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贸易理论》实验教学大纲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国际贸易理论》实验指导大纲

课时:16

一、课程的设计思想与课程目标

1.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实验课程是配合《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的课程。《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为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设计包括案例和练习题在内的实验教学课程。

2.课程目标

作为总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通过实验中的案例教学使国际贸易的理论教学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事例中,既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兴趣,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基本目标:

• 加深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过程、主流的国际贸易

理论主要观点、国际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的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及其经济效应、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以及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等理论内容。

• 熟悉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到当代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适用条件、

分析方法与基本政策主张;熟悉主要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作用原理及其影响;熟悉各国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与原则及其主要问题;熟悉以资本流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一体

化的贸易效应;熟悉今天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的基本类型与战略选择。

• 掌握基本的关于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方法,特别是运用简单的经济学工具分析各国参

与国际贸易的利益获得、条件决定与经济一体化效应;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政策工具操作的原理,具备基本的贸易政策分析与运用能力。

• 结合外销岗位,对外贸业务联系密切的诸如反倾销等贸易现象、绿色壁垒等贸易政策

措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形成基本问题的解决技能。

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中的实践性锻炼很有必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下述实验进行选择组合。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

[实验重点]: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对外贸易总值、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建议课时]:2学时

[实验资料及要求]:

1、

根据中国贸易统计资料,确定中国最近五年(2008、2009、2010、2011、2012

年)的年度进口总值与出口总值,并计算各年的贸易差额,贸易总量的年增长率,用表格和柱状图表示出来。

2、

统计中国2012年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并分析中国开拓多元化进出口市场的意

义和策略。

相关数据来源参考:

海关统计咨询网http://www.chinacustomsstat.com

中国海关总署网http://www.customs.gov.cn

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实验二

[实验重点]: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商品结构

[建议课时]:2学时

[实验资料及要求]:

1、

根据有关资料,确定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最近四年(2008、2009、2010、

2011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2、

根据有关资料,比较中国与美国近期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这种结构的经济意

义。

相关数据来源参考:

世界贸易组织网http://www.wto.org

世界银行http://www.worldbank.org/ (GDP数据)

实验三

[实验重点]: 比较优势理论在现实中的验证

[建议课时]:2学时

[实验资料及要求]:

• 根据有关数据,计算中国和美国相关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中

美两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有哪些?两国优势产业是否遵循比较优势理论?两国的优势产业是否互补?并说明中国当前的贸易模式是否存在危机?

相关数据来源参考:世界贸易组织网http://www.wto.org

需要计算的产业:

1 Primary products(初级产品)

1) Agricultural products (农产品)

2) Fuels and mining products (矿产品)

2

Manufactures: (制成品)

1) Iron and steel: (钢铁).

2) Pharmaceuticals (药品)

3)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and office equipment (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

4)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电信设备)

5)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

6) Automotive products(汽车产品)

7) Textiles(纺织品)

8) Clothing(服装)

说明: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 (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

势。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种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一国某种产品出口贸易强度和专业化优势最重要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RCAij=(Xij/Xit)/(Xwj/Xwt)

式中:RCAij——i国j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X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出口值

Xit——表示i国全部产品的出口值

Xwj——表示世界上第j种产品的出口总值

Xwt——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值

如果RCAij>1,则表示i国j产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比较优势越明显;RCAij<1,则表示i国j产品不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小,比较劣势越明显。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特点是不直接分析比较优势或贸易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而是从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的结果来间接地测定比较优势。它在经验分析中可以摆脱苛刻的各种理论假设的制约,因而较适合于现实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

然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也有它的局限性:当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盛行时,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所衡量的该经济体和产业的比较优势不具有客观性,更不能用来预测一个贸易发展的模式。另外,RCA指数忽视了进口的作用。

实验四

[实验重点]:贸易条件的计算,影响贸易条件因素分析,改善贸易条件的政策分析

[建议课时]:4学时

[实验资料及要求]:

• 根据有关年份统计资料,计算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价格贸易条件指数

• 根据上述计算,分析中国贸易条件波动(上升、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求结合当时国

内外背景。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出口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国获得贸易利益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贸易条件指数有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四种不同形式,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是测算其他贸易条件指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测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价格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简称NBTT),又称纯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反映的是单位出口商品的进口能力。公式表示为:

NBTT=Px/Pm (1)

式(1)中,Px和Pm分别为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

当前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帕氏公式(Paasche aggregative formula)计算进出口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式(2)中,Pxt和Pmt分别表示第t期的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

pi0和pj0分别表示基期第i种商品的平均出口价格和第j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

pit和pjt分别表示第t期第i种商品的平均出口价格和第j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

qit和qjt分别表示第t期第i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第j种商品的进口数量。

上述方法中进出口价格指数是以某一年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出各年份统计样本的进出口商品名义进出口额与以基期不变价格计算的真实进出口总额之比,即采用定基的方法计算价格贸易条件指数。

实验五

[实验重点]:我国能源经济的基本情况及其问题分析

[建议课时]:2学时

[实验资料及要求]:

1、分析中国近10年的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2、分析中国近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3、分析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从总量比较、差额的变化、结构变化、石油消费量与产量的差额、石油进口量等方面)

4、总结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实验六

[实验重点]:我国石油贸易现状及其改善对策。通过数据计算我国当前石油贸易的进出口量、进口依存度、进口地理方向等,分析我国石油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的策略。

[建议课时]:2学时

[实验资料及要求]:

1、分析中国近10年的石油进出口贸易量

2、分析中国近10年的石油进口依存度

3、分析中国石油进口的地理方向

4、总结中国石油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我国石油对外贸易状况的策略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中国能源网

注: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占本国石油消费量的比重),体现了一个国家石油消费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是衡量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标。

实验七 保护贸易理论的验证

[实验重点]:幼稚产业保护标准的判定与意义,当代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新表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建议课时]:2学时

[实验资料及要求]:

• 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例,分析幼稚产业保护的利弊与尺度把握

• 结合WTO多边贸易体系特征,总结当代贸易保护主义新特征

• 结合美国、欧盟、日本对中国较多的反倾销措施,分析中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环境因

实验八 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表现

[实验重点]: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有效保护率计算、配额的经济效应、非关税措施实施的特征

[建议课时]:2学时

[实验资料及要求]:

• 计算服装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关税有效保护率,揭示结构关税的意义

• 查找我国现有的一些非关税壁垒,以及国外对我国实施非关税壁垒的一些新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