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莉 2011.12.30.
这个学期开学初,根据学校的计划和一年级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小专题研究题目《低年级情境识字教学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利用游戏、课件、图画、音乐等方式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能力,在课堂上创设大量的教学情境,落实学生的识字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对低年级情境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组各成员积极思考情境识字的方法,并实践于自己的教学中,我们的实施策略有: 1、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2、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3、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4、拓宽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5、创设活动情境,学生快乐投入学习中。如教学生字“月”,教师像讲故事似的,边讲边画、边演示,把对字形与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教师先画一轮弯月,问学生:“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你们猜,月亮上有什么呢?(有桂花树)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根据月亮的模样,创造了表示月亮的这个字。起初就按照月亮的样子来写,后来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今天的“月”字了,然后,再教学该字的笔画笔顺,这样的教学,创设情境教学生字,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形象了,字形可以理解了,字义可以捉摸了。
在教学生字“鸟”时,我们并不是逐笔逐划地范写,而是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由树林想到了小鸟,又想到小鸟的体型、眼睛、羽毛,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鸟”字,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们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停栖在树枝上的小鸟。学生恍然大悟: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那一钩就是爪子,横折钩和一点自然是鸟的脑袋和眼睛了,而最后一横就是树枝。
除了平时教学注意运用情境识字方法外,我们组还利用教研活动和课余时间研讨,
确定了全校网络教研课《看菊花》的教案,经过几次试教,最终由方璐老师在全校展示。这节课的研修过程令人难忘,本来是赵钧老师上,但由于和青赛课冲突,就改为仅有三个月教龄的方璐老师上。小方老师没有推辞,马上积极备战,第二天就出了教案。一稿教案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第一次试教后,针对试教情况,我们决定改上第一课时,并重新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我们提出每一点的建议小方老师都认认真真地做了记录,并紧锣密鼓地改教案、改课件。之后的两次试教、每次修改中,小方老师不仅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而且能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于某个环节,我们让她反复练习,她也不厌其烦地练。
这节小专题网络教研课在侯丽娟、姚新莉、陈思红、赵钧、方璐老师的努力下,精心设计,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
如:让孩子通过开火车读生字词语拿到进公园的门票;
如:创设情境,走进公园看各种美丽的菊花,并巧妙地认识“公”“开”“放”几个生字。 如:创设情境理解“深秋”:你们知道深秋是什么时候吗?同学们,试想一下当一阵寒风吹过来,吹到你的脸上、身上,钻进你们的脖子里,你们会觉得怎么样?而我们的菊花怎么样?这样的教学设计降低了理解词语的难度。
如:设计课中操,能和看菊花情境联系在一起,既让学生放松,又在不知不觉中回顾了课文,可谓一举两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中操的效果非常好。
整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本组的小专题,利用有趣的课件创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或带领学生游览菊花,或让学生做动作理解词语,或让学生练联系生活说话,寓教于活动、情境之中,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孩子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关于我们组小专题的研究,老师们认为只有情境识字方法还不够,因为不是每个字都可以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于是提出了学生自主识字,这样就有了更多不同的记忆方法,补充了情境识字方法的不足,如:“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发挥集体智慧,把情境识字教学的探索继续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