1次 1天1次 2天1次 3天1次 5天1次 10天1次 水文观测频率 2天1次 1天1次 2天1次 3天1次 5天1次 10天1次 累计监测次数约为56次,监测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加密观测频率并将监测结果及时通报各参建单位。
监测预警值按一级基坑拟定为:
监测项目 水平位移 沉降 管线沉降 水位 锚索应力 判定内容 位移量 沉降量 沉降量 下降量 受力 控制值 50mm(2mm/d) 30mm(3mm/d) 20mm(2mm/d) 2000mm(500mm/d) 设计值的100% 报警值 40mm 24mm 20mm 2000mm 控制值80% 备注 当累计变形值接近或超过监测预警值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将监测结
4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果及时通报参建各方,并对监测数据加以分析,为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四、 监测施工方法: 1、 沉降监测
1) 高程控制点埋设在附近稳定的建筑物结构柱上,沉降监测点埋
设在基坑周围及周边建筑、主要道路上。具体要求是能反映基坑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2) 高程控制测量按规范拟采用一级几何水准测量,使用DS05型水
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具体要求为视线长度不超过30米、前后视距差不超过0.7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超过1米,视线高度不小于0.3米;水准测量限差为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小于0.3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小于0.5毫米、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0.3√n(n为测站数)。 3) 沉降监测按规范拟采用二级几何水准测量,使用DS05型水准
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具体要求为视线长度不超过50米、前后视距差不超过2.0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超过3米,视线高度不小于0.2米;水准测量限差为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小于0.5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小于0.7毫米、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1.0√n(n为测站数)。 4) 沉降监测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5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e)、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f)、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g)、每测段往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h)、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2、水平位移观测
(1)观测要点
初始读数: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后3天测取初始读数。初始值应进行二至三次测量,取平均数确定监测点的初始观测值。 观测方法:
1)、观测采用二级布网,即一级控制网及观测点网,一级控制网拟布设3个点:可采用水准控制点,各控制点需互相通视,然后
6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选取较远处的固定目标做为每次测量前的检查方向,确保测量控制点的稳定性,平面控制点网自测量初始值之日起每一个月复测一次。一级控制网各点需按规范要求埋设,点位按大地四边形或三角锁布置,测量方法是测角测距4测回,按严密平差法或条件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坐标系统可采用相对坐标系或联测现场已有平面控制点。
2)、观测点网共布设28个点,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极坐标
法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测量仪器为TOPCON GTS-332W型全站仪,测量仪器应由专业检修检定单位定期检定并出具检定证书。每周期观测需在同一时间段,每个观测点分别测量左右角、高度角及边长2个测回。水平角观测按四等角度测量,具体精度限差要求为半测回归零差不大于8〞、同测回2C互差不大于13〞坚直角同方向指标差不大于15〞;边长中误差不大于15√D(边长)。根据实测的数据计算每次测量的坐标值,与上周期及初始值比较,即可推算出本周期位移量及累积位移量。如图:
测定待求点C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B的方位角:
7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aBA=tg-1((YA-YB)/(XA-XB))
测定角度a和边长BC,根据方位角计算公式,计算BC方位角: aBC= aBA+a
计算C点坐标:XC=XB+S*COSaBC; YC=YA+S*SINaBC
3)、位移监测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相同的观测顺序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e)、应在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
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f)、作业中应经常对全站仪的2C互差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
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g)、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角度、距离的单位,最小显示、
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竖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并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得改动。
h)、观测时照准基点配置好度盘,盘左从零方向顺时针旋转照准各
监测点读数;纵转望远镜,盘右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依相反次序照准各监测点读数。
8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i)、观测过程中要求现场计算各项限差,发现超出限差指标要求需
重新进行观测。
j)、在观测的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如施工现场的实际情
况影响了部分监测点的作业,可在施工现场内做临时监测基点。临时观测基点要求每次都必需进行复核测量。
3、地下水位监测 (1) 测点布置
水位观测井按照监测方案布置,共14处。 (2) 埋设要点
(a) 采用钻机成孔埋设;
(b) 水位观测井可用PVC管制作,花管长2.0米,外包滤网;(c) 水位观测井的埋设深度不小于基坑开挖深度。水位孔埋设示意图:
9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3) 观测要点 初始读数:埋设1~2天后,连续观测数次,测得的稳定读数即为地下水位的初始读数。 观测精度:5.0毫米。 1、 锚索应力监测 在锚头上按装江苏余志生产的MJ型锚索计,受力范围在0~2500KN,安装时预加应力按设计要求执行,并且锚头的垫片面与锚索计面接触要均匀,安装后第一时间观测值为初始值。 应力计计算公式:P=K△F+b△T+B 式中:P — 所受荷载值(KN) K — 仪器标定系数(KN/F) 10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F — 锚索测力计三弦实时测量频率模数的平均值相对于基准模数平均值的变化量(F) B — 仪器的计算修正值(KN)] b—锚索测力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
△T—锚索测力计的温度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 2、 周边建筑、地表裂缝监测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每天安排专人定期及不定期巡视,如发现周边建筑、地面裂缝应立即记录裂缝信息,包括裂缝类型、时间、准确位置、长度、宽度、走向等,每周期测量新的数据与上一周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变化裂缝趋势、填报裂缝监测记录表并做判断性分析。
五、 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
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
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电子版报告,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报警值立即向建设方、总包方、监理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每个施工阶段提供监测阶段报告,监测工程结束后三周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 本工程工作信息流程如下:
监理工程师及业主 11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六、 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6.1监测项目组主要职责:
(1)负责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制定;
(2)监测仪器的选择和调试、仪器保养维修工作; (3)负责监测计划的安排与实施。包括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
(4)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5)负责及时进行测量值的计算和绘制图表,并快速、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现场施工指挥部,以指导施工; (6)现场监控监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 6.2质量安全保证保护措施
(1)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监测组长为直接领导,由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员组成。除了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外,
12
项目经理 监测总工程师 监测工程师 现场测量信息量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尚需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
(2)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根据设计的要求制定监测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这份报告的内容包括施测方法和计算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安排等。
(3)采购有关监测材料和仪器,并根据规范进行有关检校工作。
(4)处理好施工和监测的关系:妥善协调好施工和监测关系,将观测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及时提供工作表,创造条件保证监测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教育全体施工人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观测设备、观测点受到机械和人为的破坏,如有破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作出记录备查。 (5)水平位移控制点,沉降监测工作基准点和测点的保护:保护好全部控制点、工作基准点和观测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动和破坏。
(6)水位孔的保护:在水位孔周边用水泥浆与与砖块砌成礅,上面盖上盖子。
(7)监测数据的采集及整理
监测资料主要包括监测方案、监测数据、监测日记、监测报表、监测报告、监测工作联系单、监测会议记要。 采用专用的表格记录数据,保存原始资料,并按要求进行
13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签字、计算、复核。
根据不同原理的仪器和不同的采集方法,采取相应的检查和鉴定手段,包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监测系统,加强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等内容。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检验方法:误差产生主要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等,对测量产生的各种误差应用对比检验、统计检验等方法进行处理。
(8)监测结果的分析、处理: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监测工作应分阶段、分工序对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9)采取措施保证监测施工人员、仪器的安全,以及过路行人、车辆的安全,对自身人员设备及现场安全负责,保持现场环境卫生,注意防火、防水、防电。 七、 应急措施
当变形速度急剧时,我院将派员驻点24小时监测,并增加人员及技术力量,备用设备也进入现场待命。现场进行数据处理,24小时反馈变形信息给监理及甲方,并及时跟踪监测变化情况。 八、 成果报告
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变形较大等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提供报表;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测量结束后三天内提供报表。当整个监测工作结束后,向业主提供满足要求的监测报告一式六份。
14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监测成果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 a) 监测点点位布置平面图; b) 监测成果表;
c) 监测项目变化速率、时间、监测项目变化量曲线图; 监测分析报告。
附表一:组织机构
附表二:设备清单
主要技术指备 仪器名称 型 号 编 号 产 地 标 注 TOPCON- 测角2”,测全站仪 GTS-332W 301328 日 本 距2+2PPM 水准仪 AL-132C 399690 北 京 ±0.7MM 水准仪 AL-332 北 京 ±1.0MM <测力计 FYZX-2 南 京 1/100(F.S)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