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五四)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五四)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同步练习

来源:意榕旅游网
14 伯牙鼓琴

一、趣文导读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选自魏晋邯郸淳的《笑林》)

【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受不了痛,大叫了起来。阎王笑着说:“看你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能够转世做人呢?”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文言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古今对碰】

原 文 注 释 译 文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鼓】弹奏。【听】倾听。 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方】刚刚。【志】心志,情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 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曰】说。【善哉】好啊。【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俊。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少选】一回儿,不久。 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 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 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 【汤(shāng)汤乎若流水】琴!【汤汤乎若流水】!”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破】摔碎。 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挑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作品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知识梳理】 类 别 实词 善 少选 汤汤 破 鼓 听 志 太山 弹奏。 倾听。 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好。 一回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摔碎。 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 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破琴绝弦 解 释 举 例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虚词 之 而 以为 复 哉 乎 为 若 代词,他,指伯牙。 转折连词,却。 认为。 又,再。 语气词,可译为“啊” 语气词,可不译。 介词,给。 像。 “为”后省略了“之”,他。 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善哉乎鼓琴 善哉乎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三、强化训练(共24分)

1. 填空(4分)

列子,名 ,相传 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 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共成《 》一书。 2. 解释下列词语。(8分)

(1)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2)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3)善哉乎鼓琴 ( ) (4)巍巍乎若太山 ( ) ..(5)巍巍乎若太山 ( ) (6)少选之间 ( ) ....(7)汤汤乎若流水 ( ) (8)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3.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 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3分)

5.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3分)

四、真题链接(共21分)

1. 解释下列词语。(6分)

(1)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2)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3)善哉乎鼓琴 ( ) (4)巍巍乎若太山 ( ) ..(5)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 (6)少选之间 ( ) ...2.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 文章写了哪两个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3分)

4. 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那么,他的琴音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的泰山、洋洋的江河之外,他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3分)

5. 在我国古诗词中,有那些有关知音的诗词?写出至少三句来。(3分)

(1) (2) (3)

14 伯牙鼓琴

一、趣文导读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选自魏晋邯郸淳的《笑林》)

【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受不了痛,大叫了起来。阎王笑着说:“看你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能够转世做人呢?”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文言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古今对碰】

原 文 注 释 译 文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鼓】弹奏。【听】倾听。 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方】刚刚。【志】心志,情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 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曰】说。【善哉】好啊。【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俊。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少选】一回儿,不久。 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 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 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 【汤(shāng)汤乎若流水】琴!【汤汤乎若流水】!”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破】摔碎。 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挑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作品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知识梳理】

类 别 实词 善 少选 汤汤 鼓 听 志 太山 弹奏。 倾听。 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好。 一回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 汤汤乎若流水 解 释 举 例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破 虚词 摔碎。 代词,他,指伯牙。 转折连词,却。 认为。 又,再。 语气词,可译为“啊” 语气词,可不译。 介词,给。 像。 “为”后省略了“之”,他。 伯牙破琴绝弦 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善哉乎鼓琴 善哉乎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之 而 以为 复 哉 乎 为 若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三、强化训练(共24分)

1. 填空(4分)

列子,名 ,相传 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 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共成《 》一书。 【答案】不韦 卫 战国 《吕氏春秋》 2. 解释下列词语。(8分)

(1)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2)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3)善哉乎鼓琴 ( ) (4)巍巍乎若太山 ( ) ..(5)巍巍乎若太山 ( ) (6)少选之间 ( ) ....(7)汤汤乎若流水 ( ) (8)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

【答案】(1)刚才。(2)心志,情志。(3)好、妙。(4)像。(5)高大的样子。(6)一会儿,不久。(7)水流大而急的样子。(8)值得。

【解析】正确解释词语,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3.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答案】(1)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2)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

(3)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

【解析】正确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实词,做到语通句顺。

4. 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解析】了解叠词运用的好处,能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 5.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3分)

【答案】本文讲了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善于听琴的故事。后来,锺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于是,就把琴摔碎了,不再弹琴。 【解析】做到语句通顺,语言简洁。

四、真题链接(2018)(共21分)

1. 解释下列词语。(6分)

(1)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2)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 ) ..(3)善哉乎鼓琴 ( ) (4)巍巍乎若太山 ( ) ..(5)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 (6)少选之间 ( ) ...【答案】(1)刚才。(2)心志,情志。(3)好、妙。(4)像。(5)又,再。(6)一会儿,不久。 【解析】正确解释词语,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答案】(1)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 (2)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

(3)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解析】正确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实词,做到语通句顺。

3. 文章写了哪两个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3分)

【答案】伯牙、 钟子期。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洋洋乎若江河。”

【解析】从文中找出写到的伯牙、 钟子期两个人,并且联系具体语句来回答。

4. 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那么,他的琴音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的泰山、洋洋的江河之外,他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3分)

【答案】示例:可能表现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下雪的景象,还可能表现秋天的丰收景象。 【解析】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

5. 在我国古诗词中,有那些有关知音的诗词?写出至少三句来。(3分)

(1) (2) (3) 【答案】示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解析】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知音的古诗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