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箱箧ng) 鸠(qiè) 箴言(zhēn) 莽莽(má占鹊巢(jiū) ....B.恪守(kè) 瞥见(piē) 摇曳(yè) 悄无声息(qiǎo) ....C.骈ng) 珐ng) 强聒进(bè琅(fà) 泥泞(nì不舍(guō) ....D.游弋(yè) 旁骛(wù) 汲取(jí) 妖娆(ráo) ....2. 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撒入。 B.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骄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D.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错。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个同学只读了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听课老师的称赞。....B.整个科研过程,李工程师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据为己有。 ....C.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D.在中秋晚会上,动听的音乐与曼妙的舞姿相得益彰。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小强和小刚参加学校足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C.中国高铁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学校的几名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巧夺天工的张家界大峡谷。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灿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代流淌。
C.是继续往前走?还是原路返回?他拿不定主意。
D.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①石圭用来度量日长影短,又称“量天尺”,圭面上刻有水槽和刻度 ②它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
③由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体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组成 ④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向中心内倾 ⑤台体呈方形覆斗状
第 1 页 共 9 页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③⑤④①② D.③④①⑤②
7. 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两句中的“三”并非确指,都是泛指多数或多次。 B.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
C.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是林徽因,属新月诗派,这首诗体现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D.绝句每首四句,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律诗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言”或“七言”。 阅读文章,完成8-10题。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
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② 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将之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徵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责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
8.下列关于“石鼓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被当做我国最早的文字。
B.石鼓文刻在十块鼓形石上,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9.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篇事物说明文,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
B.第①段中加点的“仅”字,说明石鼓文是大篆的唯一代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石鼓文的字体与金文,小篆的区别之处。
第 2 页 共 9 页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石鼓文的定义、内容、字体、研究价值、流传经历、时代考证等相关知识。 10.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汉字的演变依次是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 B.石鼓文的书法字体多取正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
C.石鼓自唐代初年在今陕西岐山山县出土后,坎坷流传至今,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D.经历代学者考证,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最重要的文物。 二、非选择题 11. 默写填空(7分)
(1)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李商隐的《无题》中的“ , ”常被后人用来赞美某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 , 。”
(4)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用“ , ”,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12.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2)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13. 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面小题。(4分)
第 3 页 共 9 页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比较阅读上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 诗歌 《我爱这土地》 “土地”的象征意义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苦难之中的祖国的热爱和决心为祖国献① 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既指祖国,又指诗人和战斗者 ② 《复活的土地》 (2)结合以上诗句,简要谈谈如何品读现代诗歌?(2分)
14. 综合性学习(8分)
九(1)班开展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在此次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①讲风流人物故事
② ③
(2)请根据上联,从下列短语中选用四个组成下联。(2分)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继往开来 齐奋斗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3)①你的同桌准备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你认为下列感情基调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温柔婉转 B.慷慨悲壮 C.低沉悲痛 D.豪迈激昂 (4)请你再为你的同桌提出两条朗诵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章,完成15-18小题(10分)
善用语言的力量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
4
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为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从这个角度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 15.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16.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17.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18.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王刚要参加,父母不同意,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你如何帮他劝说父母?(150字以内)(2分)
(二)阅读文章,完成19-23小题(13分)
①海拔三千三百米。寄宿小学校的钟声响了。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那两层的曲尺形楼房是他刚刚离开的学校。
②这是五月初始的日子,空气湿润起来。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鼻子里只有冰冻的味道、风中尘土的味道,现在充满了他鼻腔的则是冰雪消融的味道,冻土苏醒的味道,青草发芽的味道。这是高海拔地区迟来的春天的味道。
③第一遍钟声中,太阳露出了云层,天空、起伏的大地和蜿蜒曲折的流水都明亮起来。第一遍钟声叫预备铃。预备铃响起时,桑吉仿佛看见,女生们早就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了,男生们则从宿舍、从操场、从厕所、从校门外开始向着楼上的教室奔跑。衣衫振动,合脚的不合脚的鞋子噗噗作响。男生们喜欢这样子奔跑,喜欢在楼梯间和走廊上推搡、碰撞,拥挤成一团跑进教室,这些正在启蒙中的孩子喜欢大喘着气,落座在教室里。小野兽一样,在寒气清冽的早晨,从嘴里喷吐出阵阵白烟。
④等到第二遍钟声响起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男孩们剧烈奔跑后的喘息声。
⑤第三遍钟声响起来了,这是正式上课的铃声。多布杰老师或是娜姆老师开始点名。从第一排中间那桌开始。然后是左边,然后右边。然后第二排,然后第三排。桑吉的座位在第三排正中间,和羞怯的女生金花在一起。现在,点名该点到他了。今天是星期三,第一节是数学课,那么点名的就该是娜姆老师。娜姆老师用她甜美的、听上去总是有些羞怯的声音念出了他的名字:“桑吉。”没有回答。娜姆老师提高了声音:“桑吉!”桑吉
5
似乎听到同学们笑起来。娜姆老师又念了一遍:“桑吉!”
⑥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此时,桑吉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淡青色的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⑧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⑨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⑩“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⑪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做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⑫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所以,他就在这个早上,在上学的钟声响起之前,跑出了学校。
⑬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⑭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19. 从修辞或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2分)
20. 请简要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主人公桑吉的形象特点。(3分)
22. 文章第③段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2分)
23. 你认为“桑吉逃学了”和“一只虫草”这两个短语哪一个更适合做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3分)
6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勒:抑制。②午未申: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③夕舂(chōng):落日。 24.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余拏一小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6. 列句子中加点的“与”,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天与云与山与水 B. 与余舟一芥
C. 与杏桃相次开发 D.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2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雾凇沆砀。
(2)安可为俗士道哉!
28. 两文都借写西湖景色抒发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
四、写作(40分)
《故乡》中的“我”,阔别几十年后再回故乡,在失望中重拾期待,经历一段物是人非的悲伤;《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面对家境的一落千丈,在脆弱中鼓起勇气,走过一段敢于面对困难的路。你一定也曾陷于某个特殊的境况,或许怀疑,或许失落,或许彷徨……值得高兴的是,你用你的智慧,你的不懈,你的坚强,走过了那一段段值得铭记的过往。
请以“走过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要抄袭套作。③字迹工整,卷面干净。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7
②
③
①
(3)与杏桃相次开发 (4)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D 6、C 7、A 8、A 9、C 10、C
【8题详解】A关于“石鼓文”的说法有误。石鼓文曾被当做我国最早的文字。 【9题详解】C对本文分析有误。第②段画线句没有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0题详解】C 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A应为篆书再到隶书。B应为石鼓文的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D原文是“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11、略
12、【答案】(1)B (2分) 【解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中“闻笛赋”“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2分)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景: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 13、【答案】(1)①象征着养育作者的多灾多难的祖国;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的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2分)(2)围绕“诗歌的意象、诗的语言特点或能表现中心的诗句等方面回答均可,例如品味现代诗歌,可通过把握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2分) 14、【答案】(1)展风流人物风采 学风流人物精神 颂风流人物诗篇 (2)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3)D (4)注意语气、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的运用;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及肢体动作以增强感染力。 15、【答案】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答案】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和举穆青采访焦裕禄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语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的观点,从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得论证更具体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答案】文章开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中心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从理、德、情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最后从真理、信仰、情感这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18、【答案】示例:叔叔阿姨,你们好。参加运动会是为班级争荣誉。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应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而且这
8
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开阔视野,健康成长。请你们让王刚参加吧,好吗? 19、【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吉在山坡上尽情奔跑的愉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0、【答案】插叙,补充交代了小说的环境背景,又为下文揭示桑吉逃学真相做铺垫,刻画了桑吉体贴懂事、珍视亲情的形象特点。 21、【答案】活泼可爱,聪明好学,热爱自然,体贴懂事,珍视亲情。结合内容略。 22、【答案】暗示贫困的生活,为后文写桑吉逃学赚钱埋下伏笔;同时写出孩子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状态,他们正值年少,是应该读书的年龄,桑吉是这些孩子们中的一员,下文写他为生计而逃学,增强文章的悲剧意味。(意近即可) 23.【答案】示例1:“桑吉逃学了”:点明中心人物;点明中心事件;作为文中线索贯穿全文;表达对桑吉为生计逃学的遗憾。
示例2:“一只虫草”:点明故事发展的原因:挖虫草是桑吉逃学的原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虫草象征桑吉善良美好的心灵。
23.【答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24.(1)撑(船)(2)哪,哪里(3)开放(4)工巧 25.【答案】D 26.【答案】(1)略(2)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27.甲文侧重于对特定时间下具体景物的描写,描写得十分细致真切,属于白描,使景物如在眼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乙文侧重于对一段时间内景物特点的整体概括介绍,表达了作者与常人不同的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自适情感。 参考译文:
[乙] 西湖最美的景色为春时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景色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碧的工巧,山岚着色的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作文】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审题可知,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以“走过 ”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中的“走过”可以理解为实,也可以理解为虚。理解为实,就是行走路过的意思,比如:走过那条小路,走过那个拐角……理解为虚,就是经历的意思,比如:走过四季,走过花季,走过初三……写作的重点要放在“走过”上,详细叙述在“走过 ”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文章的主旨要放在对横线的关键词的独特感悟上,需从生活中取材,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
2.构思选材。本题文体不限,可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本文写人记事,围绕在“走过 ”的过程上发生的一件或几件小事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无论是走过那条小路、走过那个街角,还是走过初三、走过挫折……都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生活中感触最深、影响最大、最有话可说的素材,叙写自己走过的人生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文章的结尾可加以适当的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与文章标题相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本题还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如以小标题的形式明晰写作思路,如以书信的形式更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