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写时间:2012年10月20日
班 级: 组 别: 姓 名: 编 号:
一、【导学目标】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3、学会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三、【知识补充】
“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
1
化。“行”是乐曲的意思。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自主检测】
1、 看课文注解,注意给生字注音:略
譬如朝露 慨当以慷 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鼓瑟吹笙 ......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契阔谈讌 绕树三匝 周公吐哺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对酒当歌 对着 人生几何 多少 何时可掇 拾取,采取 ....
但为君故 只是;缘故 乌鹊南飞 向南 绕树三匝 周,圈 ....
3.翻译下列诗句。
2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何以解忧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
契阔谈宴 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问候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雀展翅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绕树飞了好几圈,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山不嫌其高,海不嫌其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心归附。
【引导鉴赏】
赏析“忧思”的内涵
1、这首诗里“忧”字多次出现,上阕中“忧思难忘”中诗人“忧”的是什么?结合诗句具。
人生短暂
2、下阕“忧从中来”诗人 “忧”的又是什么?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3
贤才难得
3、 诗末使用典故“周公吐哺”,意在说明什么?
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
4、 除了“周公吐哺”诗歌还有哪些典故,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补充:用典的作用
(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2)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3)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4
5、诗歌中哪些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罗列出来并说说它有何含义。
“譬如朝露”比喻人生短暂,”明明如月”将贤才比作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
“山不厌高”二句,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