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是茶树发源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茶早已融入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茶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而且是华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
关键词:中国茶、茶文化
概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自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记载以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陆羽《茶经》系统总结形成的茶文化,发展至今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
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礼规、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因此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
茶文化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形式为:以茶营生,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深度开发的潜能,发展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以茶会友,以茶联谊,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提倡“和为贵”,调节社会人际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茶代酒,以茶倡廉,提倡茶德和茶人精神,以茶养性,提高人类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茶作诗作画,以茶歌舞,以茶献艺,茶乡旅游,倡导高雅的艺术享受,美化人们的生活;以茶为食,以茶设宴,提倡茶为国饮,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饮茶健身,发挥茶的保健功效,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以茶为媒,以茶祭祀,茶禅结合,发挥茶的媒介作用和精神寄托作用。
茶文化的定义、内涵及社会功能 1.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它又融汇了儒、释、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了审美情趣,完善了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
2.茶文化的4个层次
(1)物态文化。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茶产品的总和。
1
(2)制度文化。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 (3)行为文化。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指人们由茶而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 广义的茶文化由上述4个层次组成。狭义的茶文化侧重于研究第3、4两个层次。
3.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1)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2)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
(3)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茶文化是雅静、健康的文化。以“和”为核心,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2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是格调高雅、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体系完整。 1.格调高雅
喝茶,谓之品茶,是一种精神享受,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赏茶之色、闻茶之香、品茶之味,还可以提神益思,令人神思飞扬,领悟到至深哲理、人生妙趣。以茶待客。为君子之交;品茶清淡,为高雅之举。于是,以茶道为核心,便产生了茶艺和茶礼。
2.思想深刻
喝茶.不能浅尝辄止。要领会其深邃思想。饮茶行为体现了茶之精神。中国的茶道,内涵深远,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释、道诸家之精髓,讲究与自然协调平衡,与人沟通理解,可谓积极进取而不偏执暴躁,和谐宁静却不消沉遁世。
3.内涵丰富
中国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中国老百姓离不开茶,中国文人尤其嗜茶,在中国文化史上,茶诗、茶词、茶谚、茶联、茶故事、茶歌、茶舞、茶戏、茶画,还有茶文,都占有一席之地。茶与宗教有不解之缘,与礼仪习俗密切相关,深入到了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之中。中国茶道思想,大至兴邦安国、宇宙人生,乃至伦理道德,小至行为举止、细微末节,内涵十分丰富。
4.体系完整
中国茶文化的体系完整,主要体现在其物质与精神、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结合上。中国饮茶,历来讲究形式,讲究茶、水、器、火、烹、制、品饮,乃至环境,但是绝不拘泥于此,讲究变通,主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成熟发展。
中国茶道的创建与发展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句中:“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封演《封氏闻见记》中也提到,陆羽《茶经》设茶具二十四事,远近倾慕,常伯熊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茶道烹饮技艺的主流是“煮茶法”(即煎茶法)。陆羽《茶经》中总结的煮茶法包括:准备烹饮器具(煮茶釜、水勺、碗、瓢、筷子、火荚、水囊、茶巾等)和材料(火炭、净水、盐、茶等),经烤饼茶、碎茶、碾茶、筛茶、煮水、放盐、投茶、旋搅,育成带泡沫的茶汤,分茶汤,奉茶饮茶。陆羽茶道,讲究的是如何按照一定的程式煮好茶,类似现今的工夫茶艺;常伯熊是在陆羽的基础上把煮茶饮茶过程各方面广为润色,使煮茶活动富含艺术情趣和文化品味,富于观赏性和艺术美感,类似现今的茶道表演;修行类茶道是借助于煮茶饮茶,使思想升华或达到参禅修行的美妙理想境界,如卢仝《七碗茶歌》中所说的六碗茶饮后就到达“通仙灵”的境界,类似现今的“佛茶”。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