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为督促 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构建 分级管控和隐 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 重特大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制定本导则。
2.本导则适用于 生产、经营、使用发证企业(以 下简称企业)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其他化工企业参照执行。
3.安全风险是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安全风险点是指存在安全风险的 、部位、 和区域,以及在设施、 、场所和 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 ,包括 、 和管理上的缺陷等方面。
4.企业是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要逐级落实安全风险 治理责任,对安全风险全面管控,对事故隐患治理实行 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5.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 制度并严格执行,全体员工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参与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6.企业应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 、 装置定期开展 HAZOP 分析。
7.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按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 ,全面开展安全风险 工作,做到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责任到人。
8.日常排查是对关键 、重点部位、关键环节、 的检查和巡查。
9.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 开展的专项检查,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 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10.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是指在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事故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安全保卫、应急、消防等方面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假日期间 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事故类比排查是指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 的安全检查。
11.企业至少 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 组织一次综合性排查和专业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12.当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安全风险隐患 。
13.企业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运用HAZOP 方法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一般每 年开展一次;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和首次工业化设计的建设项目,应在 阶段开展 HAZOP 分析工作;对其他生产、储存装置的安全风险辨识分析,针对装置不同的复杂程度,可采用本导则第 2.3 所述的方法,每 年进行一次。
14.企业 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定期主持召开 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并督促落实情况。
15.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 、带(值)班、参加 、组织开展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情况。
16.实施危险作业前,开展 、安全条件的确认、对作业人员进行 和 告知,使其了解、掌握。
17.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风险隐患,应当 组织整改,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及时向 通报。
18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向 报告;主要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可以向主管的负有 报告。
19.对于不能立即完成整改的隐患,应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并应从 、安全管理、 、应急处置及 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0.依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企业存在重大隐患的,必须 排除,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属地 应依法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 相关设施、设备。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1.化工企业应按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 )2.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开展季节性排查。
( )3. 春季以防火、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开展专项排查。
( )4.安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 (J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 (HAZOP)等分析方法。
( )5.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
( )6.基层车间应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周组织一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基层单位(厂)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
( )7.对辨识分析发现的可接受安全风险,制定管控方案,制定并落实消除、减小或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明确风险防控责任岗位和人员,将风险可能引发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 )8.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内容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附件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表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 )9.公布实施有关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后企业应根据情况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性排查。
( )10.对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重大危险源中储存剧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试生产前期工作的准备,主要包括: ( )
A.总体试生产方案的编制、审查 B.人员准备
C.试车物资及应急器材准备 D.A、B、C均是
2.涉及 、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的独立安全仪表系统(SIS)。( )
A.易燃固体 B.遇湿自燃固体 C.易燃易爆液体 D.毒性气体
3.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错误的是:( )
A.关键设备设置在线监测。
B.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的定期监(检)测检查。
C.静设备密封件、动设备易损件损坏后及时更换。
D.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附件的定期检查(测)。
4.重大安全隐患的报告内容应包括: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安全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治理难易程度分析;安全隐患的 及治理前保证安全的管控措施。( )
A.治理方案 B.整改责任人 C.整改资金 D.整改期限
5.试生产工作的实施内容不包括:( )
A.开展系统冲洗、吹扫、气密性测试和验收等工作。
B.开展单机试车及联动试车工作及验收。
C.投料前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D.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卫生等设备设施进行试运行测试。
6.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错误的是:( )
A.员工无需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B.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装置定期运用HAZOP方法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C.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情况。
D.对生产全过程及装置的全生命周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管理。
7.承包商管理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承包商入厂前进行教育培训、作业前开展安全交底。
B.对承包商作业进行全程安全监督。
C.承包商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
D.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范围与责任。
8.操作过程安全风险较大,容易发生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事故后果严重,需要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的作业。错误的是:( )
A .GB 30871规定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等特殊作业。
B.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转运作业。
C.储罐切水、液化烃充装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D.安全风险较大的设备检维修作业。
9.新开发工艺进行反应 评估、组织专家开展安全论证情况。( )
A.安全风险 B.安全过程 C.安全条件 D.风险分级
10.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应当由企业立即组织整改,并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及时向 通报。( )
A.企业负责人 B.中层管理人员 C.技术人员 D.员工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判定标准: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发生以下哪些情形时,应根据情况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性排查:( )
A.颁布实施有关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B.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C.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D.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E.发生安全事故或对安全事故、事件有新认识的;
F.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前。
2.对于不能立即完成整改的隐患问题,应从以下哪些方面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
A.工程控制 B. 应急处置 C.个体防护 D. 人员管理 E.培训教育
3.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执行,符合要求的有:( )
A.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建立安全培训计划及培训档案;
B.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教育方式及效果进行评估;
C.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D.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改变时,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再培训;
E.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试生产前,全体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F.对入厂的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4.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
A.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安全风险程度分析;
B.辨识生产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C.严重事件的安全审查;
D.控制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分析;
E.现场设施失控和人为失误可能对安全造成的影响分析;
F.在役装置发生变更后引入的安全风险分析;
G.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安全事故及事件教训。
5.试生产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
A.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
B.人员准备、试车物资及应急器材准备。
C.完成规程、方案、预案等相关资料编制工作。
D.开展“三查四定”工作。
6.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形式包括:( )
A.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 B.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
C.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 D.事故类比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
7.异常工况监测预警及处置主要包括:( )
A.出现异常工况后立即放料、切断原材料供应。
B.采用在线安全监控、自动检测或人工分析数据等手段,及时判断发生异常工况的根源,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安全处置方案,避免安全事故。
C.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设置及投用。
D.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重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
8.开停车安全管理,陈述正确的有哪些:( )
A.开停车前安全条件检查确认管理制度的建立。
B.开停车前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制定开停车方案的、编制及落实安全措施。
C.停车过程中,设备和管线低点处的安全排放操作及吹扫处理后与其他系统切断、确认工作的执行。
D.开车过程中对重要步骤进行签字确认,包括装置吹扫、清洗、气密试验时安全措施的制订,引进蒸汽、氮气、易燃易爆介质前的流程确认,引进物料时对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的监测与流程再确认,进退料顺序和速率的管理,可能出现泄漏等异常现象部位进行治理。
9.重大危险源安全控制设施设置及投用表述错误的有:( )
A.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及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设置的紧急停车系统。
B.信息采集、监测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设置及投用。
C.涉及毒性气体、易爆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的独立安全仪表系统(SIS)设置及投用。
D.视频监控系统设置及投用。
10.储运设施的管理,主要包括:( )
A.危险化学品装卸管理制度的制订及执行。
B.储运系统设施的安全设计、安全控制、应急措施的落实。
C.浮顶储罐安全运行。
D.危险化学品仓库及储存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