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定义
触电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1.2、触电事类型
触电事故类型可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
1.3、触电事故规律
触电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7、8、9三个月。由于空气湿度较大,人体由于出汗导致本身的电阻也在降低,当空气的绝缘强度小于电场强度时,空气击穿,极易发生触电事故,导致触电事故率比其它季节要高。
1.4、触电伤害的危险程度
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内就夺去人的生命。
当人体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点烙印,随着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这此伤害会给人体留下伤痕,严重时也可能致人于死命。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当班班长
2.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当班作业人员
2.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职责
(1)事故发生时,及时调动应急小组成员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并
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指挥工作。
(2)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协调工作发生事故后,现场组织进行
简单的处理,由班长负责陪同将受伤员工送往医院进一步的治
疗。
2.4、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受伤人员按应急处置措施进行施救;
(2)进行现场控制,运送伤员;
(3)熟知简单的应急救援技能常识。
3、应急处置措施
3.1、脱离电源
(1)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① 立即拉掉开关、拔出插销、切断电源;
② 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用木手柄的斧子断
开电源线;
③ 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④ 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桥等绝缘物做为工具,拉
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①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③ 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
断开电源。
3.2、现场急救
(1)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对
症救护;
(2)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
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
(3)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
安静地平卧,周围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
呼吸。同时,要速请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
(4)触电者呼吸困难、稀少或发生痉挛,应准备心跳或呼吸停止后
立即作进一步的抢救;
(5)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及心脏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和胸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途中,
不能终止急救。
4、注意事项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加快为原则,选择采用。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项:
(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具,而
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
触电。
(2)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
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
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
免扩大事故。
冶炼岗位高温灼烫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1、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1.1、安全风险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灼烫事故。
(1)接触未冷却的高温铁水;
(2)接触未冷却高温物体表面;
(3)接触高温气、水。
1.2、发生事故的条件
(1)高温铁水意外泄漏;
(2)意外接触未冷却的高温体表面;
(3)高温气水意外泄漏;
(4)意外接触高温物体表面;
(5)没有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6)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灼烫。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当班班长
2.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当班作业人员
2.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职责
(1)事故发生时,及时调动应急小组成员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并
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指挥工作;
(2)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协调工作。发生事故后现场组织进行
简单的处理,由班长负责陪同将受伤员工送往医院进一步的治
疗。
2.4、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受伤人员按应急处置措施进行施救;
(2)进行现场控制,运送伤员;
(3)熟知简单的应急救援技能常识。
3、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灼、烫伤事故后,应本着员工和救援人员的生命优先,保
护环境优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优先的原则,根据不同程度、
不同类型烧伤,现场及时给与正确处理。
(2)搬运受伤人员、创面处理动作要轻,用药要准,对严重灼、烫
伤,应注意伤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及时防治休克。
同时抓紧时间将伤者尽早送往医院治疗。
(3)烧伤急求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
尽量缩短烧伤时间。
(4)对已灭火而未脱衣服的伤员必须仔细检查全身情况,保持伤口
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
片覆盖防止污染。
(5)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
覆盖并送往医院。
(6)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
吸道损伤。
(7)发生烧烫伤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时最切实、
最可行的方法。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伤当时即已造成
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
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
准。
(8)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块、冰棍儿甚至冰箱里保存
的冻猪肉冷敷。如采用的冷料措施得当,可显著减轻局部渗出、
挽救未完全毁损的组织细胞。
(9)严重烫伤的病人,在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
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
循环水池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淹溺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1.1、定义
水泵工在循环水池巡查、检修灯作业时,失足落水,造成事故。
1.2、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在循环水池发生淹溺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可造成溺水死亡(溺死),如心脏未停止的,可造成近乎溺死。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当班班长
2.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当班作业人员
2.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职责
(1)事故发生时,及时调动应急小组成员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并
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指挥工作;
(2)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协调工作。发生事故后现场组织进行
简单处理,由班长负责陪同将受伤员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
治疗。
2.4、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受伤人员按应急处置措施进行施救;
(2)进行现场控制,运送伤员;
(3)熟知简单的应急救援技能常识。
3、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有人溺水,救护人员立即实施救护工作;
(2)现场有关人员立即高声呼叫他人,并报告公司领导;
(3)领导接报后,立即到达现场,实施对溺水者的抢救指挥工作;
(4)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溺水者进行抢救,是溺水者脱离
水面上岸。
4、现场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会水者及救护人员发现溺水者,立即进行施救工作;
(2)现场人眼不会水时,立即用绳索、竹竿、木板或救生圈等使溺
水者握住后拖上岸;
(3)溺水者被抢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的泥沙、呕吐物等,松
懈衣领、纽扣、腰带等,并注意保暖,必要时将舌头用毛巾、
纱布包裹拉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4)立即对溺水者进行控水(倒水),使胃内积水倒出,控水(倒水)
方法:溺水者俯卧,救护者双手抱住溺水者腹部上提,或将溺
水者放于救护者跪撑腿上,同时另一手拍溺水者后背,迅速将
水控出;
(5)有呼吸(有脉搏)使溺水者处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6)无呼吸(有脉搏)使溺水者处于仰卧位,扶住头部和下颚,头
部向后微仰保证呼吸道畅通,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用腮部
堵住溺水者鼻孔,每3秒钟吹气一次;
(7)无呼吸(无脉搏)是溺水者处于仰卧,食指位于胸骨下切迹,
掌根紧靠食指旁,两掌重叠,按压深度4-5厘米,每15秒吹
气2次,按压15次;
(8)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也不能停
止,判断好转或死亡才能停止;
(9)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在实施抢救时,立即拨打急救中心120电
话,进行现场抢救。
5、注意事项
不会游泳者,不得下水施救。
起重吊装岗位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起重机伤害程度分析
1.1、定义
起重机伤害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0.5吨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吨,且提升高度大于或等于2米,以及承重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1.2、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起重机械运行范围较大,活动空间大,吊运载荷变化大,暴露的活动部位较多,作业环境复杂,如果发生脱绳、吊物失落、断绳、吊钩断裂、操纵系统失灵、安全装置失灵、电器损坏等,易造成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事故。
2、应急救援组织与职责
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当班班长
2.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当班作业人员
2.3、应急救援指挥职责
(1)事故发生时,及时调动应急小组成员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并
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指挥工作;
(2)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协调工作,发生事故后现场组织进行
简单的处理,由班长负责陪同将受伤员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
的治疗。
2.4、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受伤人员按应急处置措施进行施救;
(2)进行现场控制,运送伤员;
(3)熟知简单的应急救援技能常识。
3、应急处置措施
(1)起重机械伤害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报警,
并报告部门领导;
(2)领导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即实施现场处置指挥工作,并通知抢
救人员、保卫人员等到达事故现场;
(3)对交轻的受伤人员,视伤情及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措施,
送往医院治疗;
(4)人员压在重物下面,立即采取搬开重物或用起重工具、机械吊
起重物,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抢救;
(5)发生触电,立即切断起重机械电源,而后抢救触电人员;
(6)对伤情较重或企业无能力自救,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救
治,或拨打110电话进行现场拆除起重机械、吊运重物的救援
工作;
(7)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对事故进行调查。
炉前岗位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1.1、安全风险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1)高温场所内作业;
(2)日光暴晒环境中作业;
(3)工作强度过大;
(4)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5)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1.2、发生事故的条件
(1)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2)日光暴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3)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4)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5)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2、应急组织及职责
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当班班长
2.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当班作业人员
2.3、应急救援指挥职责
(1)事故发生时,及时调动应急小组成员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并
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指挥工作;
(2)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协调工作,发生事故后现场组织进行
简单的处理,由班长负责陪同将受伤员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
的治疗。
2.4、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受伤人员按应急处置措施进行施救;
(2)进行现场控制,运送伤员;
(3)熟知简单的应急救援技能常识。
3、应急处置措施
3.1、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3.2、中暑的症状
(1)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
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
或略高;
(2)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
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
混合型。其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
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
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等。
(4)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
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
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5)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
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
稍高或正常。
3.3、中暑的处置方法
(1)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
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不
问,或用30%酒精擦身降温,并补充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
汤等含盐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以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
水等;
(3)对日光照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
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
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
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4)对重症中暑者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接料岗位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
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2)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3)高处作业的危险性:高处作业最致命的,多发生事故就是高处
坠落,易造成坠落人员身体的摔伤,严重的课导致人员伤亡。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1)作业中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区域、地点有:楼梯口、各层作业平
台、接料口等;
(2)利用移动手扶电梯子的登高作业。
2、应急组织及职责
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当班班长
2.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当班作业人员
2.3、应急救援指挥职责
(1)事故发生时,及时调动应急小组成员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并
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指挥工作;
(2)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及协调工作,发生事故后现场组织进行
简单的处理,由班长负责陪同将受伤员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
的治疗。
2.4、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受伤人员按应急处置措施进行施救;
(2)进行现场控制,运送伤员;
(3)熟知简单的应急救援技能常识。
3、应急处置措施
3.1、事故报警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警,单
位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视现场情况启动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事故现场指挥人员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现场救护组,安全保卫组
等,应急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履行各小组的职责,疏散无关人
员;
(3)现场指挥人员及时通知医务小组救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抢救
受伤人员。
3.2、现场急救
(1)肢体骨折,尽快固定伤肢,减少骨折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
伤,如没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可使用伤者肢体,躯干与
伤肢绑在一起,在送往医院;
(2)检查呼吸、神志是否清楚,若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复苏;
(3)如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4)如须把伤员搬运到安全地带,搬运时要有多人同时搬运,禁止
一人抬腿,另一人抬腋下的搬运方法,尽可能使用担架、门板,
防止受伤人员加重伤情。
(5)如无能力自救,尽快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或等待医务人员救治;
(6)现场保卫组应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破
坏事故现场,以便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