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看看您的孩子!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这八个字让《银河补习班》中的闫主任也成了网红,当然,更多的人是带着嘲笑的态度去说这句话的,无疑,说这句话的闫主任成了大家批判的对象。客观的说,闫主任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领导,也不是一个好老师,更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疯儿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人们都在大家赞扬影片中马皓文的独特教育方式的同时,我则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有人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好老师呗!但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要看这位老师的孩子是否优秀,至少不会太差,如果他的孩子不优秀,他不能算得上好老师。
每一个父母都有其职业,其必有其职业优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职业优势最能体现出来,比如父母是商人,孩子可能从小就懂得经营之道,父母是农民,孩子从小便知道秋收冬藏,父母是领导,孩子从小便晓得通观全局思想引领,所以,老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老师的孩子在教育上有一种天然的优势。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老师的孩子都很有出息,比如我们前任总理温家宝就出自教育世家。
当然,个中也有例外,《银河补习班》中的闫主任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前期教育应该算是成功的,至少算得上没什么问题的,但当儿子遇到挫折时,作为一位资深教师,闫主任的表现便让人不敢恭维了,以至他的孩子最后落个悲惨的下场。还有儿时看多的一部电影《少年犯》,里面的那位女记者谢洁心也教育感化好了不少问题少年,但最后她自己的孩子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合格的,不称职的,因为她没有尽好当父母的责任,他们也没有利用好自己的职业优势。
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人是高尚的,他们很忙,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别人的孩子,他自己的孩子问题太多、不好教育等等,可是,大家可以看看现实中的例子:魏书生的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蔡林森的三个孩子都很优秀,他们就不忙吗,他们的子女就问题少吗?人家凭的是实力。你不是有能力吗,你不是责任心强吗?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正是体现你能力的时候吗?不要想得太多,把离自己最近的“问题少年”—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这才是最能体现一个老师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我们评价一个教师优秀与否,不能总是抓住他的分数了、名次了、论文了、职称了等等,还有看看他的孩子是否健康,是否优秀,是否积极向上,这正如医生看病,自己都百病缠身还谈什么救死扶伤?
由此得之,为师之本,在孩子,在自己的孩子。老师,请看看您的孩子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