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阴, 晓雾渐浓, 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 风吹云散, 明月初出。 《芦 花》
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 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 花飞如雪。
《雨》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
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 细.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 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 芒.
《芦花》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 像雪一样飘起来。
《放风筝》
青草地, 放风筝。 汝前行, 我后行。
《乡 村》
乡间农家, 竹篱茅屋, 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 飞燕一双, 忽高忽低, 来去甚捷。
《放风筝》
译文:
青青的草地,放风筝。 你在前面走,我在后 面行。
《乡村》
译文:
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日月星》
日则有日, 夜则有月, 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 日最明, 月次之, 星又次之。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
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 百花凋零,惟菊独盛。
《日月星》
译文:
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 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 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 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菊》
注释: 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 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 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 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 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雪》
《雪》
译文: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 阴云四布,弥漫天空, 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 山林屋宇,一白无际, 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莲》
莲花,亦曰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
大者如盘,
小者如钱。茎横泥中
其名曰藕。
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
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莲》
翻译:
莲花,又叫做荷花。种在春天
的末期,开在盛夏时节。它的
叶子,大的像盘子,小的像钱
币。它的茎是横着长在泥中,
名字叫做藕。它的果实叫做莲
子。藕和莲子都能食用。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 欲捕食之, 失足坠水中, 急跃起, 全身皆湿。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
“我谈古今是非,尔有何功居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猫捕鱼》
注释①伏:趴,脸向 下,体前屈。②坠:落,掉 下鱼缸里有一条金鱼,一只 猫爬在缸边,准备把它(金 鱼)吃掉,(猫)不小心掉 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来, (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
《五官争功》
译文: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 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 注释:(1)居:呆在;(2)唯:只有;(3)乃:还;(4)尔:你;(5)观: 仔细看;(6)当:担当;(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8)虽:虽然。(9)谓:对某人说。
《孔融让梨》 融四岁,
与诸兄同食梨, 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
答曰:“儿年幼, 法当取小者。”
《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孔融让梨》
译文: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 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 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 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读书》
译文:
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
《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仁者爱人》 孟子日:“君子所以 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
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
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
《读书有三到》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注释
1.心不在此。此:这里。 2.决:一定
3.心到最急。急:迫切、 重要。
《仁者爱人》
译文:
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
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
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
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
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
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
敬他。
《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 疑;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 一番,疑渐渐释,以至 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 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 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 视之,苗则槁矣。
《读书需有疑》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 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揠苗助长》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 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太白 感其意,还卒业。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铁杵磨针》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叶公好龙》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 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注释: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子高:叶公的字。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 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
操曰:“置象于船
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
中,使水及原痕。复
称他物, 则象重可
知矣。”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称象》
译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秤)称出来,曹
操的小儿子叫曹聪,跟曹操说: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
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
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
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
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
重量了。
《郑人买履》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 郑者,为木兰之柜, 熏以桂椒,缀以珠 玉,饰以玫瑰,辑以 翡翠。郑人买其椟 而还其珠。此可谓 善卖椟矣,未可谓 善鬻珠也。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买椟还珠》
翻译: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滥竽充数》
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注释: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2)齐宣王:战国时期
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自相矛盾》
注释:楚人:楚国人。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锋利。以:用。弗:不。 应:回答。
译文: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 “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 “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自相矛盾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夸父逐日》
注释: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水。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⑨渴:他感到口渴。⑩弃:遗弃。
全文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遂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盘古开天地》
翻译: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推敲》
【翻译】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
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绝弦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杨氏之子》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就被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译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 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学弈》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弈:下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使:让。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虽然。之:指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 援:引,拉。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
《大禹治水》
译文: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尧任用鲧来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开通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湖,勘测许多大山,疏通河道,一切顺其自然,13年里,没有发生过任何水灾。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法不同。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两小儿辩日》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孩子在争辩,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然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然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听后不能判断他们的对错。两个小孩子笑着说:“是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女娲补天》 译文:
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毁坏了,大地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遍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能熄灭,洪水汹涌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抓取老人孩童。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大鳌的脚来做撑起四边天空的栋梁,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补,天的四边支撑的柱子摆正了,洪水得到了控制,冀州得到了平定。恶禽猛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活下来了。
《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性缓》
译文: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衣服的边角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衣服边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山川之美》
译文:
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啊!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
烂,妇女戏秋千于杏
园,小姊妹或三三五
五踏青陌上,寻芳水
滨,桃红柳绿,日丽风
和,一年节令此为最
佳时也。
《性刚》
译文:
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
肯谦让于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春日寻芳》
译文:
正值花草鲜艳美丽的时候,孩子们在村外放风筝,妇女们在开满绚丽春花的庭院中荡秋千。有些
小姐妹三五结伴成群到郊外踏
青,在水边寻找好看的花草。随
处可欣赏桃红柳绿的美景,并且
享受风和日丽的天气。一年之中,
要数春天是最好的时节了。
《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览胜者咸谓
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苏提杂花》
译文:杭州西湖苏堤,春天里,晨光
刚露,夜的雾尚未散去,树上繁花盛开,飞落的花瓣溅落在碧波之上,花枝错杂相互掩遮,就像铺满锦绣。前来欣赏美景的人都说,(这个地方的风景)一年四季都很美,然而,春天的早晨最好。
《论语十则》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
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浙江之潮》
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中说的“海涌银为
注释1.浙江:就是钱塘江。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陋室铭》
译文:①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
可以名声远播。②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③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④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⑤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⑥(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⑦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⑧(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老师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⑨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爱莲说》
译文:①水里、陆地上各种草草木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②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自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③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艳,④它的茎里面是中空的,外面则是笔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叶叶,越是离得远越觉得香气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随便地去玩弄它。⑤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⑥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⑦莲花,是花中的君子。⑧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⑨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⑩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卧薪尝胆》
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 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
同劳苦工作。
《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惊弓之鸟》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李广射虎》
译文:
李广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石头吞没了箭头。于是,李广在原地多次重复射箭,但是箭没有能够再次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最终也射杀了它。
《惊弓之鸟》
译文: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能。”过了一会儿,有一只雁子从东方飞来。更羸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伤?”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
译文: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大家都来到荷塘,挖莲藕抓鱼虾,捉泥鳅捡螃蟹,人声鼎沸,笑语欢声,相互谈说着要如
何弄出一顿顿可口的美味。光是莲藕的吃法就有很多:熬汤炖肉八宝酿、清炒生吃蜜饯糖,
还可以磨成藕粉,加入砂糖或蜂蜜,在温水里一泡,就是一杯清凉清甜的解暑饮料。用鲜
莲叶来熬粥,蒸饭蒸鸡,或蒸其它肉类味道都是极鲜美的,做出来的食物均带着一股淡淡
的莲叶清香。人们那么喜欢荷花,不单单是因为它的芳香美丽洁净高雅,更因为它全身是
宝,每一处都可食可药可用。 我最喜欢的是生鲜莲子羹。把剥好的莲子对半打开去芯,莲子芯很苦,可以药用,没有芯的莲子是甜的,正好用它熬糖水。把足量的生莲子洗净,
和着一小片生姜一片鲜莲叶,放进清水锅里,盖着盖子大火烧滚,转小火熬二十分钟,捞起莲叶,加入冰糖,小火慢熬,边熬边搅拌,十五分钟后,一款既清香甘美又消暑解渴的
莲子羹就做成了。这样的汤水,在炎热的夏季里,只要喝过一次都不会忘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