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

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

来源:意榕旅游网


学院:税务学院 姓名:杨吉如 学号:0106110222

吉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西方经济学流派作业

使用对象:全院学生 模块名称:公共选修课 学分:2 考试形式:论文

评分论文选题标准 10分 得分 能力水平 分析论证 写作规范30分 30分 10分 成果价值 20分 总分

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

内容摘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被公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析,力图对凯恩斯主义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概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有了成熟的经济理论相辅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政府干预,扩大职能,稳定市场,增加就业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它诞生于“大萧条”时期,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根据。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扩大社会需求,具体讲就是增加消

费和投资。只有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他曾多次批评自由放任主张,认为在自由放任条件下,投资引诱不足,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很快,而利率由于制度和心理的因素不能以同样速度下降,就业和生活标准不能达到生产技术所能提供的合理水平。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要求政府扩大

职能。凯恩斯所指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的职能,以刺激消费和投资,达到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在刺激消费方面,凯恩斯指出,国家必须对消费倾向施加导向性的影响,刺激平均消费倾向。主张国家部分的通过税制,部分的通过限定利率,部分的通过其他手段对消费倾向施加影响。凯恩斯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会影响消费和储蓄,如果政府有意识地把财政政策作为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工具,财政政策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更大。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认为,长期利率的重大变动会影响消费倾向;短期利率的变动对消费没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在刺激投资方面,凯恩斯一方面主张国家采取措施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以刺激投资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张投资社会化,由国家直接组织投资。他的结论是,不能把当前提供投资的职责留在私人手中,国家能从长期观察,并根据一般社会利益,计算资本品的边际效率,应该更多的承担直接组织投资的责任,设法提高并补充投资引导。他主张实行中央控制,推行投资社会化,认为这是获得充分就业的唯一方法。

二.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经济思想

其思想渊源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传统货币数量说,其核心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最重要,提出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与经济增长率一样,除此以外不要对经济活动有任何干预。并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

(二)弗里德曼的政策主张

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货币政策主张是:由于货币需求是十

分稳定的,而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而且经济 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不起作用,因此中央银行应奉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运用公开市场业务保持货币供应量固定速度的增长,以实现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 货币主义极力反对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

理论,提出应推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使货币不致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所谓“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排除利息、信贷流量、超额准备金等因素,以一定的货币供给量作为惟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为了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避免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要使失业和经济增长分别保持在“自然失业率”和适度增长率上,就要控制货币供给量,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增长速度,将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与预计的 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上。

三.凯恩斯主义与弗里德曼货币主义

凯恩斯主义者与货币主义之间的争论是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

自由主义两大经济思潮论争的反映,前者属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而后者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但两者都不属于极端派。在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中,凯恩斯主义是靠近经济自由主义的;而在经济

自由主义思潮中,货币主义则是靠近国家干预主义的。这就决定了两者在政策主张上完全能彼此妥协、调和、渗透和部分合流。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矛盾统一体,既离不开国家干预,同时国家干预过多也会适得其反。这就决定了极端的国家干预主义和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都行不通,而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则长期成为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派,事实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可看成为两派不同程度的折中方案。 对于两派理论孰优孰劣的问题,既不能简单的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否定。应该看到,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不应当把经济的上下波动完全归咎于哪家经济理论的成败得失;再者西方经济理论总是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而又回避对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本质联系的分析,因此,就某一局部经济现象而言,每一家理论都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就资本主义经济整体而言又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两派争论主要是经验性的而非理论本身,它们对实证研究材料各取所需,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性,看来这种争论将持续下去,有的问题也不可能有结果。经济理论本来就更多地依赖于实证研究。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医治资本主义的顽疾,

但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些理论是毫无是处的。如凯恩斯主义强调从增加投资,发展生产的角度解决就业问题;重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都不能说是错误的。又如,货币主义者强调市

场的调节作用,强调尊重消费者意愿,主张实行非固定的低收入补助等等也不是毫无道理的。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理论,某种程度上对我们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四.凯恩斯主义思想在在我国的应用及评价

优势:我国经济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国经济。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国际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的出口使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中国政府对汇率管理相机抉择的控制力。基于这样的原因,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因为中国的汇率政策而受到影响。主权货币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创造一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作空间。因此,“现代货币”理论强调浮动汇率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它给保护国内经济提供了转圜空间。目前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这给国内政策的独立使用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从长期来看,中国还是应该进一步地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依赖。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中国最终将会减少外汇储备,从而使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演进。否则,中国将无法享有主权货币的优势,即在国内独立地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国经济不可能简单地依赖出口(美国对这一问题有非常好的理解)。当中国的生产能力相对于世界经济总规模而言足够大的时候,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将逐步减少。那时,中国甚至可能会变成一个净进口国。由于这些原因,中国最终将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并且为国内政策的

运用创造更大的空间,从而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几年来,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应:

(1)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回升的良好势头,使经济逐步摆脱衰退和通货紧缩的阴影;

(2)经济运行质量总体良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建立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3)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缩小; (4)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劲;

(5)启动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工程,以阻止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恶化;

(6)初步化解了银行风险,优化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充实了其资本实力;

(7)消除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恢复了公众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等等。

我国实施凯恩斯主义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确实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但它们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是有限的。首先,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推崇的财政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消费,以及扩大政府支出来弥补私人投资不足,进而解决就业,增加社会消费需求,并拉动私人投资。而货

币政策的实质则是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这也正是此次我国政府政策措施的实质。然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否起到预期效果,要取决于居民是否会增加消费以及企业是否会增加投资。而消费和投资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采取了政府投资方式,用于改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带动民间投资需求的力度相对较弱,长期实行政府投资,其效果是递减的。而且财政负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使扩张性财政政策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弊端:所以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经济政策是否可靠是一个具有高度意义的问题,但是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凯恩斯主义不能全部照搬的来发展中国。比如他的以政府开支增加总需求从而达到充分就业的理论,根本就不是为我国这样的转型期的贫穷国家而设计的。我们应该意识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虽然是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但其倡导的政策取向是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尤其是对金融危机下我国采取应对措施的趋向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但更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这些政策措施绝对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时刻依据客观实际的变化灵活组合,适时调整、积极应对、主动出击。我们能够得出的最肯定的结论,就是中国绝不应该采取绝对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应作为经济指导方针。

[参考文献]

[1]赵利蕊.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预测[J].财会研究,2010(05).

[2]滕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全面觉醒凯恩斯主义指导不全[N].21 世纪经济报道,2005(08).

[3]张维迎.我们不需要凯恩斯主义[J].商周刊,2009(05). [4]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J].商务印书馆.2006(07) [5]凯恩斯.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N].1936(09)

[6]余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质疑[J].经济经纬,2009(04). [7]景芳超.凯恩斯主义适用于金融风暴背景下的中国吗[J].时代经贸,2008(12)

[8].约翰逊.凯恩斯的革命与对抗革命的货币主义者.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C]-94-97

[9].胡代光.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他的货币主义[M].13-14

[10].蒋自强,史晋川.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C].119-125-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