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语文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古文阅读训练。
文徵(zhēnɡ)明习字
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
(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随便,马虎。⑧愈益:愈加,更加。⑨精妙:精致巧妙。
[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以十本为率(用) B.书遂大进(书写)
C.或答人简札(有时)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 [2](感知句义)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 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
[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文《郑人买履》,完成练习。
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④之⑤其坐⑥。至之市,而忘操⑦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⑧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⑨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⑩足?”曰:“宁⑪信度,无自信⑫也。”
注释:①欲:将要,想要。②履:鞋。③度(duó):测量。④置:放置。⑤之:量好的尺码。⑥坐:同“座”。⑦操:携带。⑧持:拿。⑨遂:于是。⑩以:用。⑪宁:宁可。⑫自信:相信自己。 [1]根据注释解释下列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则______故事。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1 / 6
B.遇事不能嫌麻烦
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__________) (2)众皆弃去 (__________) (3)光持石击瓮破之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水迸儿得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练习。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 至: 息: 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文直通车。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本文出自《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
2 / 6
(1)常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 )去( )时的情景,表达了他( )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3)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读《弟子规》节选,完成练习。
冠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②紧切。置③冠服,有定④位,勿⑤乱顿,致污秽。
(注释)①冠:___________。②俱:___________。③置:___________。④定:___________。⑤勿:___________。
(译文)(出门)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平整紧凑。(在家)衣帽都要摆放好,各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要乱丢,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
[1]请根据译文内容,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补全注释。
[2]这段话所讲的事情中,哪些你还没有做到呢?以后准备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恭勤不倦(____)a.疲倦 b.倦容 c.倦意 (2)以夜继日焉(____)a.继而 b.继续 c.继承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车胤。 [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
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
3 / 6
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
9.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
炎帝(dí dì)之少(shǎo shào)女,名曰(rì 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ruò nì)而不返(fán fǎ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 mái)于东海。(《精卫填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用“√”画出。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故: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湮: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词语。
曰:_____故:_____ 溺:_____为: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
A.溺 B.故 C.堙 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 )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 )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 )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 ) [2]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的话) [3]翻译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 [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6
12. 阅读天地。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计:办法。②俄:一会儿。③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 [1]解释加点的字。
初竖执之:_____ 遂依而截之: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②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 ③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 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 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
5 / 6
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 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 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 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可以用一个成语作为题目,请你把这个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 [2]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子无敢食我也!——你不敢吃我!(____)
②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派我做百兽之长。(____) ③子以我为不信。——你不认为我说谎。(____) ④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一下寓言中的狐狸,要言之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