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文化补充

中国古代文化补充

来源:意榕旅游网
1. 古代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

2.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嵩阳书院 应天书院

3. 古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

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六部: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4. 古代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5. 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者不详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春秋•孙武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春秋•左丘明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孔子

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春秋•左丘明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东汉•班固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作者不详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战国•屈原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第一部词典《尔雅》汉代经师汇集

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清•马建忠

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现代•鲁迅 现代第一部新诗集《女神》现代•郭沫若 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汉•作者不详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春秋•孔子 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晋•干宝 第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全唐诗》集体创作 第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战国•作者不详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唐•陆羽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永乐大典》明•解缙等编

6.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 春白雪》。

7.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老子》(《道德经》)

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明确指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所倡导的“无为”不是号召君王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是顺乎自然发展。全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书中的名句: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事物是从“道”中产生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意思是:有和无是相互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对立而形成的,用来比喻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希:听不见声音。意思是最大的声音听不见,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即有无相生,虚而为实之意。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最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最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的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意思是:正常的事情可以演变成奇特的,善良又可以演化成妖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用来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庄子》(《南华经》)

总体上说,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同时,书中也有不少辩证的因素。 书中的名句: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意思是:腐臭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神奇的东西,神奇的东西也能转化为腐臭的东西。比喻事物的多变性。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意思是:从自然规律看,世间万物没有贵贱之别。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长,夭也】意思是:(人类的)生和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避免的,就像昼夜交替是永恒的,是自然规律。

《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作,又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书中名句:

【善张网者引其纲】纲:网的主绳。意思是:善于撒网捕鱼的人总是拉着网的主绳撒网的。比喻做事应当抓住事情最关键的部分。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意思是:长达千丈的大堤,由于小小的蚁穴而崩溃。比喻小问题不注意的话会酿成大患。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国家一定要有文有武,治理政事一定要有赏有罚。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奉:执行。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阿:偏袒。挠曲:屈从于弯曲的东西。强调在法律面前应一律平等。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政治主张。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