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学前教冇概论》 课题 课型 授课人杨青 班级09高起1・6 2011年3刀14 口 No」 课时 2 游戏的基础理论知识(一)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1、 了解游戏的历史、游戏的理论。 教 学 目 标 2、 理解掌握游戏的特征。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止确认识游戏的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垂点 难点 教学重点:游戏的特征、作用 教学难丿t游戏的理论 教学用具 作业: 教案ppt 思考:当有的家r认为识字、算术比游戏重要时,你会怎么办? 教后小结: 游戏的特征通过幼儿游戏短片來总结,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课件的运用壇强了课 堂的生气,教学效果较好。 教 学 过 程
[导入] 介绍木章的主要内容。 [新授] 一、 游戏的发展(教师讲解) 在我国“游戏” 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 献中。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 指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 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师生一起冋忆、归纳)具有屮国传统特色的儿童玩具:鸡毛毬子、风筝、空竹、陀 螺、拨浪鼓、饮水鸟(教师重点介绍其原理) 总结游戏的定义: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二、 游戏的相关理论 (主要是教师讲解)以19世纪屮期为界 (-)早期的传统理论 1. “剩余精力说”席勒、斯宾塞: 游戏是由于机体中剩余精力需耍发泄而产生的,认为游戏是儿童本能剩余精力加以释 放的最好表现形式。 2. “松弛说” 拉察鲁斯、裴茄克: 游戏是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儿童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3. “生活预备说” 格鲁斯: 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幼小时必须有训练,才能适应生活的需耍。 4. “生长说” 阿普利登: 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机体练习技能的--种手段。 5•“复演说” 霍尔: 游戏是个体呈现祖先的动作、习惯和活动,是重演史前人类的祖先向现代人进化的各 个发展阶段。 6.“成熟说” 博伊千介克: 游戏是幼儿幼稚的一种表现,成熟后就自然不会再有游戏。
(二)当前的游戏理论 1、弗洛伊徳:“精神分析论”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提 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受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 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 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2、皮亚杰:“认知结构论”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槊从中得到快乐”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 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 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口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 现实,这就是游戏。 3、 维果斯基:“活动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在行 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彖。游戏的本质是以物代物进行活动。在这种活动屮,凭借语言的功 能,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4、 福禄贝尔 德国的福绿贝尔(F • Frnbel, 1982-1852)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 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 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游戏材料——“恩物”(出示恩物的相关图片,共同学习) 5、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并不注重儿童的游戏,但她却从儿童游戏中概括出著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她设计了蒙台梭利教具,分为H常生活、感官、数学和语言四部分。 (出示蒙氏教貝的相关图片)
二、 游戏的特征 (请学生观看4个游戏视频后自己归纳) 1、 游戏是儿童主动自愿的活动(主动性) 2、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假想性) 3、 游戏没冇社会的实用价值,没冇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非功利性) 4、 游戏伴随愉悦的情绪(愉悦性) 三、 游戏在幼儿全而发展屮的教育作用 (通过图片中展示的游戏情景,理解掌握) (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1、 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 游戏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3、 游戏促进大脑发展 (-)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1、 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2、 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 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三) 游戏与儿童社会化 1、 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 2、 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 3、 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 4、 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 (四) 游戏与人格发展 (教师向学生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游戏这一作用的充分利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 游戏的历史 二、 游戏的理论 (-)早期的传统理论 1. “剩余精力说”席勒、斯宾塞: 2. 3. 4. 5. 6. “松弛说” 拉察鲁斯、裴茄克: “生活预备说” 格鲁斯: “生长说” 阿普利登: “复演说” 霍尔: “成熟说” 博伊千介克: (-)当前的游戏理论 1 •栄洛伊德:“精神分析论” 2. 皮亚杰:“认知结构论” 3 •维果斯基:“活动论” 4. 福禄贝尔 5. 蒙台梭利 三、 游戏的特征 1、 游戏是儿童主动自愿的活动(主动性) 2、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屮反映周围生活(假想性) 3、 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 (非功利性) 4、 游戏伴随愉悦的情绪(愉悦性)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四、 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不直接创造财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