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并实施开放的、多元化的幼儿园课程,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和打造一支适应开放性课程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渝中幼教再上新台阶。其具体目标是:
1.研究开放性课程的特点,为各幼儿园的课程建构提供指导意见。
2.研究开放性课程的目标、内容,提出课程内容建设的原则;探索开放性课程教育资源利用、开发的途径、方法。
3.探明开放式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方式,研究其指导策略,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 4.探索开放性课程多元评价的有效途径、方法。 (三)课题界定
1.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开放性课程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为前提构建的多元、动态,以培养幼儿开放精神、开放态度、开放活动能力为重点的的课程。它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开放:
(1) 课程目标的开放。强调课程目标的过程取向,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结合各园、各班幼儿的实际以及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特殊需要来确定目标。
(2) 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内容在范围、来源、组织、结构上多样化并富有弹性。 (3) 幼儿活动过程的开放。开放幼儿活动的空间、时间,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强调尊重与理解幼儿的各种行为。
(4) 课程资源的开放。让幼儿园、家庭、社区的物质和人文环境都成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5) 课程评价的开放。实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开放、多元,重过程评价、重日常观察、重个体的纵向发展。
3.本课题以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转变教育观念为突破口,通过研究实现办园水平和保教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 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是开放性课程的基本思想。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儿童是学习活动主体,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认为应该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选择和创造能力。人本主义思想还强调学习中的情感作用,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的控制者,而是儿童活动的促进者、向导和顾问。
2.开放教育理论开放教育的哲学基础,是把人定义为“沟通的动物”,人的生存和成长状况取决于人与他人的沟通。因而,开放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不应是封闭的、单一的,这将不符合人发展的需要。开放教育主张教育的多元化、灵活性、可选性,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拓宽“沟通”渠道,为儿童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了儿童智能的真正含义。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智力是多元的,它包括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既包含认知因素,又包含个性因素、动机因素以及情绪性因素。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也是不同的,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发展和利用每个人的独特性,关注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与全面发展的平衡点,注意为幼儿创设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陈鹤琴先生从办园的宗旨、培养目标、幼儿园课程、幼儿的发展、教师的要求等逐一进行探索,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他倡导“做中教、做中学”,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这些理论,对我们当今的课程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
重庆市渝中区15所一级幼儿园、4所二级幼儿园全体幼儿和保教人员。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 (三)研究步骤与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01年10月——2004年12月,经历了三个阶段: 1.学习、培训阶段(2001年10月——2002年1月)
研究初期,课题组组织了两个方面的培训学习:一是组织教师、园长的培训学习,邀请了市教科院和西南师大的专家举行现代教育理论讲座,并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二是组织研究骨干学习研究方案和修改、论证研究方案,提高了研
究人员的认识,促进了研究人员观念的转变。
2.研究、实施阶段(2002年2月——2004年9月)
课题组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两个层面来推进研究:一个层面是幼儿园的研究,重点研究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愉快教育、未来教育、艺术教育等多元化的园本课程及实施策略;二是从区域层面组建三个子课题组开展研究。我们建立了:开放性活动与师幼互动生成课程内容研究的子课题组、开放性课程评价研究子课题组、开放性管理机制与教育资源研究的子课题组。这样,使研究能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保证研究质量。 3.成果形成阶段(2004年10月——2004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编研究论文和案例,展示成果,鉴定结题。 三、研究的成果
(一)研究和确定了开放性课程的“三性”特征
通过研究,我们提取出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三性”特征: 特征一:多元性
多元性是开放性课程突出的特征,它体现在: ——课程文化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注重吸纳各种先进教育思想和文化,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本土文化特色,使幼儿与教师在多元文化课程的熏陶下,成为观念开放,具有民主、合作、进取等方面品质的人。
——课程内容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提倡多种课程并存,反对统一、封闭的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开放,各园在研究中逐渐形成各自的办园特色。
——课程实施主体和途径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是一种广泛人员参与的课程,除教师外,幼儿、家长都是课程的参与者、实施者。课程实施的途径也由幼儿园向家庭、社区、社会延伸。
特征二:动态性
开放性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生长的过程。从课程目标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活动的进程,特别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而变化。从课程内容看,它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关注、对幼儿体验的关注,从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中去生成、开发课程内容。从活动过程看,它主张在丰富的活动情景中,教师与幼儿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合作交流,共同体验,形成积极互动的过程。 特征三:发展性 以幼儿的发展为本,是开放性课程的宗旨。开放性课程就是要创设更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还注重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强调师幼互动、互促,共同成长,整体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以上三个特征的提取,对引导教师把握开放性课程的特点,指导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