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学田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河北省大名县铺上乡小学程丽芳 【摘 要】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 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情境作文多类型作文快乐作文 一、课题的提出 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 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 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 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 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 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 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 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 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 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 习作。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 成了“教师命题一一学生写作一一教师改 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 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 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 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 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 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 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 不会创新,缺少个性。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 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 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 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 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 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 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 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 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 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 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 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 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 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 手写我口”(叶老)。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 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 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 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 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 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 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 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 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 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 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 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 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 文的特点提出来的。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 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 法。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 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 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 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 “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 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 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 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 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 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 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 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 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 能力十分有效。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 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 作个性。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 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 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 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 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 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 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 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 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 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 写出真情实感来。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 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 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 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 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我创设的四次 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 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 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 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 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 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 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 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 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 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 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 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 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 的。《桂林山水》的教案发表于近期的丰 台教育上。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 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 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 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 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总之,不拘 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 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不拘 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 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