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武夷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试论武夷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试论武夷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陈祖民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美誉而蜚声海内外。然而,在历史沧桑的长河中,几经沉浮,几经兴衰。如今武夷山以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取得成功而登上世界旅游之“大堂”。世纪之交,要让武夷山这颗祖国东南的“绿宝石”迎来更辉煌的第三个一千年,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一、武夷山旅游资源现状

在宋代曾辉煌一时的武夷山,由于长期的战争兵燹之害,诸多名胜古迹横遭破坏。解放后,武夷山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景区的全体干部职工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武夷山这朵属于人类同享共有的世界旅游“名花”。自1979年以来,共投入四亿多元。新开辟景区游览道21公里;景区公路6.8公里;兴建修复武夷宫宋街、天游峰妙高山庄、朱熹纪念馆、桃源道观、三清殿、天心永乐禅寺、万春园;修复摩崖石刻400多处和各类亭、台、楼、阁等历史人文景观28处;开辟虎啸岩、大红袍、止止庵等著名景点6处;种植香樟、火力南、桂树等名木40多种120余万株;铺设草皮40多万平方米,培植名花奇卉50万株(盆),绿化程度达92%;新建九曲竹筏旅游码头,武夷宫水电供应和景区卫生垃圾处理系统;疏导扩展九曲溪竹筏游览河道、开通高星环景公路、景区内全部实现程控电话。同时以景区为依托,配套建立了国家旅游度假区;火车开通、飞机通航,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海关、商检等的设置,大大促进武夷山旅游公共设施的日臻完善。国有饭店由原来只有3家,个体旅游经济几乎为零,至1998年底,国有集体的旅游饭店、企业发展到260多家,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客栈980多户。1979年,游客量仅3万人次,总收入8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景区内的农民、茶农年人均收入不足100元。1998年,景区游客量46万人次,增长18倍;经济总收入4000多万元,增长500倍;上缴税利1000多万元(原无上缴额),职工年人均收入1万元,增长

20倍;农、茶民年人均收入5000多元,增长50倍,为武夷山“旅游经济兴市”发展战略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二、保护和开发武夷山旅游资源的基本思路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认识到旅游发展目标要符合经济期望目标和环境要求,更多地考虑景区的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与旅游环境的承受能力,坚持对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实行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积极参与武夷山市“旅游经济兴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是健全资源保护体系,走可持续发展路子。风景名胜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毁损,无法弥补。武夷山绚丽多彩,自然奇特的丹霞地貌风景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武夷山走向世界的特殊标志。因此“,保护高于一切”。一是进行科学精心的总体规划和小区规划,作为景区保护、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二是建立风景名胜和生态资源档案,明确界定保护的范围,并树立醒目的界桩和标志进行分级、分类严格保护;三是依法保护,以法治景,健全和完善法制

5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手段、行政手段和科学技术手段,严格监控区内山体、水体、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特别是九曲溪上游的保护要依法统一保护、统一管理,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封滩育草,逐步退茶还林,改变上游区域内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对林木资源和植被的破坏,确保九曲溪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的大自然“原汁原味”,把武夷山建设成为东方一流的旅游胜地。

二是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促进景区管理规范化。一是健全管理体制。依照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理顺关系,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确保景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职能落实到位;二是把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和健全内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把日常资源的养护管理、改善环境面貌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始终把武夷山景区创造成一个清新宜人,赏心悦目的游览环境;三是把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依照国家对景区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法制系统,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的同时,规范游人和周边三个乡镇12个行政村村民对景区应尽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使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三是完善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建设体系,迎接旅游高潮的到来。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规划为依据,贯彻落实景区工作“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以开发山北景区为重点,稳步开发山南景区为基础,作为缓解云窝景区人满为患的压力,开发九曲溪夜光游解决夜游高峰期乘筏难问题,建设百鸟园和修复古崖居等人文景观,增加游览动感和旅游项目多样性的情趣。以上开发项目必须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服从生态、社会效益的原则,决不能以自然景观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使风景资源永远造福于子孙万代。

四是加强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树立整体形象。优质服务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景区旅游服务达到文明、规范、高效的要求,建立有武夷山特色的、符合国际旅游规范要求的新秩序。一是建立游人中心,使用电脑监控游人密集度,合理分流客流量,消除旅游高峰期有的游览线过于拥挤现象;二是建大沙盘器触摸电脑,供游客查询各景点详情选择旅游线路;三是设立定点导游,规范导游服务管理,各景点实行导游定点服务,既可规范导游路线,杜绝无证导游,又可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建立车辆服务调度中心,使用无污染的景区交通车辆,在减少景区污染的同时,确保游客有一个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旅游环境;五是建立餐饮购物中心,为游客提供明码实价的餐饮和旅游工艺品,杜绝景区销售伪劣商品旅游工艺品等现象;六是加强景区服务制度建设,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景区内价格标准,服务质量,旅游投诉等制度,确保旅游者的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七是加强教育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建立一支较专业化的景区管理和服务队伍,加强岗位培训,强化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爱我武夷山,兴我武夷山”系列活动,提高景区全体员工的素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适应景区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的建设者,从根本上树立武夷山景区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在十年内实现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旅游标准服务体系接轨。

五是承先启后,迎接新世纪。武夷山经过努力,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命名的武夷山市荣获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景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在国务院、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及福建省的大力支持下,以武夷山风景资源自身的价值优势,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取得成功。这是祖国的光荣、武夷山人的自豪。面对新世纪,我们要更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把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得更好,建设得更美,管理的更科学,让祖国东南这颗历史“明珠”更加辉耀于21世纪的东方世界,为武夷山第三个一千年更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武夷山市景区管理委员会)  (责任编辑:自 然)

5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