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务管理 论对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财务管理 论对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来源:意榕旅游网
摘 要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IPO业务量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行为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同时也在我国企业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把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IPO财务造假事件频发,部分企业上市后业绩下滑迅速变脸,凡此种种,不仅扰乱了证券市场的秩序,对资本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严重损害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因财务舞弊造成的审计失败,会导致投资者对审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产生负面情绪,还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会受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是行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因此,在实务中,强化识别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能力,最大化提升审计质量,防范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IPO 审计风险 风险防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the business volume of IPO is increasing while the audit of accounting firm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Meanwhile, accounting firm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control of the capital market. In recent years, IPO financial fraud incid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For instance, some enterprises have seen their performance slip rapidly after listing. All these not only disturbed the order of the stock market, but also caused adverse effects on the capital market and seriously damaged the interests of accounting firms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PA). The audit failure caused by financial fraud will lead to negative investor sentiment about the integrity of the audit industry. Furthermore, accounting firms will be subject to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from the CSRC, which w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PA industry. Therefore, it is a major issue that cann't be ignored by accounting firms and CPAs to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udit risks in enterprise IPO when they were in practice,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accounting firms, maximize the improvement of audit quality and prevent audit risks in enterprise IPO.. Key words: IPO; tax planning; audit risks; risk control

目 录

1 前言 ................................................................... 3 2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 4 2.1 审计风险的含义 ....................................................... 4 2.2 审计风险的特征 ....................................................... 4 3 IPO及IPO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 5 3.1 IPO的含义 ............................................................ 5 3.2 IPO的特点 ............................................................ 5 3.3 IPO现状分析 .......................................................... 6 3.4 IPO审计风险的含义 .................................................... 6 3.5 IPO审计的特点 ........................................................ 7 3.5.1 审计工作周期长且工作量大 ........................................... 7 3.5.2 与多方有利益相关关系 ............................................... 7 3.5.3 客户对审计结果期望较高 ............................................. 7 3.5.4 IPO审核的过程及其严格 .............................................. 7 4 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分所为例 ......................................... 7 4.1 中喜背景简介 ......................................................... 7 4.2 中喜对IPO业务的审计流程 ............................................. 8 4.2.1 业务承接阶段 ....................................................... 8 4.2.2 审计计划阶段 ....................................................... 8 4.2.3 审计实施阶段 ....................................................... 9 4.2.4 审计完成阶段 ....................................................... 9 5 对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分析 ............................................. 9 5.1 IPO审计流程角度的审计风险 ............................................ 9 5.1.1 IPO业务承接阶段的审计风险 .......................................... 9 5.1.2 IPO审计业务执行阶段的审计风险 ..................................... 10 5.1.3 IPO审计复核阶段的审计风险 ......................................... 10 5.2 IPO业务角度的审计风险 ............................................... 10 5.2.1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 10

5.2.2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风险 ........................................ 10 5.2.3 利润操纵风险 ...................................................... 11 5.2.4 关联方交易风险 .................................................... 11 5.3 会计师事务所角度的审计风险 .......................................... 11 5.3.1 职业道德缺失风险 .................................................. 11 5.3.2 专业胜任能力不足风险 .............................................. 11 5.3.3 审计程序不当风险 .................................................. 12 6 对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 12 6.1 IPO审计流程角度的审计风险防范 ....................................... 12 6.1.1 IPO业务承接进行集体决策 ........................................... 12 6.1.2 IPO审计业务执行阶段 ............................................... 12 6.1.3 IPO审计复核阶段 ................................................... 12 6.2 IPO业务角度的审计风险防范 ........................................... 13 6.2.1 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13 6.2.3 获取IPO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13 6.2.4 执行有效识别虚构利润程序 .......................................... 13 6.2.5 重视关联交易 ...................................................... 14 6.3 会计师事务所角度的IPO审计风险防范 .................................. 14 6.3.1 健全和完善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14 6.3.2 加强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 15 6.3.3 提高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的能力及素质 .............................. 16 7 结论 .................................................................. 17 参考文献 ................................................................. 17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市场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众多企业为满足对资金的需求,提升自身市场地位和形象,于是,选择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但是,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少潜在

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一家企业想要申请IPO,就必须披露三年又一期的财务信息,这一过程少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参与,那么,会计师事务所承担IPO审计业务的审计风险也无可避免,同时,注册会计师也必须承担特殊的资本市场的责任,一旦作出的审计结论有所偏差,就会成为财务造假的帮凶。相较于一般的审计业务,IPO审计业务需要的数据量巨大,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也更加复杂,审计人员要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才能获得准确充分的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IPO审计业务,大幅度提高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大幅度增加。自2014年我国恢复IPO以来,企业上市之后业绩迅速变脸的例子已不罕见,万福生科、盛景山河、登云股份、振隆特产等案例,更加警示我们重视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从IPO和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作为切入点,阐明了IPO审计的特点,对2013至2018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IPO的数据进行统计,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东分所(以下简称“中喜”)为例,详细介绍了该事务所对企业IPO审计业务的审计程序,基于实例,从业务流程、业务本身、事务所层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IPO审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可行性的风险防控举措。

2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2.1 审计风险的含义

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我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从国内外审计准则不难看出,国内外对审计风险的大同小异。 2.2 审计风险的特征

普遍性。审计结论与预期存在偏差,这样一个差异不是某一个特定层面造成的,其存在于每一个审计环节,发现他们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因此,每个审计环节都会有审计风险,凝聚成最终的审计风险[2]。

客观性。根据样本的情况来推测总体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称为审计抽样的方法。虽然抽样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样本与总体的特性多多少少会存在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很难进行完全消除,也就是说,审计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重大错报造成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能力去识别和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为零的概率,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潜在性。这一特征是指由于审计人员失职导致的潜在问题。该问题在特定阶段不会影响审计结果,也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风险并未转化为实在的风险。

偶然性。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倾向于无意性,是指在审计人员没有这项意识的情况下造成的,或者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

可控性。审计活动与审计风险同时存在,同时消亡,我们不能因为审计风险的存在而制约审计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识别审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把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审计活动依然可以平稳有序地进行。

3 IPO及IPO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

3.1 IPO的含义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它是指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募集资金的过程[3]。 3.2 IPO的特点

为企业发展募集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为自身发展拓展了最多元的融资渠道去募集资金,并且,企业进行IPO筹集到的是一项较为长期的资本,企业可以灵活运用这笔资本,用于扩展经营业务,购买现金设备、用于清偿债务等,是一项大规模、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提高企业地位及企业市场形象。企业品牌形象、知名度往往会因为上市发行成功而提升。成功发行上市,是一个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以及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了企业具有较好的业绩和发展潜力,从而能够吸引更多具有专业水准的员工加入企业,以更加优惠的条件取得投资者的投资等。另外,社会大众的宣传是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的又一渠道,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企业上市发行,必须实现各项信息的透明化,要定期进行经营状况信息披露、财务状况信息披露,这是对管理层的一项挑战,管理层要转变认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外,企业上市之后,要根据相关规定,引进科学的治理方案,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和财务体制,达到规范化。

企业价值得到提升。企业IPO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和股东的价值,而且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股份流通,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可以解决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问题。

接受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公开发行上市后,在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遵守国家关

于证券监管类的法律法规、证监会关于信息披露的准则、证券交易所关于股票上市规则的同时,还要接受社会公众舆论的监督,企业接受的监管力度加大,责任与经营压力也在增加。

3.3 IPO现状分析

伴随着证券市场建立和逐步完善的步伐,资本市场的活跃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吸引投资者资金,选择募集资金上市,自2014年恢复IPO以来,证监会对IPO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为了成功上市对财务数据造假,用虚构收入隐瞒成本的方式来获取上市资格。根据证监会的相关发文,我们统计了近年来IPO审核相关数据[4]:

表1 2011-2018年IPO审核相关数据统计

年份 审核公司数 过会数 否决数 通过率 2010 406 339 61 83.50% 2011 338 263 71 77.81% 2012 219 175 37 79.91% 2013 - - - - 2014 122 109 10 89.34% 2015 272 251 15 92.28% 2016 271 247 18 91.14% 2017 479 380 86 79.33% 2018 185 111 59 60.00%

注:2013年我国暂停了企业IPO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2014-2017年IPO通过率明显提高,保持在90%的水平,2017年,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对IPO的核查更加严格,2017-2018年的IPO通过率急剧下降,2018年通过率仅为60%,创历史新低。 3.4 IPO审计风险的含义

结合上述IPO与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因为IPO审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与传统审计风险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同的地方。总而言之,IPO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拟IPO企业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5]。

3.5 IPO审计的特点

3.5.1 审计工作周期长且工作量大

企业IPO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改制设立、上市申报、受理核准、发行上市。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申请IPO的企业需要提供近三年一期的财务数据,并且规定半年一期的会计数据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企业一旦首次上市失败,就要加期审计。另外,在企业IPO中可能会遇到比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股权结构调整等复杂的事项,由此看来,IPO审计与一般审计相比,审计工作周期会更长、工作量会更大[6]。 3.5.2 与多方有利益相关关系

企业在IPO过程中,除了会计师事务所之外,评估师、券商、律师等都要参与进来,还要与税务部门、工商部门沟通,获取更多的企业信息和资料。企业IPO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多方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当地政府的工作业绩及当地人民的利益。在涉及如此多利益关系的情况下,IPO审计的难度会加大,IPO审计风险也会提高。 3.5.3 客户对审计结果期望较高

企业选择IPO,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募集资金,在IPO过程中,企业所投入的成本非常大,一旦申请IPO失败,企业不但无法募集资金,而且要面临巨大的损失,也就是说,企业一旦决定申请IPO,企业想要结果就是成功上市,对审计结果的期望很高。 3.5.4 IPO审核的过程及其严格

由于IPO的优越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跻身IPO行列,证监会为了控制IPO企业的数量,极大加强了对申请IPO企业的监管,对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业务的质量严格把关,对重大错报或漏报行为零容忍。

4 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分所为例

4.1 中喜背景简介

中喜会计师事务2011年11月由省财政厅批准成立,其注册号为“440101000271078”。主要业务:国内外各类客户提供包括上市年报审计、IPO股改审计、资产评估、资本金验证、税代与咨询、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及债务重组策划、高新审计、工程造价咨询、会计服务、省市国资委委托年报审计、人员培训等多种优质的专业服务,目前拥有员工139人,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40人,税务师10人。

图1 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分所组织结构图

4.2 中喜对IPO业务的审计流程 4.2.1 业务承接阶段

中喜事务所的项目经理均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在初步业务活动程序中,业务承接人员首先会约谈拟IPO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确定该企业的上市动机、了解拟IPO企业行业基本情况、洽谈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条款等情况。同时,通过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拟IPO企业管理层的诚信问题,考虑自身的独立性,在确保具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前提下,才会进行IPO项目的承接。 4.2.2 审计计划阶段

在承接IPO项目之后,项目负责人会更深层次地去悉知拟IPO企业及其环境,在基础层面初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然后,项目负责人会向拟IPO企业的销售人员问询关于企业主要产品、行业市场环境等信息,另外,还会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查找同行业的相关研究报告,深入分析同行业数据,为拟IPO企业的审计打下良好的审计基础[7]。

项目负责人还会主动向高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股权架构、治理结构,近期主要投资、筹资情况,向销售人员了解主要客户和合同情况等。最后,完成风险评估汇总表的编制,结合拟IPO企业的具体情况,由项目负责人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落实执行内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的要求,落实审计范围、人员、还有时间的安

排,从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确定该项IPO审计业务的重要性水平。 4.2.3 审计实施阶段

下一环节就是对拟IPO企业进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审计程序,最根本的就是深入了解拟IPO企业的内控。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七个循环的内容:采购与付款循环、工薪与人事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固定资产循环、货币资金循环[8]。中喜在实务工作中,一般会抽取五个样本来完成内控测试。

与控制测试同步的,即为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中喜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核查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以获取审计证据:通过函证的方式核查企业的银行存款、借款、其他货币资金;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关联交易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披露的情况、分析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检查收入成本配比的合理性;核查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及客户,核查往来款的挂账情况,检查客户和供应商与企业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等。 4.2.4 审计完成阶段

中喜对IPO审计项目的复核程序分为三级:一级项目经理复核,主要是对工作底稿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复核,主要关注点在特殊事项的执行程序上,在必要时,项目经理会对底稿进行补充;二级项目合伙人复核,主要是对涉及重大错报风险层面的程序进行复核,是对一级项目经理复核的再监督;三级主任会计师复核:是对IPO审计业务的最后层次的把关,确保项目组达到的审计计划是恰当的,达到的审计目标是准确的,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完整的,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充分的。

5 对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分析

5.1 IPO审计流程角度的审计风险 5.1.1 IPO业务承接阶段的审计风险

业务承接阶段,可以说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作为初始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初步了解到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企业申请IPO的动机进行初步了解,同时考虑自身的独立性,对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进行初步评估,确保具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前提下,构建项目团队,进行业务承接。2017年,中喜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A公司的IPO业务,A公司资产总额2.2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3.1亿元,承接该项目可以获得较高的审计业务收入,承接IPO审计业务的数量,也很大程度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能够提升事务所在行业内的形象,获取更多的业务资源。在这么一个情况下,IPO审计风险就会来源于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准确地评估拟IPO企业存在的风险,对自身的能力评价也可能存在偏差。

5.1.2 IPO审计业务执行阶段的审计风险

了解拟IPO企业及其环境、进行风险评估、进行控制测试、实施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这几个审计程序可以概括为审计业务执行阶段,审计计划不恰当、审计目标不明确、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完整,是IPO审计业务执行阶段所存在的审计风险。倘若注册会计师未能识别拟IPO企业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没有执行完整的审计程序,最终会导致审计风险无法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容易造成审计失败。另外,在面对IPO审计业务,由于时间的限制或被审计单位配合度不高,审计人员无法执行完整的审计程序,也会大大增加审计风险。同样以中喜承接的A公司IPO业务来说明,A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加大了IPO业务的审计风险。 5.1.3 IPO审计复核阶段的审计风险

项目进行到复核阶段,说明业务已进行到尾声,在出具正式报告之前,需要完成审计复核程序,通过项目经理、项目合伙人、主任会计师对底稿进行复核,重点关注重大错报事项。但是一般拟IPO企业,子公司众多,在复核阶段,一般以审计人员汇总数据为依据来分析拟IPO企业的情况,一旦数据出错,就有可能出现审计结论出错的风险。另一方面,IPO审计业务的底稿量多,数据多,很难做到对底稿一一核对,也就是说,复核阶段存在的风险来源于复核程序不完整、不充分。 5.2 IPO业务角度的审计风险 5.2.1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一个企业成功上市绝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只要拟IPO的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控,并且有效地执行,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舞弊风险。但是,分析目前企业发展状况,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甚至没有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控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并未有效执行。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接触更多的是传统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风险的把控能力没有很强,往往很容易忽视拟IPO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IPO审计风险防控程序的执行有所缺陷,如此一来,就会导致IPO审计风险增加。

5.2.2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风险

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来粉饰财务报表也是IPO审计风险的一大关注点。拟IPO的企业通过将递延收益的时间变更、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变更、将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变更、将确认收入成本方式变更等方法来达到舞弊的目的。这一变更会对注册会计师最后做出的审计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风险也需要引

起我们的注意。 5.2.3 利润操纵风险

证监会对申请IPO的公司有盈利达标的要求,可以说,经营业绩达标是申请IPO的敲门砖。但往往很多时候,拟IPO的企业经营业绩不足,无法达到申请IPO的门槛,面对IPO的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这个时候,操纵利润的行为就会层出不穷,例如:少计提固定折旧、少计提摊销,更有一些企业甚至直接不计提折旧、不计提摊销[9]。审计人员在作出审计结论之前,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审计程序,这些都要审计人员自己去发现,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在此过程中,一旦某个审计程序的执行遗漏,都是利润操纵的一个风险点。

5.2.4 关联方交易风险

证监会规定,拟IPO企业要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且保证关联交易价格公允。现代企业发展越来越快,关联方关系的建立使得IPO审计业务变得更加复杂,其实,关联交易本身并不会导致审计风险增加,而是不正常的关联交易才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例如:交易价格不公允,向关联方采购商品的价格明显比市场价格要低,向关联方销售商品的价格明显要比市场价格要高;为关联方提供无偿债务担保等,只要是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状况的关联交易,就会增加IPO审计业务风险。 5.3 会计师事务所角度的审计风险 5.3.1 职业道德缺失风险

审计工作中,我们可以把职业道德风险归结为违反职业道德,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缺乏谨慎性、降低审计服务质量、未获取充分审计证据等。一个IPO项目的审计业务,往往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利益驱使下,注册会计师为了追求利益,对舞弊行为视而不见,与公司合谋进行舞弊,从而导致审计失败。其实,抵制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其实很难,但作为一个了解企业机密行为的注册会计师更要把握好职业道德的界限。 5.3.2 专业胜任能力不足风险

IPO项目公司的财务报表与普通公司的并无很大的差别,但是进行拟IPO的公司的审计难度较一般公司来说较大,因此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比较高。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较大,多数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将事务所作为跳板,年轻的注册会计师缺乏经验,无法一眼辨识重大错报层面的问题,不利于IPO审计项目的开展。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也是对企业IPO中的又一审计风险。

5.3.3 审计程序不当风险

在对拟IPO的公司进行审计时,由于时间、成本的限制,审计人员无法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完善的审计程序,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另外,IPO项目是一项风险极高的业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样本测试,但审计人员往往以经验来判断选取的样本,忽视了数据的可靠性,也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加。

6 对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6.1 IPO审计流程角度的审计风险防范 6.1.1 IPO业务承接进行集体决策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并不是说拟上市公司有上市审计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就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注册会计师在承接IPO审计业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对于不少会计师事务所来说,IPO审计业务的承接缺乏集体决策性。目前,事务所的IPO主要由项目经理与客户洽谈、沟通,没有通过质量控制委员会的集体讨论,为降低IPO业务的审计风险,事务所应该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再得出是否承接的结论。

6.1.2 IPO审计业务执行阶段

在完成业务承接之后,会计师事务所都会指派对应的项目经理人、项目合伙人、质量控制复核人,针对拟IPO企业的情况,最初步的措施是要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这一过程,项目组审计人员以及上述项目负责人都应参与其中,而不是仅仅参与最后环节对底稿进行复核。此外,每一位项目组成员要充分认识到业务执行阶段是整个IPO业务的主体,为了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项目经理人要时刻保持与项目组成员的沟通,了解项目进行情况,对发现的重大错报问题,及时与客户沟通,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做到严格把控每一个审计环节,将对IPO审计风险的防范贯穿至每一环节。

6.1.3 IPO审计复核阶段

复核阶段是防范IPO审计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复核人员必须要做到勤勉尽责,要对业务部门提交的IPO审计底稿进行细致地核查,对提交的审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一一细致核对,对于异常变动的项目,要悉知原因,从底稿质量上把控风险。另一方面,事务所要严格要求审核报告的流程,对审核、出具报告全称监察,逐级审批。

6.2 IPO业务角度的审计风险防范

6.2.1 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询问、观察、检查等方法了解拟IPO企业人员配置、岗位设置、会计档案整理情况,用来评价其可靠性,同时,审计人员应该查阅拟IPO企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控制度的合理性。

结合询问、翻阅凭证的方式,明确拟IPO企业的采购计划,了解其选择供应商的方式、要求,从合同审批手续、验收入库环节、对账与调节环节、到最后的付款等环节来检查拟IPO企业采购与付款环节内控。同理,从产品价格制定、企业取得销售订单、产品出库、对账与调节到收款等环节来检查拟IPO企业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控。

根据抽取的样本,要获取相对应的文件,将相关的原始凭证扫描,实施穿行测试和控制测试,进一步检查拟IPO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另外,还要对资金管理进行检查,检查付款审批手续是否完整,付款单据的开具与审核、记账与付款以及收付结算的办理与审核人是否相互独立,审批的印章是否分开保管,现金、银行存款的金额是否与账上一致。

6.2.3 获取IPO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在获取拟IPO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信息之后,审计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检查拟IPO企业对这一部分内容是否进行恰当披露,变更后是否能够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10]。结合行业惯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其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检查存货计价方式、坏账计提比例以及收入确认原则还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等业务处理是否恰当,对拟IPO企业重大和异常交易,在审计过程中增加实质性测试程序,通过这些方法,来降低IPO审计风险。

6.2.4 执行有效识别虚构利润程序

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可以从大额的银行流水入手,核查大额资金流向所对应的销售收入及客户,取得该笔销售收入的出入库凭证,检查客户的真实性;同时,审计人员需要确定供应商的关联关系、确定采购价格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从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入手,检查拟IPO企业是否存在虚构交易的情况,将大额的资金转出去,再通过销售的方式收回,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以制造业为例,审计人员可以结合拟IPO企业的实际生产、销售流程,运用以下审计程序来有效识别虚构利润的审计风险:第一,检查销售毛利率以及期间费用率水平,将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划分作为一个关注点,与同行业公司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

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11]。

第二,获取每月存货进销存、发货清单、出入库汇总表,核查对应的出入库凭证,分析、材料采购价格、成品销售价格是否公允。

第三,编制成本倒扎表,以此表来检查材料结转情况,检查存货的合理性。 第四,检查耗用材料与产量配比情况。

第五,获取关联单位主要资金流水,检查是否存在关联方为拟IPO企业支付货款的情况。

第六,分析薪酬变化趋势,获取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重点关注人工成本的合理性。 6.2.5 重视关联交易

与一般的商业交易相比,关联交易具有更加强烈的可操纵性,不规范的关联交易会严重损害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会给拟上市的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的时候,应该高度关注关联交易。

关联方交易属于货物购买行为的,要将货物的单价和同行业市场价格作对比,确定交易价格的公允性。要核查关联方交易收入确认时点的真实性,必须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来确认收入,否则,就很有可能是在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利润。要特别关注关联方往来款项的函证,包括银行存款,应收应付账款,假设,拟IPO企业存在不恰当的关联交易,要进一步核查预收预付账款、其他应收其他应付款[12]。

总而言之,在执行审计程序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发现明显的不合理的关联交易时,要重新考虑拟IPO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从深层次方面考虑舞弊因素。对于不规范的关联交易,如果可以不界定为故意舞弊行为,则注册会计师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关联方及其关联交易进行披露。 6.3 会计师事务所角度的IPO审计风险防范

根据证监会对国内审计机构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值得深思的问题,部分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存在不足,质控体系不健全,独立性缺失,部分注师和质控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为薄弱,未真正接触项目实质性测试就签署报告,个别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程序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滥用职业判断,未恰当执行程序,证据不足的现象。 6.3.1 健全和完善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由审计风险的特征,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是可控的。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措施,我们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从内部出发,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目标,将逐

步建立起来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断完善,还要将它真正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而达到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目的,以防范审计风险[13]。在执行该项制度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还要做到从实际操作中积极发现问题,对制度不够全面的地方斟酌修改,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IPO审计业务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符合自身业务情况的质控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6.3.2 加强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的硬实力是出具一份准确公允的审计报告的必然要求,软实力也是影响因素,工作经验的积累,专业能力的把控,独立的立场,高尚的道德操守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同时具备的,不能因为一方面较强而忽略。因此,注册会计师要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尽可能将损害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因素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如果客户不同意这一操作,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独立性作为首要考虑条件,必须果断拒绝业务的承接,甚至直接解除业务约定[14]。也就是说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要保证执行IPO审计业务,就要避免为同一个客

户提供其他的非审计服务,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独立性。例如:部分注册会计师资历较深,审计业务专业能力也达到一定高度,但是,由于对被审计单位情况非常了解,与被审计的单位签订了管理咨询及服务业务的合同,同时又接受了IPO审计业务工作,这是一个无独立性立场的案例,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要指派两个项目组完成同一家公司不同的业务。

6.3.3 提高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的能力及素质

IPO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其执业能力,参与IPO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专业胜任能力也是对客户最基本的尊重。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判定,在特殊性的行为存在时需要进行自主判定,这就要求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培训以及对基层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在传授行业经验和建立审计程序体系同时,培养职业态度,以便于自主做出专业判断。

据统计,中喜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完成IPO审计业务35项,这样一个业务量,也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参与。众所周知,IPO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可见,提高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尤为重要。

在进行实务工作时,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将近几年来发生的IPO业务审计失败案例融入教学,例如:2017年12月,证监会对内资八大所前列的信永中和进行了440万的处罚,信永中和在登云股份审计中的处罚理由概括如下:第一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未入账的三包索赔费用并引起重视。第二点:未对贴现费用进行实质性测试,未发现未确认情形。第三个点:没有发现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特别的是第三点,在信永中和发现山东福达美成为山东旺特的法人未核实后,且没有取得完整投资承诺书(副总王某位出具),此外信永中和审计人员获取的股权转让函显示股东变更了,且副总王某2010年持有比例变化,但信永中和并没有保持谨慎的进一步去核查[15]。从案例发现,缺乏职业素养的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势必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证监会的处罚无疑是提醒审计人员及注册会计师需要提升自身素养,做出正确的判定。类似的案例其实很多,金亚科技财务舞弊案、振隆特产IPO案、万福生科、胜景山河案等,通过案例可以更好地联系实际,加强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防范意识。

在培训期间,会计师事务所可邀请参与IPO审计业务的同事分享审计经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此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邀请同行业中IPO审计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给本所的审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也可以外派审计人员去其

他事务所交流学习,汲取同行业优秀的审计经验,更好地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7 结论

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潮,越来越多的企业被IPO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吸引,争先恐后申请IPO,申请IPO的企业越来越多,IPO企业在申请上市过程中需要披露的财务信息必须要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以证明拟IPO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IPO审计业务会越来越多,同时也伴随着审计风险。

本文从审计风险和IPO的基本理论作为出发点,结合IPO业务审计工作周期长且工作量大;与多方有利益相关关系;客户对审计结果期望较高;IPO审核的过程及其严格的特点,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为例,介绍了该事务所IPO业务的审计流程,分别从IPO审计流程、IPO业务和会计师事务所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最后建议,将企业IPO中的风险防控工作融合于IPO业务承接、执行与复核阶段;要注重拟IPO企业内控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明确拟IPO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重视识别虚构利润审计程序的执行、重视关联方交易情况等;同时,通过健全和完善IPO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的能力及素质等方式,来防范企业IPO中的审计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罗珺.XX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7. [2] 郑淦.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财会学习,2019(12):154.

[3] 陈莉娜.我国IPO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4] 方焱冬,罗文兵.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研究——以振隆特产IPO案为例[J].管理工程师,2018,23(05):25-30.

[5] 樊舒扬.IPO审计风险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5):230.

[6] 李宏欣,赵慧琪.IPO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205-206. [7] 范瑾.论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的风险控制[J].经贸实践,2017(22):267. [8] 王宝君.创业板IPO审计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9] 陈贺鸿.IPO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3):143-145. [10] 杨凌翔.浅析会计估计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以乐视网为例[J].中国商论,2019(07):172-173. [11] 高强,李秀莲,张旭丽,王春芝.资本市场监管强化背景下的IPO审计探讨——以AB公司为例[J].财政监督,2014(08):50-55.

[12] 孔祥飞,李云竹.浅谈证券市场IPO效应及审计必要性[J].时代金融,2018(05):174. [13] 顾远,范小红.IPO企业审计失败问题研究——以XT电气IPO审计失败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134-135.

[14] 孙婧.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9. [15] 程铄.登云股份财务舞弊案例研究[D].吉林大学,20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