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 低碳经济 试题答案

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 低碳经济 试题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低碳经济 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是指()

替代技术 (A)

减量化技术 (B)

再利用技术 (C)

资源化技术 (D)

[分值:1.0] 2.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

矛盾,根本出路是()

大力发展科技 (A)

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B)

控制人口 (C)

发展教育 (D)

[分值:1.0] 3. ()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

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计划生育 (A)

发展低碳经济 (B)

发展循环经济 (C)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D)

[分值:1.0] 4. ()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

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

节能减排 (A)

开发新能源 (B)

政策引导 (C)

减少消费 (D)

[分值:1.0] 5.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指()

产品营销模式 (A)

市场营销模式 (B)

绿色营销模式 (C)

持续营销模式 (D)

[分值:1.0] 6. 光伏产业的核心是()

发展低碳技术 (A)

推进清洁生产 (B)

太阳能综合利用 (C)

降低能源消耗 (D)

[分值:1.0] 7.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 )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 1/4。

15亿吨 (A) 156亿吨 (B) 17亿吨 (C) 18亿吨 (D)

[分值:1.0] 8. ()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

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石油 (A)

煤 (B)

天然气 (C) 铁矿石 (D)

[分值:1.0] 9. 一个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来源不包括()

生产要素 (A)

需求条件 (B)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C)

国家战略 (D)

[分值:1.0] 10.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

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A)

低碳发展 (B)

节能减排 (C)

碳中和技术 (D)

[分值:1.0] 11.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为()

、A模式 (A) 、B模式 (B) 、C模式 (C) 、D模式 (D)

[分值:1.0] 1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路径不正确的是()

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A)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

(B) 合 仅发展经济 (C)

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D)

[分值:1.0] 13. 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

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是指()

替代技术 (A)

减量化技术 (B)

再利用技术 (C)

资源化技术 (D)

[分值:1.0] 14.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政府 (A) 企业 (B) 公众 (C)

市场机制 (D)

[分值:1.0] 15.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清洁 (A) 无污染 (B) 可再生 (C) 有污染 (D)

[分值:1.0] 16.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A)

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 (B)

技术进步与创新 (C)

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 (D)

[分值:1.0] 17.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A)

低碳发展 (B)

节能减排 (C)

碳中和技术 (D)

[分值:1.0] 18.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

( )美元

200亿 (A) 300亿 (B) 400亿 (C) 500亿 (D)

[分值:1.0] 19. 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

碳密度 (A) 碳丰度 (B) 碳强度 (C) 碳深度 (D)

[分值:1.0] 20.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 (A)

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B)

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 (C)

能源技术创新 (D)

[分值:1.0] 21.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

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A)

低碳发展 (B)

节能减排 (C)

碳中和技术 (D)

[分值:1.0] 22. 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

三 (A) 四 (B) 五 (C) 六 (D)

[分值:1.0] 23.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

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 (A)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B)

技术、设备改造尚需逐步进行 (C)

具有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D)

[分值:1.0] 24.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起步、发展完善、成熟

的复杂过程是指()

系统性原则 (A)

实用性原则 (B)

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C)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D)

[分值:1.0] 25.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

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A)

能源技术创新 (B)

制度创新 (C)

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D)

[分值:1.0] 26. ()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

西班牙 (A) 德国 (B) 中国 (C) 日本 (D)

[分值:1.0] 27. 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

( )的

最低 (A)

101中等 (B) 最高 (C) 未知 (D)

[分值:1.0] 28.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

( )

1~2℃ (A) 3~4℃ (B) 5~6℃ (C) 7~8℃ (D)

[分值:1.0] 29. ()作为对环境资源与环境功能的分配与再分配的公

共机制,是解决全局与局部利益、公众整体与个体利益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具体方式。

法律机制 (A)

道德建设 (B)

文化建设 (C)

行政管理机制 (D)

[分值:1.0] 3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政策支持 (A)

法律保障 (B)

节能减排经验 (C) 技术低 (D)

[分值:1.0]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低碳经济要求正确看待人的消费行为所包含的“三重关系”,包括()

人与自然 (A)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B)

消费与生产 (C)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 (D)

[分值:2.0] 2. 我国的环境问题,除一般环境问题的共性外,还具有以

下哪些特点()

我国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已相当严(A) 重

我国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交织在一起,人

口过多造成极大的环境压力,使环境问题 (B)

的解决更加困难 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原材料、能源浪费严

(C) 重 环境污染原因具有复杂性 (D)

[分值:2.0] 3. 酸雨问题首先出现在( )

欧洲 (A) 北美洲 (B) 亚洲 (C) 南极洲 (D)

[分值:2.0] 4. 紫外线的增强会导致( )

城市内的烟雾加剧 (A)

机材料加速老化 (B)

对人类健康有好处 (C)

使油漆褪色 (D)

[分值:2.0] 5. 富营养化是由于(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

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氢 (A) 氧 (B) 氮 (C) 磷 (D)

[分值:2.0] 6.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

以人为本 (A)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B)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

坚持社会主义 (D)

[分值:2.0] 7. 践行低碳生活要()

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

(A) 嗜好 杜绝“一次性”用品的消费 (B)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的面子工程 (C)

低碳饮食 (D)

[分值:2.0] 8.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发展水平低 (A)

长期以煤炭为主 (B)

法律保障 (C)

技术水平低 (D)

[分值:2.0] 9. 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包括()

企业追求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目标 (A)

政府追求循环经济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效

(B) 益目标

企业追求循环经济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效

(C) 益目标 居民追求循环经济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效 (D) 益目标

[分值:2.0] 10. 环境法的经济发展功能有()

生产力发展功能 (A)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和调整功能 (B)

经济发展的非理性的环境不良后果的控 (C) 制功能 提供了中国经济的理性发展方向 (D)

[分值:2.0] 1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

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A)

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B)

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 (C) 球所做的贡献 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D)

[分值:2.0] 12.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

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A)

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B)

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C)

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D)

[分值:2.0] 13. 针对政府的制度主要包括( )

发展规划编制与统计考评制度 (A)

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B)

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C)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D)

[分值:2.0] 14. 哪些水系( )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长江 (A) 滇池 (B) 巢湖 (C) 太湖 (D)

[分值:2.0] 15. 当前企业低碳责任弱化的主要因素有()

企业因素 (A)

政府因素 (B)

社会因素 (C)

消费者因素 (D)

[分值:2.0] 16. 荒漠化大致有四类( )

风力作用下 (A)

流水作用下 (B)

物理和化学作用下 (C)

工矿开发造成 (D)

[分值:2.0] 17. 低碳农业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的新路子

有机 (A) 生态 (B)

高效 (C) 复合 (D)

[分值:2.0] 18.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

调整能源结构 (B)

遏制奢侈浪费 (C)

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 (D)

[分值:2.0] 19. 下面属于低碳消费的有( )

多乘公交车 (A)

购物自备塑料袋 (B)

使用节能灯 (C)

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D)

[分值:2.0] 20. 气象要素有( )

温度 (A) 降水 (B) 风 (C) 雷雨 (D)

[分值:2.0]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低碳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下有利于工业化国家的策略,其用意是十分深刻的。

(A) (B)

[分值:1.0] 2. “3+l”模式存在着偏重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

展,轻视了其在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A) (B)

[分值:1.0] 3. 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途径。

(A) (B)

[分值:1.0] 4. 针对企业的制度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编制与统计考评制

度、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

(A) (B)

[分值:1.0] 5. 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约生产塑料袋能耗约1.2

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A) (B)

[分值:1.0] 6.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模式的两个特征。

(A) (B)

[分值:1.0] 7.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可以破坏生态系统各成

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

(A) (B)

[分值:1.0] 8. “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A) (B)

[分值:1.0] 9.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

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A) (B)

[分值:1.0] 10. 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

(A) (B)

[分值:1.0] 11. 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

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

(A) (B)

[分值:1.0] 12.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比一直居于较

高水平。

(A) (B)

[分值:1.0] 13. 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产

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A) (B)

[分值:1.0] 14. “共生”是指经济系统内部各企业之间、社会系统内

部各家庭之间以及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和谐共赢、共同生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A) (B)

[分值:1.0] 15.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

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A) (B)

[分值:1.0] 16.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国纷纷表明将把低碳经济作

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抉择。

(A)

(B)

[分值:1.0] 17. 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

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

(A) (B)

[分值:1.0] 18. 再利用技术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

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

(A) (B)

[分值:1.0] 19. 能源系数(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GDP年平均增长

率),适合跨国及跨地区间的能源效率比较。但是该指标在稳定性较差。

(A) (B)

[分值:1.0] 20.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

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

(A) (B)

[分值:1.0] 21.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

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A) (B)

[分值:1.0] 22. 企业营销向“低碳营销模式”转换都是必然选择。

(A) (B)

[分值:1.0] 23. 未来的发展观应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高速

增长为主旨,并以其作为衡量其它一切方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

(A) (B)

[分值:1.0] 24. 低碳营销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A) (B)

[分值:1.0] 25. 由于气候变暖,近百年来极冰的大量融化,使全球海

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

(A) (B)

[分值:1.0] 26. 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A) (B)

[分值:1.0] 27. 2010年4月,UNDP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走向低碳之

路的一揽子政策选择,建议渐进实施碳税制度

(A) (B)

[分值:1.0] 28. 2011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彰显出我国政府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决心

(A) (B)

[分值:1.0] 29. 根据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均可通过协

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A) (B)

[分值:1.0] 30. 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

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A) (B)

分值: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