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l工程管瑗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I ENGINEERING MANAGEMENT 浅谈高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Main Point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in High Pier Construction 一罗天右一LuoTianyou 【摘要】本文仅根据薄壁空心墩的施工特点来编写,其它如 在模板未滑升前,绑扎钢筋和埋设预埋件。水 平钢筋绑扎是在工作平台以下进行,垂直钢筋可以 1 h)将模板滑升5--10 cm,直至模板与混凝土间有 了间隙不会粘住为止。 钢蘸工程、混凝土工程等等监理要点请参照其它相关技术 规范、规程,在此不重复列出。 随时接长。预埋件的埋设应待混凝土灌筑到预埋件 所在标高时进行埋设,预埋件可利用周围钢筋来固 五、顶杆接长及脱模后混凝土的抹面、养生 顶杆的接长是随着模板的滑升经常进行的工 【关键词】高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Abstract】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 ristics ofthin—walled hollow pier to write,such as steel,concr- ete engineering of other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refer to other relevant technical norms,rules,this does not repeat hte list. [Keywordsl hi曲pier,conslruction quality,control points 一、材料控制 水泥主要控制:合格证、复检报告、包装的误 差、使用的有效期、现场堆放的防潮防腐措施。钢 材主要控制:合格证、复检报告、外观的清洁、现 场堆放的防潮防腐措施、成品的制作尺寸。砂石主 要控制:粒径、含泥量、杂质含量、强度、密度、 级配。砼主要控制:原材料计量、水灰比、搅拌时 间、振捣、养护。 二、模板施工方案 一般要求:必须要审核施工单位的专项施工方 案:模板要求具有必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制 作简单,拆模方便;提升模板提升模架其结构应满 足使用要求。根据不同的模板模型施工工艺,监控 要点如下。 1.滑模 采用滑升模板时,除应遵守现行《液压滑动模 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 13)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滑升模板的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高度宜根据结构物的实际情况确定。滑升时应 检测并控制模板位置,滑升速度宜为100~ 300 IIlIn/h:滑升模板组装时,应使各部尺寸的精度 符合设计要求;滑升模板施工应连续进行,如因故 中断,在中断前应将混凝土浇筑齐平。中断期间模 板仍应继续缓慢地提升,直到混凝土与模板不至粘 住时为止。 2.翻模、爬模 模板在灌注砼前务必保护处理好板面,模板表 面除锈,涂刷润滑油,防止模板与砼不脱离现象出 现。模板开始使用后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必须对模 板筒进行清理;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 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 人看模护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爬升 及翻转模板模板、模架爬升或翻转时结构的混凝土 强度必须满足拆模时的强度要求;砼吊斗严禁冲击 顶模,造成模板几何尺寸不准、变形;砼强度达到 10 MPa时,爬模才可爬升(避免爬锥拔出)。 三、绑扎钢筋和埋设预埋件 定位置,当墩壁不设钢筋时,也应在预埋件周围临 时插入少量钢筋以固定其位置,防止因模板滑升而 使预埋件移位。 检查钢筋的种类、直径、外形应符合设计和技 术规范要求,抽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和 可焊性试验,通过验证机械性能符合要求后才使用。 冷拉前,按控制应力先作拉伸试验,采用冷拉率和 冷拉应力双控冷拉时,冷拉到控制应力而冷拉率未 超过允许值为合格,若钢筋已达到允许冷拉率而拉 应力小于控制应力,则钢筋降低强度使用。对焊钢 筋加工,冷弯时不得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断裂,外 侧横向裂缝不得超过0.15 mm或不得出现裂缝。采 用电弧焊时,焊缝长度符合要求,钢筋接头轴线对 正,焊缝饱满。取样进行拉伸试验,断口在焊缝外 且呈塑性断裂为合格。 四、墩身混凝土的灌筑、捣固与模板滑升 混凝土必须分段、分层、均匀对称地灌筑,随 灌随捣。每层灌筑厚度为20 ̄30 cm。千斤项或油管 接头处如有漏油滴在混凝土中或钢筋上时,应及时 清除干净,并采取措施,防止渗漏。混凝土的捣固 应力求均匀密实,注意勿碰撞模板、顶杆和钢筋。 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振动棒不可插入过深,防 止下层己凝结的混凝土受到破坏。滑模施工是灌筑 混凝土和提升模板交替进行的,灌筑、滑升可以分 为初灌、初升,随灌、随升,末灌、末升,三个阶 段。 (1)混凝土初灌和模板初升:从滑模组装检查 完毕,插入第一节顶杆,开始灌筑混凝土到试升模 板,称为初灌、初升阶段。混凝土灌筑前先将基底 清理干净,然后先灌一层厚2~3 cm配合比为1:l 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按分层要求灌筑混凝土,经3~ 3.5 h灌筑到60 ̄70 cm厚时,即可初升模板2~ 5 cm;提升时模板发出“沙沙”声,用手指按压脱 模的混凝土基本上按不动,(混凝土强度达到0.2~ 0.5 MPa),即可正常灌筑滑升。 (2)正常灌筑、滑升。即以正常灌筑速度灌筑 一层混凝土,随即滑升模板20 ̄30mm,使灌筑混凝 土的厚度与每次滑升高度相等。实际滑升速度应根 据混凝土的凝结速度、脱模强度、施工季节和昼夜 气温变化、劳力配备和混凝土运输等因素全面考虑。 在常温条件下,每次滑升间隔不宜超过l h,以防止 混凝土与模板粘结。 (3)混凝土末灌和模板末次滑升。当混凝土灌 筑过程中停工时间超过初凝,或混凝土灌筑距设计 标高1 m左右时,应将灌筑速度逐渐放慢,将模板 调平,在灌完最后一层混凝土后,按设计要求预埋 接头钢筋,停工后应每隔一定时间(一般30min至 73 作。工具式项杆的接长是在千斤顶以上5~10cIn处, 以丝扣连接;非工具式顶杆接长是在原支撑顶杆顶 部进入千斤项下卡头时,将新顶杆插入千斤顶穿心 孔中,互相顶牢,待接头滑出后进行绑条焊接;抹 面:混凝土表面修饰应在混凝土脱模后立即进行。 一般情况下,只须用铁抹子将表面抹压平整,修整 好棱角,或刷一层纯水泥浆:养护:脱模后的混凝 土应根据气温情况及时进行浇水养护:混凝土达到 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拔出支承顶杆,以砂浆封 孔。 六、施工测量与防偏纠偏 在滑升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工作平台的水平。 但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使工作平台发生偏斜和扭 转,因而使墩身偏斜,所以要加强施工中的测量工 作,发现偏斜,随时纠正。 1.施工测量 每次测量时间固定在温度、阳光等气候因素影 响较小的每天早上9:O0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 (1)墩中心测量 吊线锤法:在工作平台上对应于墩身中心点或 四角预定点用铁丝吊挂重15 ̄25 kg的线锤,铁丝 绕在小摇车上,随滑升、随放线。通过观测线锤与 中心点或预定点的偏差,测出墩身中心偏移和扭转 程度。全站仪观测:利用全站仪,根据地面所设控 制点与模板画出对应标点进行测量,根据模板上对 应点偏移情况计算出墩身中心的偏移和扭转。近年 来,许多工程己应用激光准直仪来测量墩身中心偏 差。它的原理是:铅直的激光束代表墩身准确中心 所在位置,激光射到工作平台中心的接收靶上,接 收靶上呈现明亮的红色光斑,根据光斑在接收靶上 的位置,可直接观测桥墩中心偏移情况。 (2)工作平台水平的测量 水准仪抄平:在滑升过程中,于每根顶杆上每 隔1 m测一标高,作为滑升中控制千斤顶标高的依 据。水准管测量:在每个顶架上装一透明水准指示 管与中心水箱连通。管上标有油漆刻度,安装时用 水准仪将各管的零位抄成一致高度,当工作平台出 现倾斜时,由于水的流动,就能在相应的水准管刻 度上反映出来。(随着滑模施工的不断发展,观测 和控制工作平台水平的方式也逐步向自动控制方向 发展,如液压截流法、水位讯号自动调平装置等。 它们不但可随时观测工作平台水平,而且在发现偏 斜后能控制千斤项的油路,达到自动调平。) 2.防偏与纠偏 (1)偏移原因和防偏措施 (下转第78页) 须明确监理的职责和权利,这样可以使监理人员更 好的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利,在完成合同的前提下, 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效果。 (3)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通过监理进行 间接控制管理,监理根据合同行使相应的权利、履 行自身职责,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其 主要是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进度和施工材 料等可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管理,实 现施工质量实时掌控,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达标。 建立主要是对现场施工质量、落实检验方式、参与 工程的相应工程验收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 在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要对项目 行定位和保护,因为这是施工测量的依据,施工建 设也是以此为施工基础和依据的。 监理人员应加大对施工材料的监察验收力度, 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对不符合的材料不允许 进入施工现场,避免因施工建材的质量问题而造成 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 (4)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和环境的影响, 施工顺序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监理人员应该控 制好相应的施工顺序,确保施工顺序的变化不会影 响到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一旦施工顺序的变化影响 到施工质量,应该及时停止施工,并作出相应的措 施来挽救,避免造成大的施工质量问题。 4.竣工阶段 在工程完工进行验收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程 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质量隐患,要求相关施工单 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达到合格的质量标准。 建设单位也应该参与工程验收的管理工作中,加强 工程验收扫尾工作,由监理公司监督督促施工单位 及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处理,确保工程的质量达 到标准。 在工程试运行时,一些内在的、隐蔽的质量隐 患就会出现。建设单位应该加强试运行阶段的质量 控制工作,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所在,要求相关的 责任人进行限期处理,对处理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 验收,保证问题不会重复出现。 五、结语 我国目前有大量的在建工程,工程质量问题显 得愈加突出,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建设投资时,应 该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和招标工作,在中期的建设 施工阶段、最后的工程验收阶段,须督促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对于这几个阶段,建 设单位应该进行参与并加大管理控制力度,尤其是 施工阶段和工程验收阶段,确保工程项目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期长、难度大的工程项目往 往进行分阶段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 同样需要分阶段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交底,确保施 工人员可以完成项目建设,并且保证技术达标以及 质量过关。 对测量控制点进行测量,并与原基准线和基准 点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验,完全一致,经审批后, 根据控制点进行放线。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桩位进 [1]盛君弟.业主方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商 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1). [2]李海.基于业主视角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探讨 [J].黑龙江科技信息,2o12(8). (作者单位:上海天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上接第73页) (2)纠偏 滑模在滑升过程中由于以下一些原因会造成偏 差。混凝土灌筑和捣固不是均匀对称进行,而是有 高、有低,有多、有少;由于偏拉、偏砸和偏压, 使模板-N受力加大;由于千斤顶制造精度不一致, 或在使用过程中个别构造损坏,输入油管长短不~, 局部严重漏油等,使各千斤顶爬升不同步;模板空 升过大,使项杆埋入混凝土内的长度相对减少,造 成头重脚轻的现象,使模板左右晃动,产生偏移; 由于局部荷载增加,使个别顶杆失去稳定而变形, 造成滑模偏斜。 纠偏工作要切实作到防偏为主,随偏随纠,以 免造成严重的倾斜事故。一般墩身中心偏差lO lllm 以内;工作平台水平差20ilun以内,可暂时不调整。 超过这个限度,则应加以纠正。纠正时,要首先找 出墩身偏斜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偏。 纠偏方法最常用的是调整工作平台高差;通过调整 千斤顶行程帽或由操纵台向指定方向多供油的方 滑车或卷扬机通过钢丝绳对工作平台施加水平外力 等方法进行纠偏。 对于模板扭转的纠正可用以下方法:将靠近转 动方向一侧的千斤顶临时垫高,如果千斤顶的布置 是在一根辐射梁的左右安放两个千斤顶时,可将模 板转动方向一侧的千斤顶多提升一点。在有条件时, 也可用倒链滑车或其它设备施加扭矩来纠正扭转。 注:河南郑州450000 法,把墩身偏移方向一侧的千斤顶每次多升几毫米, 逐步使墩身中心回到正常位置,再将工作平台调平。 也可采取在工作平台较高一侧堆放重物或利用倒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