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October,2013 VoI.27 No.9B 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朱雪梅,伟曙芬,隋树杰,杨丽,肖宁宁 Zhu Xuemei,Yang Shufen,Sui Shujie,et al (School of Nursing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 50086 China) 摘要:分析了目前国内护理院校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的指导思想与方法两方面介绍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的课程改革路径,并提出了符合社会需求,突出护理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IO.3969,/ ̄.issn.1009 6493.2013.29.051 文章编号:1009—6493(20l3)10B一3296~02 课程体系构建也称课程设置,是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 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 成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活动_1l。随着护理模式的变革、教育的国 际化及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 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个别院校外,目前我国高等护理 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沿用学科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学科课程对 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课题组基于目 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护理课程理念,根据社 究。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培养目标所提出 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护理教育经验,充分 利用自身优势,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强化特色培养目标。课程体 系突出护理学专业特点,强化特色培养目标,重视学生人文素质 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与护理。尽可能淡 化学科界限,由学科课程向综合性课程体系过渡。在医学基础课 程群和专业课程群中分别进行部分课程的横向整合,为进一步 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奠定基础。为突出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 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 势和特色,将课程设置与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构建 全面发展、特色突出的护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 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质培养特色,根据护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需求,增加人文课程门 数及学时,并使该课程群贯穿全部教育过程。为加强学生lI缶床 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大实践与理论的学时比。 3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设想 1.1 多数院校沿用传统模式 目前,我国多数院校整体课程结 构仍以生物医学模式为课程基本框架 。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 纵向课程模式,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课程 课程体系由公共和人文素养课程群、医学基础课程群、专业 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实践教学课程群及选修课课程群六大 部分组成。在医学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中分别进行部分课 间彼此的孤立和重复,并存在基础医学课程比例偏大,人文社会 课程缺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缺乏有机融合和相互渗 透的问题。 1.2护理人文课程比例小,课程设置灵活度不够有关统计表 程的横向整合,为进一步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奠定基础。课程 体系中公共和人文素养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的 结构呈渐进性课程模式,各部分课程在第一年就都开始进行,随 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公共和人文素养课以及专业基础课逐渐减 少,护理专业课程逐渐增加。 3.1 公共与人文素养课程群 除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须学 习的“两课”内容外,英语和体育课程安排未变,计算机基础与应 用、大学语文学时减少并列人选修课。另外,结合护理专业的特 殊要求在原开设的护理人际沟通、护理伦理、护理教育学课程的 明,我国护理院校除“两课”教学时数外,人文课程学时数只占总 学时数的1.8 ~8.4 ,平均4.2 ;护理人文教育课程结构 随意性大_3j。不同学校人文课程设置的门数参差不齐,教学时 数相差甚远,开课方式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依据。另外,我国 课程设置形式过分受限于以学科为基础的设置模式,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太多,选修课无法开设或门类过少,未能考虑到学生的 兴趣、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文化素质教育匮乏。 1.3 总学时多,实践学时少 我国护理本科课堂教学总学时均 基础上,增设了护士人文修养、逻辑与思维、护理与社会、多元文 化与跨文化护理等课程。为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护理学基础 的导论部分及护士人文修养在第一学期开设,同时增设一定的 临床见习学时,其他人文素质课程以平均每学期2门或3门分 布于其他5个学期中。另外,公共与人文社科课程的比例由原 来的23 上升至3O 。 数约3 357.58学时 ],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分 别占总学时数的31.9O 、25.14 和42.96 。总学时数比美 国高65%,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比例过大,侧重于知识系 统的学习,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李继平等[6 对国内19 所医学院校护理本科教学计划调查显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 3.2 医学基础课程群 基本课程按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选择 性地设置,根据护理学专业学生生源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师资 队伍现状,进行部分课程的横向整合,为进一步的课程有机整合 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将人体解剖、生理和组织胚胎学整合 例各院中最高为1:0.89,最低为1:0.31,平均为1:0.48。 2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的指导思想 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生源特点、接受能力及师资现状,研究者 为人体结构功能学;将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整合为免疫微生物学, 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该课程群纵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论证法对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进行研 1)为哈尔滨医科大学2011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 护理研究2013年1o月第27卷第1O期中旬版(总第445期) 向排列设置遵循由人体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到异常的病理生理改 变的循序渐进规律。课程呈现形式为第一学期人体结构功能 学;第二学期生物化学、免疫与微生物学;第三学期病理与病理 生理学。 3.3专业基础课程群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临床营养、 护理心理学、护理研究等课程。在纵向排列上按照逐步递进的 形式分布于前4个学期。将护理学基础课程分3个学期授课, 其中护理学基础I,即护理导论部分设置在第一学期,并设置一 定学时到病房见习,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在做好相应医学基 础知识铺垫后,护理学基础Ⅱ和Ⅲ分别设置在第二学期和第三 学期,健康评估开设在第四学期。护理心理学在第四学期初期 开设,紧随其后开设了护理专业课程——精神科护理学,完成了 由正常到异常的心理与精神知识的紧密结合与过渡。在该模块 的设置中,对护理研究课程进行了调整,取消文献检索课程,该 课程内容调至护理研究的文献检索章节中,并适当增加学时讲 授。另外,为避免统计学知识的重复讲授,将护理研究中的统计 学内容删除,该知识在与其同一学期开设的统计学课程中讲授。 3.4护理专业课程群 结合国内外先进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 经过专家近两年的反复论证,初步形成了以人体器官系统为模 式的护理学专业课课程体系。包括临床护理学I、Ⅱ(即内外科 护理学)、临床护理学Ⅲ(即妇产科护理学)、临床护理学IV(即儿 科护理学)、社区护理、急救护理、重症监护、精神科护理学等。 为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淡化了学科界限,为专业课 程的进一步整合积累经验。例如:临床护理学I、Ⅱ是以人体器 官系统为章节讲授,对于某病种来讲,内科和外科的治疗与护理 同时介绍。该课程群中临床护理学I、Ⅱ、Ⅲ开设在第五学期和 第六学期;临床护理学Ⅳ在第六学期开设;全科性质的社区护理 学开设在第六学期。另外,在选修课程中增设了重症监护课程, 主要目的是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另一特色培养作准备。学院计划 依托附属医院日益强大的重症医疗与护理优势,逐步在重症监 护方面培养特色护理。 3.5实践教学课程群实践教学强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融合。实践教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实 验室(技能室)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新课程体系加大实践 学时比例。医学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整合的基础上,根 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对实验室教学也进行了整合,并适 当压缩了学时,形成形态学、病原学、生物技术及机能学4个实 验教学模块。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和专业课的实习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增加 了实习学时,实践与理论学时比由原来的I:5提高到I:1.5, 部分临床护理学课程、护士人文修养已达到1:1。护理专业基 础课程和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情况如下。 ・ 3297 ・ 3.5.1技能室教学实验室教学是培养合格护理专业人才的 重要渠道,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 求,构建了基本护理技能、健康评估技术、专科护理技能、护理人 文修养、社区护理为一体的技能教学体系,时间分布于第一学 期~第六学期。 3.5.2 临床见习 护理学基础、护理礼仪、健康评估、护理心 理、临床护理等课程在技能室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临床见习课。 第一学期~第六学期均有临床见习课程,以使学生尽早并连续 性地接触临床,避免或减少学生对临床的陌生感和畏惧感。第 一学期的护理学基础I见习4学时;第二学期的护理学基础Ⅱ 见习8学时,人际沟通见习4学时;第三学期的临床护理学Ⅲ见 习8学时,健康评估见习8学时;第五学期临床护理学I见习2 周,第六学期临床护理学Ⅱ见习1周。 3.5.3毕业实习 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安排42周毕业实习, 其中呼吸科、消化科、循环科、普外科、骨外科、脑外科、妇产科及 儿科各实习4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急诊科各实习2周,社 区实习2周,精神科实习2周。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由少到多,专 业技能由易到难,教学难度由浅入深,三部分实践教学过程的有 机结合,帮助学生完成了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3.6选修课课程群 除以上必修课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选修 课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业规划自主选课,要求学生 每学期至少修满16学分。提供给护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主要 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逻辑与思维、多元文化与跨文化护理、 大学语文、护理应用文写作、护理教育学及五官科护理学等3O 余门,以增加学生在专业和人文素质方面知识的储备。 参考文献: [1]刘婷婷,贾巍,代亚丽.对新疆医科大学本科护理专业“五改四”课 程设置的研究E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OlI(7):783—785. [2] 张生皆,朱明瑶.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护理专业综合技能考核 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Io):125—126. [33陈瑜,史瑞芬.构建适应就业需求的护理人文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 [J].护理研究,2009,23(2B):45I一453. [4]张玉芳,李继平,刘素珍,等.中美部分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比较 研究EJ].中华护理杂志,2005,4O(1):15—18. [5]张岚,冯谦,周霞.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1.护理 研究,2006,20(3A):643—645. [63李继平,张玉芳,马伟光.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J].护理研究,2005,19(IIB):2335—2337. 作者简介朱雪梅,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150086。哈尔滨医科 大学护理学院;仰曙芬(通讯作者)、隋树杰、杨丽、肖宁宁单位:I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收稿日期:2013—06~09;修回日期:2013—09一10) (本文编辑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