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确定汉字规范化标准的新思考

对确定汉字规范化标准的新思考

来源:意榕旅游网
对确定汉字规范化标准的新思考 何占涛 张艳超(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 2 1 01 3) 摘要:汉字规范化一方面要根据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社会用字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的标准; 另一方面要在社会上推行这种标准,使人们用合乎标准的文字进行交际,以提高交际的效率。这对我们 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书同文字以及汉字信息技术的使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汉字规范化;通用层面;特用层面 中图分类号:H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12)04—0079—04 收稿日期:201 1—10—1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新唐书释音》声韵系统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w201001O) 作者简介:何占涛(1969一),女,渤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张艳超 (1989一),女,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汉字规范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 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社会用字的实际情 况,确定使用的标准;二是在社会上推行这种标 准,使人们用合乎标准的文字进行交际,以提高 规范汉字”。l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法)讲解》指出“规范汉字是在新中国成立 后,对汉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而形成的。……规 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 交际的效率。确定标准是基础,推行标准是目 的。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正确使用汉字,实 现汉字规范化意义重大。 一字。”这样的法律规定和解释就把繁体字划到了 、汉字规范化问题的形成 不规范汉字的行列。繁体字和简化字孰优孰劣 我们暂且不论。但最近一些年,随着两岸四地文 汉字规范化工作始于建国初期,历来备受 党和政府的重视,为此多次召开会议发布通知, 化交流的增多,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繁体字越来 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面对这种新的社 强调汉字使用的规范化。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 渤海大学学报二。J荤第器 会用字现实,如何确定适当的标准,做好新时期 汉字规范化工作,成为广大语言工作者必须面 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开放的深入,90年代港澳的相继回归,社会用字 混乱现象严重,面对这种社会用字的实际情况, 社会用字的管理工作也逐步展开。什么是“规范 汉字”,什么是“不规范汉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点。国家语委在1995年出版的《语言文字工作百 题》中指出:“所谓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 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 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简化字以1 986年 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收 录的简化字为准。《简化字总表》所收对照的繁 体写法即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 二、确定汉字规范化标准的几点依据 龚嘉镇《关于新时期汉字规范问题的思考》 和徐莉莉《关于汉字规范工作如何与时俱进的 探究》, 两文谈到新时期汉字规范化问题颇有 新意。两文同时指出,新时期的汉字规范要顺应 信息时代的发展,坚持在简化基础上的规范化, 把社会用字分为通用层面和特用层面,并且把 通用层面和特用层面区别开来分层规范,努力 场合中停止使用。”m2000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 080 实现海峡两岸的书同文字和计算机中文信息处 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开始学习识字,现代婴 幼儿早期教育,年轻的父母也往往以我的宝宝 渤 理过程中的繁简对应问题。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为汉字的规范化确 已经认识了多少汉字为荣。汉字是世界上最古 学 定标准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老的文字之一,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 分考虑汉宇本身造宇法和胖法的 文化,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继承 复杂 和发扬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青年一代责无旁 贷。汉字又是现代社会的交际工具,特别是信息 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中小学的识字教学工作,不 但要教会我们的孩子认识汉字,更要教对、教 汉字自甲骨文开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蠢 东汉的许慎以小篆为正字编写《说文解字》,留 化的时代,文字的作用将比任何时候都巨大。这 恙 下了六书的理论。我们暂且不论六书的性质,六 种无论是造字还是用字方法,即已决定了汉字 本身造字法和用字法的复杂。大量的异体字、假 借字、古今字和繁简字存在于古籍之中,这种情 况延续到现在,造成了大量的汉字使用的不规 好、教得规范、标准。所以文字工作者在制定规 范化标准的时候,也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从识字教学本身来说,有理据的字容易学, 范情况。这种实际的情况,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标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利用汉字自身的 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复杂性,既要 理据因素,帮助学生掌握汉字。为了增加汉字的 着眼于当代的现状,又要尊重历史传统。着眼于 理据性,常用的办法就是寻求字源。例如“日月 现状,就是要对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采取积极 水火山石马牛”等这些字,从造字法来说都是象 的措施,尊重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字,但对过于繁 形字。对这些汉字向学生做一些造字方法的分 难、杂乱的文字要废除,使文字更便于人们的使 用,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秦始皇统一 六国以后,面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 析,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会感兴趣。又如“从牢 囚牧取林休企”都是会意字,向学生做适当的说 明,也会有不错的效果。我们提倡这种做法,只 是为了便于识字教学,而不是对汉字做全面的 字理的分析。凡是从现有字形就可以说明字理 采取坚决的改革措施,废除六国文字,并将秦国 的史籀、大篆整理简化成小篆,作为官方的规范 文字,同时又允许使用相对简省的隶书。唐代的 颜元孙的《干禄字书》,既维护正体字的权威,也 对民间常用的后起字、社会上流行的通用字加 的,不必去溯源,只对那些从现状看不出字理, 而从字源上很容易说明理据的字,我们才建议 用这种方法。而且并不是任何汉字都能这样做。 有人从这一点出发,极力主张汉字要恢复繁体 以收录。这些统治者都为当时国家的统一、社会 的稳定而采取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文字 政策,既维护了正体字的规范,又对俗体字和简 .化字采取宽松的态度,这种积极的疏导方针,更 字,繁体字的字形富于理据性,会使学习的人易 学。对于此观点,包括王力先生在内的诸多学者 已经给予了坚决的批判,因为文字学家的研究 有利于汉字的健康发展。我们反对唯古是的做 文字和人民大众的H常使用文字是截然不同的 法。这种人以为只要是古代传下来的就是好的, 两件事情,把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混为一 对一字多体、用字混乱的现象不愿也不敢加以 谈,当然是行不通的。简化字为中国民众所作出 治理,对社会上流行的约定俗成的简化字、俗体 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为事实所证明的,识 字一概否定,力图阻止这些字进入正体字的范 字教学中繁体字好学还是简体字好学这是显而 围,当政者更是凭借政治手段,横加干涉,采取 易见的,所以我们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一定要给 封闭、保守的文字政策,造成社会上汉字使用的 混乱。这种不顾汉字实际的主观的做法,宋元时 代都曾有过,这不但不能治理好文字,反而可能 增加用字的混乱。这些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 现在的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及语言工作者借 鉴。 学习者一个规范的标准,这个标准不光是汉字 数量上的,还应包括汉字手写形体上的。 (三)标准的确立要充分考虑汉字的使用情 况,尤其要尊重全社会的认知习惯 规范化标准的确立既要尊重汉字使用的主 体,又要考虑特殊的用字情况,也就是通用和特 (二)从汉字习得,特别是中小学识字教学 方面确定适宜的标准 用两个层面都要兼顾。中国十几亿的普通百姓 是汉字使用的主力军,尊重他们日常的认知习 惯,承认他们在汉字使用过程中的约定俗成性 中国语文学习的传统就是从识字开始。古 至关重要。百姓日常生活的交际层面,是社会用 字的通用层面,这一层面我们可以《汉字简化方 案》发布的汉字为标准字体,这套标准字体在扫 除文盲、普及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方面, 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社会语文水 体字,只是把繁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081 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有:(1)文物古 迹;(2)姓氏中的异体字;(3)书法、篆刻等艺术 作品;(4)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5)出版、教学、 学 平乃至全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 献。大陆的广大百姓享受到了这套标准字体给 他们带来的实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无太大 障碍。社会用字的特用层面主要指学术文化界, 嚣蠢 是的特殊情况。这一法律确定了规范汉字作为国 磊 季 凳蓄  家通用文字的法律地位,同时也为繁体字、异体 字的学习和使用保留了一定的空间。但现在使 用繁体字的空间扩展了,我们遇到的问题也多 函 由于特定的工作需要,经常要用到繁体字、异体 了,所以倒不如直接就划分成两个用字层面,使 字等。而这些字是被排除在规范汉字之外的。随 其各得其所。 着近年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乃至文字交往的日益 增多,被排除在“规范汉字”之外的繁体字、异体 字数量越来越大。既然社会用字分成了两个层 面,那么汉字规范的标准也应该是两个层面。建 国初期我们进行的汉字简化和整理工作,主要 为了扫除文盲、尽快提高大众的文化水平,这无 疑是针对社会日常通用层面的书面交际来说 的。《中共中央关于讨论汉字简化方案的指示》: “我国汉字有好多缺点,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 以改革’,而最初步的改革就是简化汉字笔画, 使初学者容易书写,并使印刷体和通用的书写 体尽量趋于接近和一致。”这个指示明确说明汉 字简化方案的服务对象是“初学者”,预期效果 是“容易书写”。长期以来,在进行汉字规范工作 时,我们用只适合于社会日常通用层面的标准 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社会特用层面的用字,这 显然是行不通的。 区分了两个层面之后,在日常通用层面,我 们可以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的规定,推行“规范汉字”。对“规范汉字”以外 的、主要供社会特用层面使用的汉字,我们认为 主要应该加以整理,而不是进行筛选。根据不同 要求,主要供社会通用层面使用的汉字规范标 准可以制定出《规范汉字表》,而主要供社会特 用层面使用的字表可以制定出《汉字整理表》 (可喜的是我们的文字工作者已经在做这个工 作了)。有了《规范汉字表》和《汉字整理表》以 后,社会特用层面的用字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有的文本全用规范的繁体字;有的文本以简化 字为主,在可能引起歧误的地方夹注繁体字;有 的文本则全用简化字。实际上,1956年国务院发 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国内开 始全面推行简化汉字,但并没有废止或者消灭 繁体字,也没有要求在所有场合都不准使用繁 三、汉字规范化新标准确立的意义 划分社会用字的两个层面,并且分别制定 规范的标准,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具有重大意 义。 (一)有利于在一定时期内协调大陆简化汉 字与海外繁体汉字的并存使用,对我们早日实 现海峡两岸的书同文字也大有启示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蒋介石 内战失败逃到台湾,造成海峡两岸阻隔长达半 个世纪之久。台湾和大陆同是华夏民族,同用汉 语汉字,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原因,在汉字和汉语 的使用上逐渐产生差异。现在,港澳台使用繁体 字,大陆使用简体字。对于这种现实,江泽民 1992年12月14日指出:“海峡两岸的汉字,当前 可各自维持现状,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留待将 来去讨论。”孙剑艺指出:“‘维持现状’,就是两 岸的汉字各自坚持自己的规范和标准,不能因 为开放交流而先自乱规范。也就是说双方不能 立即放弃自己的规范而改从对方的规范(例如 大陆不必恢复繁体字);又不能要求对方的规范 适合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不能让台湾及港澳 的书刊、合同契约、商品说明书等先印成简化字 再进来);也不能将两套规范混合起来(例如不 能在全国实行繁简并印)。……但另一方面我们 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不能因为两岸 汉字目前的繁简差异而影响双方交流。这就需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还要采取灵活 变通的对策。”[51随着两岸四地文化交流的不断 增多,能否采用两个层面的方式值得思索。台湾 在2O世纪50年代初期,曾有人发起过声势不小 的推行简体字运动,得到中等文化程度民众的 热烈响应,后来由于政治原因不得不停止。但台 湾民间还是有不少简体字在流行。很多简化字 档案,这些档案都是人名用字生僻、无法录入电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 藉学版 形与大陆推行的简化字形相同或相似。这几年 大陆用简化字出版的书籍也越来越受到台港澳 民众的欢迎。这说明简化字系统成为两岸四地 日常通用层面的共同规范是有基础的。再有就 是推行特用层面的汉字系统。台湾地区长期使 脑的,她说真恨死了这些人,取那么生僻的名字 干什么呢?这种人名录入困难的情况,在户籍登 记、高考报名、医疗保险信息录入时都会遇到, 真是电脑的无奈!人名用字有其特殊性,就一般 功用来讲,它是个人的代码,应该有个人特色。 就文化层面说,它又具有特殊内涵,通常会体现 用繁体字,推行简化字会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但也一定会有汉字的特用层面,又由于长期积 习,这个范围有可能会更大一些,我们不妨尊重 这种习惯,使特定范围汉字的使用相对稳定。汉 字是不断发展的,汉字的规范化工作也不可能 命名者的精神文化追求,所以用一般的标准来 规范和限制人名用字,并不十分晗当。这就有必 要也制定一个《人名用字表》,把一般通用层面 没有的人名用字收列进去,并制成汉字基本字 一次完成,我们既要尊重汉字发展的规律,又要 尊重台湾民众的实际用字情况和接受心理,只 能保持相对的稳定,逐步进行。繁体字和简体字 不是两种字体,只是一种字体的两种体式,我们 做好各个层面的汉字规范化工作,使繁简两种 体式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两岸的书同文字不一 定就统一到非繁即简,或非简即繁,这种把繁简 字对立起来的做法,实不可取。无论是台湾还是 大陆,都是炎黄子孙,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 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去汉字之短,扬汉字之长, 让汉字在信息时代仍弘扬光大,当是中华民族 共同的期盼。 (二)有利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特别是有利 于提高汉字录入的效率 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这就要求 我们在对汉字进行规范化的过程中,不但要考 虑人和人之间交际的问题,还要考虑人和计算 机交际的需要,考虑信息技术化的要求。一个人 名,一个地名,一些科学术语,如果没有统一的 规范用字,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所以汉字规范化 新标准的确立,必然不能忽视这一方面的问题。 搞文字研究的人,这方面的体会尤其深刻。把研 究成果录入计算机,但很多的字一般的字库根 本找不到,安个特殊的字库,自己的电脑显示 了,拿到其他的电脑上,全是乱码,一塌糊涂,印 出来之后不是一堆框框,就是一群蝌蚪,无法观 看。这种特殊的用字,也是汉字规范化的一个方 面,如果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考虑到这一特殊层 面,这个问题就能够相应地得到解决。 这里我们想说一说人名用字的问题,看江 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有位女嘉宾是做婚姻登 记工作的,她目前正在整理几十年遗留下来的 库,安装在电脑系统中。据悉,这项工作已在进 行中。这样,上述的麻烦就可以避免了。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繁简字自动 转化的问题。“一对一”的转化问题不大,但“一 对多”的“非对称繁简字”在计算机汉字繁简转 化中就相对麻烦。众所周知,由于采用同音替代 法,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出现了100多组“非对 称繁简字”在计算机中无法自动完成汉字的繁 简转化。于是“理骚店”“太後”“青鬏”频频出现 在广告及影视剧的字幕中,令人啼笑皆非不说, 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坏。这种错误大多是由于计 算机在汉字的繁简转化过程中不能够正确识 别,工作人员又未能进行人工的纠正而造成的。 如今,想要提高中文信息处理的效率,解决这一 问题势在必行。对此,已有诸多学者提出了确立 特殊标准进行规范化整理的意见,这也符合我 们所谈论的特殊层面用字问题。通过繁简关系 的适度调整,可以缓解由于过度简化而造成不 利于汉字信息处理的弊端,从而使汉字能在未 来一段时期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工作百题【M].北京:语文出版 社,1995:63.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2. 【3]龚嘉镇.关于新时期汉字规范问题的思考IJl_中国 语文,2005(6):540—544. I4】徐莉莉.关于汉字规范工作如何与时俱进的探究 『J1.修辞学习,2006(5):16—18. [5】孙剑艺.论海峡两岸汉字的现状与前景[J].山东大 学学报,1995(1):109. (责任编辑陈方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