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发明专利]

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发明专利]

来源:意榕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9577199 A(43)申请公布日 2019.04.05

(21)申请号 201811320135.0(22)申请日 2018.11.07

(71)申请人 同济大学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72)发明人 白植舟 殷晨昂 许桂修 钟海强 

戴薇 陈灿 谢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25

代理人 吴文滨(51)Int.Cl.

E01D 2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该台架包括设置在桥面上的配重架、设置在配重架侧面的安全平台、设置在安全平台下方的作业平台以及设置在安全平台与作业平台之间的连接桁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配重架放置在桥面上,并通过配重块保证台架的整体稳定,便于施工人员站在作业平台上进行横向预应力张拉作业,整体结构简单,尺寸设计灵活,安全系数高;通过滚轮实现在桥面上的移动,便于对桥梁不同位置处进行横向预应力张拉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CN 109577199 ACN 10957719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其特征在于,该台架包括设置在桥面(1)上的配重架(2)、设置在配重架(2)侧面的安全平台(3)、设置在安全平台(3)下方的作业平台(4)以及设置在安全平台(3)与作业平台(4)之间的连接桁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架(2)的底部设有滚轮(6),并通过滚轮(6)移动设置在桥面(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面(1)上设有与滚轮(6)相适配的移动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架(2)上设有配重块放置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架(2)与连接桁架(5)之间设有十字形斜撑(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平台(3)上设有安全平台防护栏(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业平台(4)上设有作业平台防护栏(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平台(3)与作业平台(4)之间设有悬梯(10)。

2

CN 109577199 A

说 明 书

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背景技术

[0002]在桥梁施工中,常常因受力或构造需求,需要配置横向预应力钢筋。横向预应力束在张拉时,工人要在梁边缘安装千斤顶,为此,施工中往往需要使用一些简易的支架来悬挂千斤顶并进行安装,不仅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且施工时安全系数低,坠落风险大。若在桥下搭设大型施工支架或平台,不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移动不便,工作效率低。[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横向预应力张拉装置,以便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

[000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6]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该台架包括设置在桥面上的配重架、设置在配重架侧面的安全平台、设置在安全平台下方的作业平台以及设置在安全平台与作业平台之间的连接桁架。连接桁架、作业平台外伸出桥梁主体,在配重架上放置配重块,便于保证台架的整体稳定平衡。作业平台与桥梁上的横向预应力张拉处相适配,以便作业人员站在作业平台进行张拉作业。[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配重架的底部设有滚轮,并通过滚轮移动设置在桥面上。滚轮便于将台架移动至所需位置。[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桥面上设有与滚轮相适配的移动轨道。[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配重架上设有配重块放置板。配重块放置板便于将配重块放置在配重架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配重架与连接桁架之间设有十字形斜撑。[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安全平台上设有安全平台防护栏。[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作业平台上设有作业平台防护栏。安全平台防护栏及作业平台防护栏用于防止作业人员坠落。[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安全平台与作业平台之间设有悬梯。悬梯便于作业人员在安全平台与作业平台之间攀爬移动。[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0015]1)将配重架放置在桥面上,并通过配重块保证台架的整体稳定,便于施工人员站在作业平台上进行横向预应力张拉作业,整体结构简单,尺寸设计灵活,安全系数高;[0016]2)通过滚轮实现在桥面上的移动,便于对桥梁不同位置处进行横向预应力张拉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CN 109577199 A

说 明 书

2/3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未示出滚轮、悬梯,以及作业平台防护栏上靠近桥梁侧的部分;

[0018]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9]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0020]图中标记说明:[0021]1—桥面、2—配重架、3—安全平台、4—作业平台、5—连接桁架、6—滚轮、7—十字形斜撑、8—安全平台防护栏、9—作业平台防护栏、10—悬梯、11—横向预应力张拉处。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0023]实施例1:[0024]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包括放置在桥面1 上的配重架2、由配重架2上端外伸的安全平台3,以及固定于安全平台3底端且用于作业人员施工的作业平台4,配重架2与桥梁桥面1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滚轮 6。通过配重架2及配重架2上放置的配重块保证台架的稳定,通过滚轮6实现台架在桥面1上的移动,一人在桥面1上推拉,另一人在作业平台4上施工,相互配合,提高效率,且有效保障作业人员安全。[0025]其中,配重架2包括4根竖杆、6根水平杆和8根连接于竖杆和水平杆之间的斜向连接杆,这些杆件采用箱型钢,相互焊接连接。配重架2底部的四根水平杆上焊接一块加劲钢板,以便配重块的放置。滚轮6共设有4个,且分别设置于配重架 2的4根竖杆下方,配重架2通过4个滚轮与桥面1接触,方便移动。为使台架更便于移动,可在桥面1上设置简易轨道,并采取涂润滑油等措施减小摩擦,轨道可以采用槽钢制作。

[0026]安全平台3由底部焊有纵横向加劲肋的钢板或铝合金板制作,安全平台3上设有安全平台防护栏8,并与安全平台防护栏8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作业平台 4由底部焊有纵横向加劲肋的钢板或铝合金板制作,作业平台4上设有作业平台防护栏9,并与作业平台防护栏9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作业平台防护栏9上靠近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处11一侧的部分高于其他部分,以保护施工人员安全。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处11至作业平台4的距离应大致为正常成年男子站立时胸部至脚底的距离,以便于作业人员施工。[0027]安全平台3底部设置有两排连接桁架5,与下方的作业平台4连接。连接桁架 5为箱型钢,两端焊接在安全平台3和作业平台4之间,以提高作业平台4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安全平台3底部左右两侧设有十字形斜撑7。十字形斜撑7为箱型钢,与配重架2的竖杆及连接桁架5通过焊接相连。

[0028]安全平台3底部设置有用于作业人员攀爬的悬梯10。悬梯10包括两根立杆和多个均匀分布在两根立杆之间的横向短杆,以便作业人员进出作业平台4。[0029]配重架2的杆件、十字形斜撑7、连接桁架5,其尺寸、材料等可以根据受力需要进行调整。安全平台3及作业平台4所用钢板厚度、加劲肋尺寸及布置亦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调整。作业平台4可供1-2人进行横向预应力张拉作业,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所配置的施工人数

4

CN 109577199 A

说 明 书

3/3页

确定构件尺寸及配重,并验算结构强度及稳定性;亦可采用卷扬机代替人工推拉台架。配重架2上用以放置配重块的加劲钢板亦可采用数根桁架式杆件代替,其形状、尺寸及分布可根据配重块实际重量及设计需要进行调整。[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桥梁横向预应力张拉台架,包括设置在桥面1上的配重架2、设置在配重架2侧面的安全平台3、设置在安全平台3下方的作业平台4以及设置在安全平台 3与作业平台4之间的连接桁架5。[0032]其中,配重架2的底部设有滚轮6,并通过滚轮6移动设置在桥面1上。桥面 1上设有与滚轮6相适配的移动轨道。配重架2上设有配重块放置板。配重架2、安全平台3、连接桁架5之间设有十字形斜撑7。安全平台3上设有安全平台防护栏8,作业平台4上设有作业平台防护栏9。安全平台3与作业平台4之间设有悬梯10。

[0033]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109577199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109577199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