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①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②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注释:①旦:早晨 ②百住:数以百计。住,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 好:喜欢
B.每旦之海上 之:到……去
C.从鸥鸟游 从:听从
D.汝取来,吾玩之 取:捉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1 / 15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15
3. 阅读文言文。
滥竽充数①(节选)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②之,廪食③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充数:凑数。②说:通“说”,喜欢。③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 )。
A. 命令,派 B. 出使 C. 假使 D. 使者
[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 )。
A. 善,好 B. 友好 C. 喜欢,喜爱 D. 很
[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 )
A. 因为南郭先生聪明。
B. 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C. 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
3 / 15
[4]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 )去( )时的情景,表达了他( )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3)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4 / 15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______________ (2)父怒挞之________________
(3)夜潜出________________ (4)闻而异之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5
6.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 )
A.囊萤映雪 B.尊师重道 C.程门立雪 D.雪中送炭
[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
(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______) (2)颐既觉(_______)
[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
6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鸡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①。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②。
注释:①雏:小鸡。②异:不同。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_____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它的。
(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_____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
[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____”画出来。
[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
7 / 15
8. 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宋濂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8 / 15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汉字。
溺:________ 故:________ 堙: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
9 / 15
A.溺 B.故 C.堙 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 )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 )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 )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 )
[2]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的话)
[3]翻译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
[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10 / 15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好学(_____) 晨夕不休(_____) 悬屋梁(_____)
[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________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孙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
[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
11 / 15
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斗于屋上(________) 黄猫奋起逐之(________)
白猫走入室中(________) 不敢复出(________)
[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请用“______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_______)猫,另一只是(________)猫。它们在(________)上打斗。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______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两不相下。结果(________)猫败而(________)猫胜。
13.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2 / 15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______) 晨夕不休(______) 悬屋梁(______)
[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
[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 15
14. 课文直通车。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本文出自《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
(1)常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15
15.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