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2021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卷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2021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卷

来源:意榕旅游网
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2021年度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一下·界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 △ , 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频频出现的表达形式,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 △ , 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 △ 。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 △ , 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 )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责任将无从谈起。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一而足 言不尽意 子虚乌有 无可厚非 B . 层出不穷 言不尽意 海市蜃楼 无可非议 C . 不一而足 夸大其词 海市蜃楼 无可非议 D . 层出不穷 夸大其词 子虚乌有 无可厚非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B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频频出现,不少读者对其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 D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了新形式,不少读者对其浮夸的文风感到

第 1 页 共 15 页

不适。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了适应“买家”不断变化的口味,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 B . 随着“买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C . 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D . 新闻媒体早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一下·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诗以前所未有的艺术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尽管唐代社会本身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有如杜甫所讲的“万方多难”的时代,但由于这种时代是紧接在盛世之后的,盛唐的精神文化影响仍然极为深刻,人们的胸襟气质还是跟其他时代不同,还有幻想,甚至觉得盛世还会再来。这时候,生活在人们的感受里即使是惨淡的,也还能够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使人们为之激动、为之歌唱,而一般不致对它麻木不仁。因而,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和精神美显得更加元气淋漓。

唐代那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但处在经济高涨中的唐人生活,在诗中一般地并不表现为平静、小康和满足。即使是日常的和平环境中的生活,在诗人的笔下,也往往显得浪漫而舒展,人们的精神、情思,不是像秋水般的沉静,而是像春水般的不安于平地,寻找浩瀚的海洋。人们觉得在自然身上发现了美,也就等于在自己生活中发现了美。

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原有的那些形态的美受到了破坏,美在生活中的比重,无疑是下降了。这时现实生活还有没有美,文学艺术还能不能反映出生活美呢?唐诗令人信服地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关,而且可以用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表现出来,唐代安史之乱之后,以杜甫为首的一批诗人在缺少亮色乃至乱离苦难的生活面前,就是这样地作了反映。不过,他们这时所表现的生活美已不再是“美的生活”,而是生活中某些美的成分、素质或品格,通过作家的审美处理,所给予人的美的感受。安史之乱中,人们承受着牺牲,用血肉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尽管这场斗争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杜甫等诗人怀着对人民崇敬的心情,从斗争中发掘了悲壮的美。

文艺作品需要有一种审美力量,常要有理想光彩的照耀。它不应只解剖生活和人性的异化,还应同时表现出一种回归力,这才是美的力量的更充分的表现。杜甫在《北征》中既痛心疾首地揭示了乾坤疮痍,又欣慰地写下了山

第 2 页 共 15 页

中幽美的自然景象和与家人团聚的场面,也是表现了对于恢复人间正常生活的向往。从这些优秀作品里,我们有理由引出这样的信念:艺术应再现生活美和人的精神美,应有一种扬弃异化、指向健康生活的回归力。生活美和精神美的发现,只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唐代那样一个社会,在封建时代固然得天独厚,使唐诗有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表现,但唐代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对我们也有启发。由于他们特别倾心于生活,热情地加以追逐,他们的生活内容也就丰富而充实。这有力地成全了唐诗,使之与书卷气几乎绝缘。唐人不是靠把学问演绎成诗,也不是以思考代替生活,他们亲自置身于生活浪潮之中。对于时代潮流的涨落、生活的冷暖,有着直接的切肤的感受,从而表现了对于实际生活的最热心的关注和从中迸发出来的真正歌哭。

(选自《唐诗风貌》,有删改)

(1)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唐诗既是一个时代中人们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唐代繁荣昌盛时期生活美的真实反映。 B . 盛唐时期的诗人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因为他们总是带着一种诗意去看生活。

C . 唐诗的生活美和精神美元气淋漓,是因为人们即使感受到生活惨淡,但仍为生活激动、歌唱,不麻木不仁。 D . 唐诗往往并不表现为平静、小康和满足,显得浪漫而开展,此时诗人正处在经济的高涨中。 (2)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提 JLH论题,文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增强论述力度。 B . 第三段运用杜甫等人的例证,论证了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诗人们用激动人心的艺术来表现悲壮的美。 C . 杜甫的《北征》有力地论证了文学作品应该解剖生活和人性的异化,也应该同时表现出一种回归力。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逻辑结构,论述从盛唐到安史之乱,唐诗反映的生活美从元气淋漓到悲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等诗人所表现 iLH来的生活美是生活中某些美的成分、素质和品质给予人的美的感受。

B . 生活美与精神美的发现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应该具有一种扬弃异化、指向健康生活的回归力。 C . 诗人在安史之乱后仍能用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美,说明社会动荡有利于提炼生活中的美。 D . 唐代诗人的生活之所以能够丰富而充实,一是唐代社会的发达,一是他们对生活倾心并热情地加以追逐。

第 3 页 共 15 页

3. (9分) (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材料三: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提供文体设施等。所以,面向老年人,需要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尽量保证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

第 4 页 共 15 页

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但是由于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所以,施行全国统筹,在目前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 .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是统筹资金的大难题;但是经过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之后,这个难题会迎刃而解。

C .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 . 材料二的图表还提醒我们,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物质、文化等的基本需求,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的一部分功能也要向养老行业转移。

B . 政府要提升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等服务。

C . 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D . 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社区老年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3) 你的叔叔想跻身养老产业,但由于对行业缺乏了解,有些迷茫。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理解,给叔叔提两点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第 5 页 共 15 页

4.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第 6 页 共 15 页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第 7 页 共 15 页

B . 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 . 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 .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 . 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 (3)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6高三上·阜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①,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

第 8 页 共 15 页

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 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注】①子本相侔:等到本金和利息相等的时候。(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因:按照 B . 禹锡亦在谴中,当诣播州 诣:前往 C . 虽重得罪,死不恨 恨:怨恨 D . 士穷乃见节义 穷:困窘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子厚才华横溢、政绩突出、人格高尚的一组是( ) ①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③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④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⑤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⑥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A . ②④⑤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⑥ D . ③⑤⑥

第 9 页 共 15 页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宗元祖上就曾做过显要的官职,父亲柳镇为了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而且柳镇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B . 柳宗元从小就才华非凡,通达事理,他年纪轻轻就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赞誉,柳宗元主动投入那些公卿显要的门下。

C . 柳宗元因为居官清闲,他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写出了不少经典散文。 D . 韩愈围绕“士穷乃见节义”这一观点,把“平居里巷”时的信誓旦旦和“一旦临小利害”时的落井下石进行对比,表达对柳宗元高尚风义的赞扬与肯定。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②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③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20高二下·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第 10 页 共 15 页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题目“田家”,从春雨春雷点出春耕。诗人细致地描绘“微雨”和“众卉新”,既写出万卉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B .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C .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D .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2) 请简要赏析诗句“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20·德阳模拟)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用汤汤河水,低湿洼地都有一定的限制来反衬男子变化无常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 《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当年被周瑜所困之地山水环绕、一片苍翠之景。 (3)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将早春与晚春相比,诗人更喜欢早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

8. (5分) (2019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下面是学校广播室广播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全市健美操大赛在即,时不我待。现拟定各班参赛同学于明日下午第三节自习课进行第二次赛前排练培训,上次排练全部会跳的几名同学,今天大课间到体育组找郑老师,共同商讨相关训练事宜。

9. (10分) (2020·抚顺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冠状病毒的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________。 冠状病毒可存在于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

第 11 页 共 15 页

多种哺乳动物中。________?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________。 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刺突糖蛋白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被冠状病毒感染。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三上·中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碰撞无处不在。海浪与礁石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

不仅如此,还会有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带来了成长,也擦出了火花,创造了奇迹。

根据上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4-2

4-3

第 13 页 共 15 页

4-4、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第 14 页 共 15 页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

8-1

9-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