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颉小文 肖 超 刘永光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2期
摘要:针对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结合近几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及国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分析,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从体育教学模式,内容以及教师为主导和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体育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使高校体育教学真正的实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59-01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许多广大体育工作者已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高校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终身体育意识,全面发展及全面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转化到体育教育的身心全面的发展之中。所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求生存,谋发展。因此,本文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通过近几年来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寻求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现状
(一)培养目标缺乏体育终身化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
因为社会对现代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勇与拼博和创新的精神。现代人要适应社会生活,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为中心,健康第一的思想,而不是只为了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或者只是在竞技体育的层面上。 (二)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
但是,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轻技术重理论”的现象在校园司空见怪,教学模式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讲解—示范—练习的基础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以定性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教学内容传授学生,教学的重点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往的教学还是以教师,课堂为中心,过分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权利,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并不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做什么就是什么,一种放养式的教学,而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善于诱导启发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打破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
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枯燥无味没有一点兴趣,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侧重与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素质教育深化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校教育方针是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就必须把德、智、体、美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促进早操、体育教学、课外锻炼的一体化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学生体质的增强并非一日之事,它是有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科学的锻炼身体与有效的增进健康,仅仅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锻炼是不够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应把早操,课外锻炼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相当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节身心状态,改善和提高身体水平。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保健和医务监督相结合,适应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心理、生理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点,积极应用体育疗法,把身体锻炼与健康和心理卫生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全面发展的人。现代人的本主义核心是以科学为中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校的校情,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人爱好和兴趣的关系。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