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
CRCC14G2JL 主送单位 工程名称 1.施工方案: 桥涵一工班 工程项目 日期 桥面铺装 1.1桥面铺装施工工艺流程 图5.1.1 桥面铺装施工工艺流程 1.2 施工准备 (1)对便道进行维护,保证桥面施工时混凝土运输通道的通畅。 (2)桥面铺装施工前,对梁体湿接缝施工用的孔洞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填补。 (3)桥面铺装施工前,检查梁板顶凿毛情况,凿毛不到位时重新机械凿毛。凿毛后将顶面彻底清理干净。 (4)检查梁顶剪力筋,将剪力筋调竖直,损坏或缺漏的植筋补齐。 1.3 桥面铺装施工工序 1.3.1 测量放样 施工前对本标段内所有导线点进行复测并平差,对桥面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标高带平面控制直线段内按5m一个点放样,曲线段加密测量点。 在适当位置纵向每2m一点测量放样出混凝土摊铺机的轨道位置和高程,打上记号,作为控制点。 对桥面中心线、桥面宽度、桥面现浇混凝土铺装层顶面高程应精确放样,设计是12cm,要留有1cm铣刨,实际标高要达到13cm。
1
1.3.2 钢筋安装 根据设计要求,桥面铺装采用Φ12钢筋,钢筋间距为100×100mm。 (1)将钢筋半成品运至施工现场,按照图纸要求及测量控制点布设纵、横向钢筋,现场绑扎。钢筋网下采用高强混凝土垫块支垫,呈梅花形布置,确保钢筋网的定位准确及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在桥面两侧设置标高带,标高带的宽度根据桥面摊铺整平设备长度确定,标高带的横向钢筋预留长度必须满足横向钢筋网的搭接长度。 (3)为保证钢筋网的整体刚度,在局部增设架立筋。对纵向高程控制点利用钻孔器在梁板上钻孔植入架立筋并加密,在架立筋上横向按照13cm高度焊接一根横向定位筋,并在上面按照纵向钢筋的设计间距用石笔画上标志,在横向定位筋上面每2m布置一根纵向钢筋,再在纵向钢筋上面按照横向钢筋的设计布置间距用石笔画上标志,形成一个桥面钢筋网的定位胎架,再在胎架上按标志铺设钢筋网。 1.3.3 辊轴摊铺机导轨制作与安装 (1)采用摊铺机进行桥面现浇铺装层混凝土摊铺施工,需沿桥面纵向等间距安装两条导轨。靠近防撞护栏两侧导轨应有足够刚度,定位顺直、牢固。采用10#槽钢制作,槽钢直接放在横向定位筋上,为了保证导轨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槽钢外侧用钢筋和桥面板剪力筋按照1m的间距焊接固定,保证轨道在摊铺机运行时不变形。 (2)两条导轨平行于桥面中心线,其顶面高程即是桥面现浇混凝土铺装层顶面控制标高。两条导轨的平整度、高程、纵坡和横坡度必须严格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3.4 混凝土摊铺、振捣、整平 摊铺时开启摊铺机振动轴振动以低档、慢速摊铺,将多余混凝土拌合物向前方推移,同时振捣密实。对摊铺设备不能振捣处,采用振动器配合摊铺设备进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且强度合格。当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多或缺材料时,应组织人工及时清除或补充,然后前后移动摊铺整平机整平提浆。 摊铺整平机每作业单元的适宜长度为15m左右,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进行前进振动、后退静滚的方式作业,反复进行2至3遍。 1.3.5 机械抹面 混凝土摊铺完后分两次进行抹面。第一次采用驾驶型抹光机收浆,控制局部平整度;第二次在混凝土终凝前采用驾驶型抹光机进行收面。 1.3.6 混凝土养护 两次收面完成待混凝土凝固后,及时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防止风吹和烈日暴晒。在覆盖前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混凝土表面若出现塑性裂缝和干缩性裂缝可采用再次收浆的方法消除。养护周期不得小于7天。 2.特殊保障措施 2.1 雨天施工保障措施 2.1.1 认真检查、落实各种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防潮措施。电气设备的放置位置应选择在干燥较高或用干燥物体垫起,防雨盖或防雨罩必须齐备;各种电气设备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措施必须绝对可靠;架空线路的架线杆必须牢固,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各种导线绝缘必须良好,缆线易受损的线段应采取保护措施;行灯变压器必须有防雨防水措施,其金属外壳及二次线圈均应接地或接零。凡被雨淋、水淹的电气设备应进行干燥处理,待遥测绝缘合格后方可再行使用。 2.1.2 施工前准备好必要的雨天覆盖用品。 2.1.3 雨季施工,必须落实各项排水措施,不但要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的需要,还要
2
保证施工地区的民房及其它建筑物和交通干线等不被不淹。 2.1.4 雨季还要注意现场存放的预制构件、大型模板等重要物的放置情况,如发现因地基下沉而出现的构件、模板倾斜要及时采取加固或搬移等措施。 2.1.5 雨天施工时加强检测集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水灰比,砼和砂浆在终凝前要注意遮盖,防止雨淋,影响质量。 2.1.6 提前做好砂、石、粘土、水泥等材料的储备工作,不要因为原材料的储备不足,材料短缺而影响施工。 2.1.7 雨季施工要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的气象资料,合理安排,科学组织施工。 2.2 夏季施工保障措施 2.2.1 天气炎热浇筑合理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2.2.2 夏天施工,采取必要措施做好现场操作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2.2.3 操作人员上岗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2.3 紧急故障处理措施 2.3.1 浇筑前合理组织施工,检查各个环节准备充分后才开盘。 2.3.2 拌和站和预制场配置备用电源。 2.3.3 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工作,定期检修拌和设备等大型机械。 2.3.4 做好关键设备的备用工作。 2.3.5 做好拌和站的备料工作,提前修整好便道等工作。 3.质量保证措施 3.1 管理职责:树立全员质量意识,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把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为每个员工的行动准则和追求的工作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质量奖罚制;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严格按图施工。 3.2 产品标识:进入本工地的主要材料应挂牌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产地、分供方名称、进货日期、检验状态等;避免施工时误用和错用不合格材料。 3.3 过程控制:对施工中各工序严格进行\"三检制\",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序检验实行挂牌制;对特殊过程(工序)应编制专题施工方案,并认真实施;坚持持证上岗。 3.4 检验、试验:进入工地投入工程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严格坚持进货检验。做到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准投入使用。因特殊情况需紧急放行时,应经主管负责人签证同意才能使用。施工中坚持施工过程(工序)检验;砼、砂浆、钢筋焊接等取样保证取样频率,产品完成后进行最终检验评定、上报。 3.5 检验、试验、测量设备控制:投入本工程使用的计量器具、试验设备、测量仪器应按检验周期进行报审检验,检验不合格和未经检验的计量、试验、测量器具不能投入使用;杜绝提供有误的检验、试验、测量数据,确保精度。 3.6 不合格品控制:本工程各工序和产品不得出现不合格品。若一旦出现,应对不合格品(工序)认真进行标识、隔离、评审、处置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 3.7 纠正和预防措施:施工中针对不合格原因,收集信息,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和减少不合格品(工序)出现,把不合格品(工序)消灭在萌芽状态。 3.8 质量记录:按质量记录职责和分工,认真进行质量记录,填写各种签证,质量检验评定记录应随工程进行同步进行,不允许事后\"补课\",做到准确、及时、规范化。 3.9 培训:努力提高劳动技能。
3
4.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4.1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建立和健全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现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4.2 贯彻执行上级制定的安全措施,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奖罚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对安全重要部位和特殊环节要有专项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4.3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和自检自查制;以书面形式逐条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4.4 经常检查执行“十行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情况”,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坚持持证上岗制。 4.5严格执行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和处理。 4.6 认真开展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素质;经常组织安全检查,及时纠正和改进安全生产不利因素;工地悬挂醒目安全警示牌,提高安全意识。 5. 环境保护措施 工地生活区产生的垃圾和污水要集中运至批准的地点,不得随便倒入河海、湖泊、水库和农田。尽量避免给周围村民造成噪声污染或采取措施或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噪声、振动达到施工场界环境标准。 施工期间,应随时保持现场整洁,施工装备和材料,设备应妥善存放和贮存,废料、垃圾和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应从现场清除、拆除并运走,剩余的混凝土每次应统一拉走,不准随意倒放。 6. 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 6.1 施工工地合理布局,并有平面布置图; 6.2 钢筋、水泥等材料堆放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整齐有序、合理。 6.3 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要做到天天清扫; 6.4 安全防护设置要符合规定;电线要架空,设有配电箱、锁,工人要使用安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6.5 工地环境污水要畅通,场地四周要干净。 6.6 要有防火措施,厨房、厕所要清洁卫生。 6.7 工地要有保卫制度。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4
日期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