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1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输入假说,这一假说内涵之一是对学习者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公式______来表示。[暨南大学2018年研]
【答案】i+1查看答案
【解析】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i+1”来表示。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则是下一阶段应达到的语言结构的水平,即稍稍高出他目前的语言水平。
2教育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暨南大学2017年研] 【答案】教育现象查看答案
【解析】教育学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3______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的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华侨大学2017年研]
【答案】语法翻译法查看答案
【解析】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①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②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③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④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⑤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4教师和______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作教学过程。[北京大学2016年研] 【答案】学生查看答案
【解析】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阐述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根本原则以及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提到的“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指的是______的教学原则。[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研] 【答案】循序渐进查看答案
【解析】“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中“陵节”意为“超越限度”;“孙”通“逊”,意为“顺”。这句话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该句表明教育必须依循知识的深浅层级与学生理解力的发展程度,逐渐向前推进,而不能过早教授那些学生还没有能力接受的内容。整句话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1章 跨文化交际 1.1 复习笔记
一、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2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注意的原因
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跨文化交际日盛。 3L.S.Harms关于交际的看法
(1)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要经历五个阶段:
①语言的产生; ②文字的使用; ③印刷技术的发明;
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 ⑤跨文化交际。
(2)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L.S.Harms认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与语言的产生可以相提并论。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1Marshall Singer的观点
(1)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2)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 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在每个群体中的看法又有差异,因此,在文化上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
(1)把各种文化差异放在同一个标尺上,不同国籍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在原则上与Singer是一致的,但不像Singer那样过分强调每个人在文化上的独特性。 3Ron和Suzanne Scollon的观点
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而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群体都有各自的独特的语篇系统,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语篇系统方面,研究语篇差异比研究文化差异更有意义。 4对Singer和Scollon观点的评价
(1)Singer和Scollon的观点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
(2)跨文化交际应该把眼光聚集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而不是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
(3)关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文化差异的探讨应被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这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深入研究,也提醒研究者们应避免大而无当的比较。 5笔者的观点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放在首位的内容。
(2)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应该给予关注。
(3)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4)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特点。顺序如下:
图1-1 研究文化的顺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