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记录
ZT20CX11-
工程名称 交底组织单位 监理单 位 内容及说明: 玉铁项目隧道二衬施工交底 一、采用标准 2011年 月 日 共4页
交底地点 交底负责人 接收负责人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6、隧道设计图纸。 二、设计参数 1、不同围岩等级拱墙厚度及钢筋布置表 围岩 项目 拱墙厚度 主筋 主筋间距(cm) 2、强度等级 仰拱:C35,P8 仰拱填充:C20 三、主要施工方法 1、初支轮廓检查 防水板铺设前必须采用断面仪每5m检查初支轮廓,检查结果存档,欠挖部位必须提前处理到位。 V偏压 50 Φ22 25 V加强 45 Φ20 25 V 40 Φ20 25 IV加强 45 / / IV 40 / / III 35 / /
2、防排水施工 割除外露钢筋头,喷砼找平基面,每8m一道敷设Φ50单壁打孔波纹管,铺设无纺布及防水板。 3、钢筋施工 防水板验收合格后方可绑扎钢筋,钢筋接头错开截面50%以上,边墙及拱部部分采用双面搭接焊提前在地上焊接成形,搭接长度≥5d,考虑矮边墙钢筋搭接焊角度不好控制,两侧矮边墙采用帮条焊,单面焊缝帮条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帮条焊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帮条与被焊接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轴线上。详见《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P58页。矮边墙钢筋焊接采用模板对防水板进行保护,接头应间隔错开,错开距离50cm以上,并严格按设计间距绑扎,混凝土施工时固定牢靠。钢筋应严格控制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层距、焊接质量。 分布钢筋必须在封头板上钻孔引出20cm以上。 严格按设计控制钢筋保护层,钢筋垫块不少于4个/m2。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受力钢筋排距 同一排中2 受力钢筋柱、梁 间距 3 4 5 6 分布钢筋间距 箍筋间距 焊接骨架 ±20 尺量,连续3处。 ±10 30 +10 钢筋保护层(C≥35mm) -5 2处 尺量 尺量,两端、中间各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10 基础、板、墙 名称 允许偏差(mm) ±5 ±20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检验方法 4、模板台车就位 模板台车采用43Kg/m以上的钢轨,下垫方木或枕木,间距不大于60cm,台车组装好后必须检查内轮廓及各部件。台车应具有在坡道上衬砌时的抗溜坡性能和抗
上浮性能。两组衬砌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根据测量中线及高程对台车进行就位,模板加固牢靠。 5、施工缝处理 (1)环向一般施工缝: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采用在初支表面用聚氯丁胶砂浆找平铺设。 (2)环向变形施工缝:中埋式钢边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嵌缝材料。环向变形施工缝在围岩等级变化处或明暗交接处设置。 (3)纵向施工缝:若二衬台车不设小边墙,台车底与水沟底齐平,可不设止水带。二衬台车设小边墙,台车底与电缆槽底或水沟盖板齐平,需按设计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刷水泥净浆处理。 5、混凝土施工 施工前仰拱边墙应凿毛冲洗干净,先灌注5cm左右砂浆。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罐车运输,边墙以插入式振捣为主,拱部以附着式振捣为主。混凝土最大下落高度不得大于2m,台车前后混凝土高差不能超过60cm,左右两侧混凝土高差不能超过50cm,严禁单侧一次浇筑高度超过1m以上。插入式振动棒在混凝土中移位时,应竖向缓慢拔出,不得在混凝土浇筑仓内平拖。泵送下料口应及时移动,不得用插入式振动棒将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合物推向远处,振捣时间宜为10~30s,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不得接触防水板,以防防水板受到损伤。 当混凝土浇筑至作业窗下50cm,作业窗关闭前,应将窗口附近的混凝土浆液残渣及其他脏物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将其关闭严密,防止窗口部位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补丁甚至漏浆现象。 拱部每3-5m预留注浆孔,注浆管可采用Φ42钢管或PVC管制作。 6、拆模 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的二衬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MPa以上,初期支护未稳定提前施作的二衬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拆模时混凝土内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结构内外侧表面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四、安全措施 1、开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工艺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
编制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施工机械使用、操作人员条件、检修保养、各种专用施工机具和料具、施工用电、特殊环境中作业等应严格执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TB10401); 3、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经考试合格以后方能上岗。 4、进洞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洞内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面具。禁止无关人员进洞; 5、严格执行铁道部〔2010〕120号文件,即二衬距离掌子面的距离:V级围岩不得大于70m,IV级围岩不得大于90m,III级围岩不得大于120m。 6、施工作业地段的出渣车辆行车速度不得大于15km/h,成洞地段不大于25km/h;在衬砌模板台车等狭窄地段必须设置减速和警示标识; 7、出渣时间洞内必须加强通风,保证洞内清晰,并且使洞内环境必须符合职业健康标准。 8、洞内二衬台车门架顶部满铺木板,设置防护栏,贴反光警示标志,施工用电符合规范要求。 9、开挖台架、防水板台架设置防护栏,贴反光警示标志;防水板台架设置灭火器。 编制: 复核: 签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