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 一、补充工程总平面图(不可以卫星图代替) 回复:已补充。见附件1
二、补充工程周边环境图,标明本工程地下室与红线的距离,注明北侧已建高层的距离,并说明东侧待建建筑的拟建时间。 回复:已补充。见附件1
待建建筑物的拟建时间见P6
三、补充基础施工平面布置图,图中注明各种临时设施的具体位置、现场围挡及出入口的位置、临时道路的走向、宽度及与基坑的距离。 回复:已补充。见附件1
四、塔吊基础与筏板基础之间应留有100~200m的软隔离层,以避免建筑物下沉造成塔吊基础对筏板基础的损坏。 回复:已修改,见P31。
五、应对土方开挖方法进行细化,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的原则,带有锚杆及钢支撑部位应先行挖土至设计支撑标高,锚杆及钢支撑完成且锚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部土的开挖。
回复:已修改。见P34。
六、应明确坑中坑的开挖时间,认真分析使用长臂挖机进行坑中坑土方开挖的可行性,并对坑中坑的深度加以核实。 回复:已修改。见P39。 七、加强降水运行管理,降排水严禁出现井倒井现象。由于本工程基坑而积达12.5万m2,故建议坑内设置临时集水箱,数量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确定 回复:已修改。见附件4 。
八、土方开挖除进行施工区段划分外,还应明确每个施工区段的土方开挖的平面流向,明确出土口的位置及加固措施。 回复:已修改。见附件2 。
九、应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要求以及设计要求设置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监测点,补充所有监测项目的监测布点图。 回复:已补充。见附件5 。
十、应根据工程实际分析确定重大风险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回复:已修改。见P71-73 。
十ー、建议取消坑顶设置的排水沟,可采用砌筑挡水墙及坑顶地面适当向外找坡、硬化的方法,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回复:已修改见P42示意图。
1、本工程采用放坡开挖,放坡使用钢板桩抗滑,钢板桩加一道钢帽,钢板桩是钢管角撑的支护形式。止水采用双轴搅拌桩,降水采用大口径降水的方法。基坑挖深5.73~5.78m,电梯挖土深为7.38m,分五个区开挖土方,本方案可行
2、土方开挖从九月五日至十五日完成挖土采用退台接力开挖,土层为粉质黏土,注意电梯井的挖土和支护
回复:已修改。见P39。
3、塔吊八月十五日安装开始,在基坑外的塔吊的基础要加强槽边加固,在基坑内的塔吊基础要和垫层及底板尺寸关系标注明确 回复:已修改。见P31。
4、坑外排水建议四周用螺旋管加水箱方法,把水排到沉淀池中,并且做好雨季排水措施,保证坑内水的快速排除
回复:已修改。见附件4 。
5,对承台,电梯井二次挖土时注意工程桩的保护,地梁和承台不建议用砖砌筑,建仪用压岩板支护,
回复:回复:已修改。见P31、37 。
6,基坑内的降水要注意观测水位变化,及挖土时保护工作,建议水位降到基坑以下50cm为宜,不要降的太深 回复:已修改。见P43。
7,注意雨季用电安全,电缆要架立,临边防护要到位。要布置上下马道平面图位置,保证人员上下方便, 回复:见附件2 。
1.方案前面应将深基坑设计专家的论证意见和结论附上。
回复:已修改。
2.方案中应补充基坑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标注清楚材料堆放、钢筋模板加工区域、临建设施等等
回复:已补充。见附件1。
3.塔基基础顶面应与底板下皮之间设置级冲垫层,不能在塔基基础上面直接浇筑底板砼。 回复:已修改。见P31。
4.方案中多次出现标高和分区泥乱情况,如:塔基桩顶标高-6.38m,而基础底板下皮也是-6.38m那么塔基承台在哪?还有PB4和P35页还多次出现1、2区顺序顺倒等情况,给方案审查增加难度,应抓紧修改。 回复:已修改。见P7、34 。
5.该工程基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为超大基坑,支护方法较多。虽然施工分了5个区域,但每个区也有2万多平方米,土方开挖不能只简单的分区就行了,各区还应该再细致的划分开挖的先后顺序,并循从角部开始,均匀对称、分层开挖的原则 回复:已修改。见P34,附件2 。
6.基坑平面图中应该标注出坑中坑的位置,并标注坑底标高尺寸。 回复:已修改。附件7 。
7.出土坡道应明确位置并附图说明其坡度、宽度,还应有对坡道的加固措施和方法。 回复:已修改。见附件3 。
8,本工程面积较大,虽然方案中介绍了对降水井的封井原则,但还应在施前与结构设计人提前确定具体的封井井号和数量,以方便施工 回复:已补充。见P49, 附件6 。
9.应补充支护钢板桩的拔除工况和拔除方案。 回复:已补充。见P39-40 。
10.本工程为超大基坑,但变形观测点较少,应补充观测点和观测点平面图 回复:已补充。见附件5 。
1、基坑情况介绍中部分数据介绍不清,如:多种坑深的标高、挖深混不清、局部深坑图示
近17m,说明出现-13.250m标高、设计评审中明确西侧绿化带内有管线分市而方案中明确无管线、双轴拌桩的施工工艺等,修改完善 回复:已修改,见p6-7,12。
2、现场布置图应细化,应标明车辆在场地中的运行路线、施工作业区与基坑问距等 回复:已修改。见附件1、2 。
3、2.3节施工顺序应进行调整,桩锚须在钢板桩、帷幕桩施工后方能施工;增加双排阶梯钢板桩施工工序要求等 回复:已修改。见P11 。
4、塔吊应为坑下设置与图示矛盾应修改, 回复:已修改。见P29 、31。
5、土方开挖顺序中三班组施工划分较混乱,应进一步理清断 回复:已修改。见P34 。
6、监测项目建议取消“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项目,内容适当简化以施工方自身可操作的监测内容为主
回复:已修改。见P61 。
7、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结合基坑自身的具体情况修改完善,如基抗较浅不涉及突涌风险等 回复:P71-73
1.P4-5页编制依据中缺少《安全生产法》、《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7437号文等国家建设部、天津市等关于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文件 回复:已补充。见P5。
2.P6-17页工程概况及施工部署中缺少运土路线图(运土所经过的道路、卸土地点),塔吊基础的平面布置图、剖面图(与建筑物基础的关系图),补充土方开挖平面布置图,图中中应包括逃生梯、洗车池、临时施工道路、临时办公用房、生活区等,无项目地理位置信息图。补充基坑的安全等级。
回复:见附件1 场内、外出土方向,总平面。
3、P18-21页土方开挖方案中土方开挖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按照方案中描述土方开挖分二步开挖,土方开挖工况图也应该有二套(平面剖面)。本基坑土方开挖应分二步。第一步一次挖到水平支撑底(只挖水平支撑范围加施工作业面,保留其他部位土方做为钢筋、模板、钢管制作、堆场),第二步应采用接力退台开挖的方式一次挖到设计标高(预留300mm人工清理),最后剩余土方采用长臂挖机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土方开挖平面图与文字描述不一致,应该分区分段分别绘制土方开挖的分层的工况井与文字描述一致。应加强坑内出土坡道及退挖坡面部位降水井、工程桩的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坑边堆载,严格控制载重车辆在基坑边的行驶。加强拆过程中支护柱的变形监测。本方案中土方开挖分区图及土方开挖走向图不详细。土方开挖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条件验收,补充有关条件验收(人员、制度、内容)的相关内容,补充临时边坡(动态边坡)的坡度要求,补充电梯并等坑中坑开挖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不合理,应技照设计要求分区分段机械挖一段、人工清一段、随后验槽浇筑混凝土垫层,不能暴露基槽时间过长。补充换撑条件和拆撑方案。 回复:已修改。见P36、39-40,附件2。
4.P40-49页降水方案中无降水井的编号。无具体的降水时间安排。应根据降水井的编号补充具体的封井顺序、时间。应按照按需降水的原则,防止过度降水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加强降水运行管理。补充排水路线示意图。地库顶板上回填土未完全完成前不能全部封堵降水井,具体封井数量、时间和设计方协商后确定。 回复:已补充。见P49。见附件4、6 。
5.P50-65页基坑监测中监测项目和方法无针对性、不具体。无监测仪器计划(水平仪、经纬仪、直尺、测斜仪、水位计),监测频率不具体,应根据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每一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无总包单位的巡查内容(频率、内容、制度、人员)
回复:已修改。P62-65。
6.P68页应急预案中无领导带班制。应急措施无针对性,无针对本基坑的风险源的分析并制定有效、合理的应急措施,应急措施应与风险因素一一对应,如坑中坑的坍塌,坑外地下水位急速下降等建议编制单位认真按照天津市建设科技委论证项目文件编制标准中的相关土方开挖方案编制标准要求(顺序、内容)和国家、天津市有关深基坑土方开挖工程施工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本专项方案,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保证本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回复:已修改,见P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