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本诗律

荆本诗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诗 律

诗律,是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的简称。格律诗的格律包括五个方面: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

一、 句 数

律诗为八句,绝句(又叫“律绝”)为四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排律(又叫“长律”)为偶数句,不限句数。最少十句,最多可达四百句。

二、 字 数

五律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七律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排律多为五言诗,由于长短不限,所以字数不定。

三、 押 韵

通常押平水韵中的平声韵。除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外,隔句押韵,并且一韵到底,不准出韵,不准换韵。

隋·陆法言《切韵》分为一百九十三韵。一百九十三韵分得太细,作诗的人感到韵窄,不便遵守,再加上如此细分不合乎当时的实际语音,所以唐代政府就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北宋·陈彭年修订的《广韵》,分为二百零六韵,仍然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期,平水(地名)人刘渊在其《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中,把《广韵》中“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一百零七韵,后人又减为一百零六韵。这一百零六韵被称为“平水韵(有的学者认为是金人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合并的平水韵)”。唐代诗人虽然不是依照平水韵用韵的,但是,旣然他们依照“同用”、“独用”的规则,而平水韵又是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的,所以,平水韵也就符合唐代诗人用韵。

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因为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收入上卷的为上平声,收入下卷的为下平声,上平声、下平声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平水韵韵部韵目表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 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 四支 四纸 四寘 五微 五尾 五未 六鱼 六语 六御 七虞 七麌 七遇 八齐 八荠 八霁 —— —— 九泰 九佳 九蟹 十卦

1

十灰 十贿 十一队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 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 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以上为上平声) 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 二萧 十七筱 十八啸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个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禡

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九青 二十四迥 二十五径 十二锡 十蒸 —— —— 十三职 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 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 十四盐 二十八琰 二十九艳 十六叶

十五咸 二十九豏 三十陷 十七洽(以上为下平声)

从唐代到近代,人们作格律诗的时候,都依照平水韵。平水韵又叫“诗韵”(见933~934页附录六《〈佩文诗韵释要〉东韵中的一部分》)。

杜牧《江南春》就是押的上平声一东韵: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按照诗韵的排列次序,读音相近、序号相邻的韵,叫做邻韵。古体诗中,邻韵可以通押。中晚唐及宋代诗人作七绝或七律,首句往往用邻韵。五言诗首句,也有偶尔用邻韵的。首句用邻韵,叫做借韵,又叫“衬韵”、“孤雁入羣”。

邻韵有九类:(一)东冬;(二)支微齐;(三)鱼虞;(四)佳灰;(五)真文元(部分);(六)寒删先元(部分);(七)萧肴豪;(八)庚青蒸;(九)覃盐咸。

上面韵类,举平以赅(ɡāi包括)上去入。如平声“东冬”为邻韵,那么,与之相对应的“董肿”、“送宋”、“屋沃”也分别为邻韵。关于借韵,举例如下:

清 明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上十二文), 路上行人欲断魂(上十三元)。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上十三元)。

冬 景宋·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上四支), 竹外秋声渐作威(上五微)。 ...命仆安排新暖阁, 呼童熨贴旧寒衣(上五微)。 ...叶浮嫩绿酒初熟, 橙切香黄蟹正肥(上五微)。 ....蓉菊满园皆可羡, 赏心从此莫相违(上五微)。 ..

2

为了便于按照诗韵写作格律诗,请参看书末附录十六《诗韵常用字表》。 按照韵部所辖字数的多寡,可以把韵分为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四类。韵部所辖字数多的叫宽韵、少的叫窄韵、更少的叫险韵,其余的为中韵。具体来说,分类情况如下:

1、宽韵:支先阳庚尤东真虞;

2、中韵:元寒鱼萧侵冬灰齐歌麻豪; 3、窄韵:微文删青蒸覃盐; 4、险韵:江佳肴咸;

一首诗中的韵脚不是同一韵中的字,叫做出韵,又叫“转韵”、“错韵”、“失韵”、“犯韵”。出韵是格律诗的大忌。因此,格律诗的用韵比古体诗严格。

四、 平 仄

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讲究平仄,是格律诗的基本特征。其基本要求是平仄相间,以使声调抑扬顿挫。

(一)基本句式。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式。以五言诗为例: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是在五言诗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格式。 四种基本句式,都可以作首句。由于首句所用基本句式不同,就构成了四种不同格式。

1.首句不入韵式。律诗通常押平声韵。在四种基本句式中,(乙)种和(丁)种句式末尾为“平”,可以入韵;(甲)种和(丙)种句式末尾为“仄”,不能入韵。所以,首句不入韵式,祇能是(甲)种和(丙)种两种句式开头的句子。

〈1〉(甲)种句式开头的格式

五律:(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七律:(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3

〈2〉(丙)种句式开头的格式

五律:(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七律:(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卽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

2.首句入韵式。首句入韵式,祇能是(乙)种和(丁)种句式开头的句子。

〈1〉(乙)种句式开头的格式。(乙)种句式开头,第二句祇能是(丁)种句式。因为格律诗是隔句押韵,所以,第二句祇有用(丁)种句式纔能押韵。

五律:(乙)平平仄仄平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如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

七律:(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2〉(丁)种句式开头的格式。(丁)种句式开头,第二句祇能是(乙)种句式。因为格律诗是隔句押韵,所以,第二句祇有用(乙)种句式纔能押韵。

五律:(丁)仄仄仄平平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4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橦(tónɡ):木棉树,花可织布。

七律:(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陆游《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 太息燕然未勒铭。 .. 老子犹堪绝大漠, 诸君何至泣新亭? ..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

记取江湖泊船处, 卧闻新雁落寒汀。 ..

(三)黏对。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中的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对,是就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来说的,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对(相反)。卽平对仄,仄对平。黏,是就相邻两联中,下联出句和上联对句的平仄来说的,下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一致。卽平黏平,仄黏仄。不合乎“对”的规则的叫做失对,不合乎“黏”的规则的叫做失黏。符合黏对规则,可以使声调多样化,从而使诗的节奏更加优美。如果失对,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失黏,前后两联的平仄就雷同了。根据黏对规则,祇要知道了格律诗中首句的平仄,就可以推知下面其它句的平仄。如杜甫五律《旅夜书怀》。如果知道首联的出句“细草微风岸”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甲),那么,根据“对”的规则,对句应为“平平仄仄平”(乙);根据“黏”的规则,颔联出句应为“平平平仄仄”(丙);再根据“对”的规则,对句应为“仄仄仄平平”(丁)。颈联、尾联以此类推。如果知道的不是首句的平仄,而是别的任何一句的平仄,也一样可以推知其它句子。但是,这得先知道首句入韵与否。要想知道首句入韵与否,看看双句后的韵脚就能确定。如李商隐《安定城楼》,双句的韵脚为“洲”、“游”、“舟”、“休”,首句尾字“楼”与之押韵,为首句入韵。如果知道尾联的对句“猜意鹓雏竟未休”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乙),那么,根据对的规则,出句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甲);根据黏的规则,颈联对句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丁);根据对的规则,出句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丙);根据黏的规则,颔联对句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乙);根据对的规则,出句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甲);根据黏的规则,首联对句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丁);根据对的规则,出句可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丙),也可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因为首句入韵,所以,首句不是(丙)种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而是(乙)种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拗救。 作诗有个口诀,对五言诗来说,叫做“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卽第 一、第三个字平仄可以不论,第二、第四个字平仄必须分明。对七言诗来说,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卽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平仄可以不论,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平仄必须分明。这个口诀大体是对的。一般来说,格律诗的第二、第四个字(七言诗是第二、第四、第六个字,下同)的平仄要求严格,不

5

能违反,第一、第三个字(七言诗是第一、第三、第五个字,下同)的平仄要求不严格,往往是可平可仄。但是,这个口诀又不尽正确。有的地方,一三的平仄不能可平可仄 ,是要“论”的;有的地方,二四的平仄可以违反,是不“分明”的。

格律诗中,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律,叫做拗(该平而为仄,或该仄而为平)。一个句子拗了,诗人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加以补救,叫做救(该仄而为平,或该平而为仄)。“拗”和“救”合起来称为“拗救”。拗救有哪些规律呢?我们主要以五律为例来谈,七律以五律类推。

1.本句自救

〈1〉(乙)种句式中的拗救(“△”号表示拗,“※”号表示救)。在(乙)种句式“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一个字拗了,那么,必须用第三个字去救。如果不去救,除韵脚外,就祇剩下一个平声字了,叫做犯孤平。在格律诗中,“孤平”是其大忌,所以必须去救。救的办法是:把第三个字 的仄声改为平声。全句就

△平平※仄平”。如李白《夜宿山寺》中的“恐△惊天※上人”。 成了“仄

口诀:一拗三救救孤平。

〈2〉(丙)种句式中的拗救。在(丙)种句式“平平平仄仄”中,如果第三个字拗了,那么,可以用第四个字去救,但是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全句就成了“平△平※仄”。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鄉※水”。 平仄

口诀:三拗四救一必平。

因为“一三不论”,所以第三个字拗,是半拗,可以去救,也可以不去救。

△夜雨”。不去救时,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中的“山中一

口诀:三拗一必平。

如果第三个字不拗,那么,第一个字可以是平声,也可以是仄声。 2.对句相救。对句相救祇限于(甲)(乙)种句式组成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联内。

△平仄,※〈1〉出句第三个字拗,对句第三个字救。全联就成了“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口诀:出三拗,对三救。

因为“一三不论”,所以出句第三个字拗,是半拗,可以去救,也可以不去救。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尾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口诀:出三拗,对三救,可救可不救。

△仄,※〈2〉出句第四个字拗,对句第三个字救。全联就成了“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平”。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二四分明”,所以,如果第四个字拗了,一定得去救。

口诀:出四拗,对三救,一定得去救。

有时候,出句第三、第四个字都拗,对句第三个字去救。全联就成了“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如陆游《夜泊水村》中的“一身报国△有△萬死,双鬓△向人※再青”(“向”字也拗,“无”字成了一救三)。 無

口诀:出三拗,出四拗,对三救,一定得去救。

拗救,增加了读者分析的难度,但却给写作带来了方便。卽作者在写作格律诗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祇要合乎拗救,就是合格的平仄。 (五)关于“一三不论”和“二四分明” 1.“一三不论”中,哪些是必须“论”的。“一三不论”,是就大体来说的,

6

具体来说,个别地方还是要论的。要论的字祇有三个:

〈1〉(乙)种句式中的第一个字。如果(乙)种句式中的第一个字拗了,就叫犯孤平。而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所以必须用第三个字去救。

〈2〉(丙)种句式中的第一个字。如果(丙)种句式中的第三个字拗了,可以用第四个字去救,也可以不去救。不管救与不救,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3〉(丁)种句式中的第三个字。如果(丁)种句式中的第三个字拗了,后面就成了三平调,而三平调是格律诗的大忌,所以第三个字必须是仄声。

2.“二四分明”中,哪些是可以不分明的。格律诗中的第二、第四个字,有时可以不分明。可以不分明的字有两个:

〈1〉(甲)种句式中的第四个字。在(甲)种句式和(乙)种句式组成的一联中,如果(甲)种句式中的第四个字拗了,那么,要用(乙)种句式中的第三个字去救,全联就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如杜牧《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煙雨中”。

〈2〉(丙)种句式中的第四个字。在(丙)种句式“平平平仄仄”中,如果第三个字拗了,那么,要用第四个字去救,全句就成了“平平△仄※平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这种句式,多用作尾联的出句,如王维《辋川闲居

△船※赠裴秀才迪》中的“寒山转苍翠”,又如陆游《夜泊水村》中的“记取江湖泊处”。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句式比正格“平平平仄仄”还普遍。我们把它作为拗

救来讲,是为了便于记忆。按实际情况来说,应该把它看成正格,或者看成一种特殊的平仄格式。

律诗中的黏对和拗救规律,均适用于绝句和排律。绝句,单从平仄的角度来说,可以把它看作是截取律诗的一半构成的。如王维的《送别》,可以把它看作是七律(丙)种句式开头的前半部分。排律,单从平仄的角度来说,可以把它看作是按照黏对规律把律诗的延长。如唐·张巡《守睢阳诗》: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剑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 侔(móu):求。 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是起风的征兆,俗称“风圈”。 鱼丽(lí):鱼丽阵的省称。 陴(pí):女墙。 谅:确实;委实。

律诗产生以前的古体诗(古风),是不讲平仄的;律诗产生以后,由于受了律诗的影响,有的古体诗也讲平仄,就形成了一种“入律”的古体诗。这种古体诗,有的地方入律,有的地方不入律,写起来比较自由。

五、 对 仗

讲究对仗,是格律诗的又一特点。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相关联的句子构成的句式叫做对仗。从对仗宽严的意义上来说,可分为工对和宽对。从意义或提问题的角度来说,可分为正对和反对。从对仗联在诗作的位置上来说,可分为正例和变例。中间两联对仗的为正例,其它联对仗的为变例。正例,如李白《渡荆门送别》、李商隐《安定城楼》等。也有四联全对仗的,如杜甫《登高》。律诗中,不允许无对仗联。在变例中,又可分为换柱体和蜂腰体。从对仗的特殊性来说,可分为借对、流水对和扇面对。下面逐一予以介绍:

7

(一)工对。 出句和对句相同位置上的字,其词性、结构相同。如果是名词,其意类相同,叫做工对。

对仗的词类有九: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数目字)、颜色词、方位词、副词、虚词(代词“之”、“其”归虚词)、代词。

名词中,要求意类相同。名词可分为八个意类:

1.天文、时令类 天文:日月风云等; 时令:春夏朝夕等。 2.地理、宫室类 地理:山川湖海等; 宫室:楼台宫室等。

3.器物、衣食类 器物:旗鼓杯盘等; 衣饰:衣冠裘甲等; 饮食:茶酒羹饭等。

4.文具、文学类 文具:笔墨纸砚等; 文学:诗赋书画等。 5.植物、动物类 植物:花草竹柏等; 动物:牛马龟龙等。 6.形体、人事类 形体:身心胸胆等; 人事:道德才情等。 7.人伦、尊谦类 人伦:父母兄妹等; 尊谦:子君愚仆等。 8.人名、地名类 人名:张骞李广等; 地名:吴越川陕等。 另外,联绵词和联绵词相对,迭音词和迭音词相对。联绵词中,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如鸳鸯蝴蝶等;动词的,如踌躇踊跃等;形容词的,如逶迤寂寞等。联绵词中,一般是词性相同的相对。迭音词,如漫漫瑟瑟等。

在对仗中,动词可以和形容词相对。如杜甫《旅夜书怀》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流”和“阔”,又如李商隐《无题》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改”和“寒”。

动词还可以和副词相对,如杜甫《客至》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中的“无”和“只”,又如李商隐《马嵬》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中的“笑”和“同”。

形容词可以和副词相对。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怀宋玉)》颈联“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中的“空”和“岂”,再如李商隐《安定城楼》颔颈“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中的“虚”和“更”。

工对较难,其限度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凡具备下列情况的,可以算工对: 1.不属于同一意类的名词,但意类较近、在语言中又经常并列使用的。如天地、诗酒等。

2.反义词相对。

3.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句中自对,又叫“句中对”、“当句对”、“就句对”、“本句对”。意谓:单句中有些词语自成对仗。如杜甫《城西陂(bēi)泛舟》中的“青娥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又如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宫阁》中的“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青娥”和“皓齿”、“横笛”和“短箫”、“小院”和“回廊”、“浴凫”和“飞鹭”为句中自对,且对得工整,而“青娥”和“横笛”、“皓齿”和“短箫”、“小院”和“浴凫”、“回廊”和“飞鹭”就对得不工整。

(二)宽对。 一联中,词性、结构对仗不工整,叫做宽对。如李白《赠孟浩然》中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器物类“轩”对植物类“松”、衣饰类“冕”对天文类“云”。

(三)正对。 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叫做正对。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正对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合掌。什么是合掌呢?出句和对句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仗,叫做合掌。犹如人之两手,除分左右外,而掌形一致,可合而为一,故

8

名。如南朝·梁·王籍《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都以动物的鸣叫衬静,意义相同。合掌是诗家的大忌。

(四)反对。 上下两句意义相反或提问题的角度相反的对仗,叫做反对。如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四中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和陆游《夜泊水村》中的“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杜诗上下两句意义相反,陆诗上下两句提问题的角度相反。

(五)换柱体。 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卽首联、颔联换了对仗位置,叫做换柱体。换柱体又叫“偷春格”。如李白《送友人》,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六)蜂腰体。 全诗祇有颈联对仗,叫做蜂腰体。蜂腰体又叫“蜂腰格”。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七)借对。 利用某个词的同音关系或一词多义关系构成的对仗,叫做借对。借对,又叫“假对”。借对分借音和借义两种。

1.借音。借音的借对,实际上是把修辞中的谐音双关运用到诗的对仗中来。如杜甫《秦州杂诗》“马骄珠汗落,胡舞白帝斜”中,“珠”在出句中与“汗”结合,用其原意。因其与颜色词“朱”同音,又借其音与下句中“白”构成颜色对。又如林逋《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清”在出句中与“浅”结合,用其原意。因其与颜色词“青”同音,又借其音与下句中的“黄”构成颜色对。

2.借义。借义的借对,实际上是利用词的多义性来构成对仗。一个词有几个意义,该词在诗句中用的是甲义,却借其乙义与相应的词相对。如杜甫《寄韦有夏郎中》“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中,“子”在出句中与“饮”结合,用其原意(汤药),又借“子”的称代义与对句中的“君”构成对仗。又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裏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寻常”在出句中的意义为“经常”,又借其数词义(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与对句中的“几度”相对。

(八)流水对。 出句和对句字面上对仗,意思前后相承,不能颠倒,势如流水,叫做流水对。流水对的出句和对句,从意义上来说是一句话,多用于尾联。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卽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扇面对。 扇面对又叫“扇对”、“隔句对”、“开门对”。上联出句和下联出句对仗,上联对句和下联对句对仗。如杜甫排律《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中的四句: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 ...前两句说的郑虔。安禄山叛乱时,他任过伪职,平叛后,被贬到台州(今浙江台州市)作司户参军,并死于贬所。后两句说的苏源明。安史之乱平息后,他任秘书少监。因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3年)“自秋及冬,斗米千文”《旧唐书》(),被饿死。又如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上面讲的是律诗的对仗。下面讲律绝和排律的对仗。 律绝多数不用对仗。如王维《送别》、刘方平《月夜》等。这种律绝,可以视为是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叫做散起散结。也有首联用对仗的。如白居易《问刘十九》、陆游《柳桥晚眺》。这种律绝,可以视为是截取律诗的后半部分,叫做

9

对起散结。也有后一联用对仗的。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这种律绝,可以视为是截取律诗的前半部分,叫做散起对结。 也有两联都用对仗的。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这种律绝,可以视为是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叫做对起对结。 排律除首尾两联外,都要用对仗。如张巡《守睢阳诗》。又如钱起《题玉山村叟壁》:

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 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 ....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 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 .....涉趣皆流目,将归羡在林。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

下面谈谈对仗联的语法结构和音节结构。在一个对仗联中,出句和对句的语法结构和音节结构必须分别相同。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颔联和颈联。其语法结构,颔联为主谓结构,颈联为倒装句;其音节结构,颔联为二二一式,颈联为二一二式。又如杜甫《登高》。其语法结构,首联为三个主谓结构,颔联为主谓结构;颈联为状动宾结构,尾联为状动定宾结构。其音节结构,首联为二二一二式,颔联为二二二一式,颈联为二二一二式,尾联为二二二一式。

六、 仄声韵诗

前面所谈理论和例子,均为平声韵诗。下面谈仄声韵诗。我们前面说:格律诗“通常押平水韵中的平声韵”。这就意味着,也有少数诗押平水韵中的仄声韵。如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上声十七莜韵) .

其平仄为(末字“▲”号为韵脚,下同):

▲ (甲)仄仄平平仄▲ (丙)平平○平仄仄

※ 仄仄平 (甲)○仄仄平平▲(乙)△○ 平平○仄

又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入声九屑韵) ...

△ 平○※ 仄▲(丙)平平○仄 (甲)仄仄平平▲仄

▲ (乙)平平○仄仄平 (甲)仄仄平平仄

仄声韵诗,有的首句入韵,如孟浩然《春晓》和柳宗元《江雪》;有的首句不入韵,如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去声六御韵) ..

(甲)○仄仄○平平仄 (丙)平平○平仄▲仄

△ 平○※ 仄▲(丁)仄仄仄平平 (丙)平平○仄

又如耿湋(wéi)《秋日》:

10

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与语? .

古道行人少, 秋风动禾黍。(上声六语韵) (甲)仄仄○平平仄 (丙)平平平仄▲仄

△ 平○※ 仄▲(甲)仄仄平平仄 (丙)平平○仄

仄声韵诗中,还有邻韵通押的。如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去声四寘韵)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去声五未韵) .△ 平○※ 仄▲(丁)○仄仄仄平平 (丙)平平○仄

△ 平○※ 仄▲(丁)○仄仄仄平平 (丙)平平○仄

又如刘长卿《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去声七遇韵) .

莫买沃州山, 时人已知处。 (去声六御韵) ..

(丙)平平平仄仄 (甲)仄仄平平▲仄

△ 平○※ 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丙)平平○

仄声韵诗中,对的规则,基本都符合,但也有个别不符合的。如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上声二十二养韵)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去声二十三漾韵) ..

▲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另外,本诗还存在不押韵的错误。

仄声韵诗中,黏的规则,大多不符合。如孟浩然《春晓》、柳宗元《江雪》、贾岛《寻隐者不遇》、耿湋《秋日》、王维《杂诗》。也有少数诗符合。如刘长卿《送上人》。又如王维《竹裏馆》:

独坐幽篁裏,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去声十八啸韵) ..

△ 平○※ 仄仄▲ (甲)仄仄平平仄 (丙)平平○

(乙)平平○仄仄平 (甲)○仄仄平平▲仄 再如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上声十三阮韵) ..

△ 平○※ 仄仄 (甲)仄仄平平▲(丙)平平○仄

△ 平○※ 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丙)平平○

仄声韵诗中,还有不合平仄的。如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 须尽邱壑美。 .

莫学武陵人, 暂游桃源裏。 (上声四纸韵) ..

▲ (丙)平平平仄仄 (甲)○仄仄平○平仄

(丁)仄仄仄平平 (丙)○平平平○仄▲仄 其中,“壑”字、“源”字不合平仄。

上面十首例诗,包括了《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中所有仄声韵诗,作者全为唐代人。从对上面例诗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仄声韵诗的情况比较复杂。在用

11

韵方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邻韵通押;在平仄方面,有合乎基本句式的,也有不合乎基本句式的;在黏对方面,有合乎规则的,也有不合乎规则的。特别是在黏的方面,可以说是无规律可循。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仄声韵诗,是格律诗早期出现的一种不成熟诗体。这是其被历史淘汰的原因。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