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伦理道德视域下新闻评论的失范现象及对策

伦理道德视域下新闻评论的失范现象及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学子论文选登I NEWS WORLD 伦理道德视域下 新闻评论的失范现象及对策 。张丹灵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异常活跃,也出现了新闻评论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如新闻侵权、诽谤、敲诈、欺骗等行为的发 伦理道德道德失范 生等。提高媒体公信力,防范伦理道德失范,需要提高社会各阶层的道德修养,改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让新闻评论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闻评论一、新闻评论的特征 些新特点。首先,新媒体提高了民众对新 闻事件的接触度和活跃度,同时新闻评论 也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关注老百姓的 利益,新闻评论员队伍也越来越多样化。 这为新闻评论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 对新闻评论伦理问题的判断并没有一个 确切的标准。个人伦理道德价值观和社会 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方式,也是媒体 的灵魂所在,它通过传播意见性信息来影 响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判断。新闻评 伦理道德价值观是影响其的主要因素。在 个人层面,新闻评论的伦理道德表现在不 诽谤他人名声,不侵害他人利益,不危及 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和作用:1、它所代 表的是媒体的观点或通过媒体发布的专 家观点。2、一般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 分析。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或老百姓所关 心的问题进行评论,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部分新闻 评论员缺乏责任感,发表一些对自己的声 誉、民众的信任、社会的和谐不利的言论, 新闻评论也面临着伦理道德问题。 二、新闻评论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及原 因 他人身心健康;在社会层面,则表现在不 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破坏社会安定 和谐,不损害国家社会团体利益。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新闻 评论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如侵权、诽谤、敲 诈、欺骗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安定, 3、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它是一种论说性文 体,主要靠鲜明的观点和见解吸引读者, 以专家言论为主,对人们的认识和行为有 引导作用。 在如今互动性强、信息量大、传播迅 1、新闻评论的失范现象 伦理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相处的各种 道德行为准则,拥有伦理道德观就是拥有 对正当行为、规范行为的反思能力。目前 制约。口 参考文献 阻碍了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如曾闹得沸 沸扬扬的陈永洲事件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陈永洲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收受贿赂发 表失实报道。他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中联重 速的新媒体市场环境下,新闻评论有了一 仍屡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正像陈力丹教 授在其《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一文说的 其“为受众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刺激或松 弛,赋予一种现实感很强的生活意义”⑦, 而这种刺激或松弛正是文化工业理论所 批判和揭露的。所以我们从文化工业理论 性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 (2) ①衣俊卿等: 20世纪的文化批 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次解读》[M].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53 ⑥梁锡山、陈祥华, 网络虚假新闻 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以“深圳最美 女孩”事件为例 [J】.《新闻世界 ,201 3 (6) ②[美]斯道雷著,常江译:(《文化 的角度去看假新闻的滋生和传播是有其 好的认识假新闻,将其置于文化的角度去 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M】.北京大学出版 ③④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 证法》,纽约,1972:157 ⑦陈力丹,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 [J]. 新闻记者 ,2002(2)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 院硕士研究生) ‘ 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的,它有利于我们更 社,2005:57 审视,帮助读者提高甄别假新闻的能力, 对新闻工作者和信息发布者进行监督和 ④包桂芹,(《文化工业:虚假的同一 责编:姚少宝 耪闻- 簪 2814年第6期 307 NEWS WORLD I学子论文选登 科的利益,给中联重科带来了无法挽回的 果显示有65%的调查对象对大众媒介产 生了“信任危机”。屡次发生的失范现象 成为了新闻评论事业发展和社会安定和 谐的绊脚石。199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 生朱令被人投放有毒物质铊导致中毒,这 无疑是当年一例爆炸性新闻。警方历时十 多年一直未侦破此案,引发了公众和媒体 的关注和讨论。随后的几年,各种猜测评 (4)对新闻伦理道德问题重视不够,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新闻法制保障了我国 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新闻评论也应该得 到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这样,新 闻评论中也许就会少许多侵权、诽谤、敲 诈、欺骗等失范现象。 三、避免新闻评论失范现象的对策 损失,同时也让《新快报》在读者的心中 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也影响到整个传媒 界的声誉。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以新闻工 作者为了取得独家新闻,获得关注度,增加 媒体收益而引发了诸多抢新闻事件,甚至 是“抢人”的尴尬局面。2012年的伦敦奥 独家采访权,不惜花重金安排“准冠军”的 父母的衣食住行。好让他们在其子女获得 冠军时准时出现在比赛现场,配合媒体作 一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首先是责任问 题。我们应该利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保 运会,一些媒体为了在赛后第一时间拥有 论铺天盖地袭来,有理性面对的,有激动 谩骂的,有冷眼旁观的,也有冷静分析的。 我们暂不讨论这些评论的内容是否有失 偏颇,这些大规模的评论,无疑对朱令案 障新闻评论事业健康发展。 1、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素养 在政治修养方面,应该树立正确的道 德价值观,学习并遵守正确的伦理道德规 范。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并 加强对政策方针理解的准确性。 在道德修养方面,应将人文关怀放在 第一位。不能因为缺乏责任心,在利益面 场“温情”的独家获奖报道。“抢评论” “抢评论”的案例屡见不鲜。大到国家政策 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让“投毒致人死 亡”这一错误行径变得人人皆知。以至于 在十几年后,同样的悲剧再次在复旦大学 上演。这种类情况是新闻评论起到的负面 作用,并且不易令人发觉,这不得不引起 亦是如此,它的误导性人们往往浑然不知。 方针的出台,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发生,小到 股市的一点“风吹草动”,人们的生活琐事 等等,都会出现一批活跃的“抢评论”者。 他们有的甚至连新闻的真实性都没有弄清 楚,就进行一番言论,发布一些不当的评论 件,网络上已有相关视频696个,相关文章 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2、引发失范现象的原因 前就放弃了基本伦理道德底线。同时,评 论员还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为理性分 (1)文化教育水平跟不上科学技术的 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信息,误导了广大受众。如针对陈永洲案 发展,导致对新闻的理解能力,分析判断 能力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 完善新闻评论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相 三万多篇,其中不乏对此次案件的评价分 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文化 关法律法规。重视调查和分析新闻评论事 析。大家众说纷纭,甚至有的人连陈永洲到 底是否“收人钱财、替人办事”都未考证, 就开始评头论足,这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实 在是令人堪忧。 教育上,中小学的普及率有了显著的提 件中的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以 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 性明显增强。即使如此,我国对新闻教育 事业的投资力度还不够,新闻相关从业人 员相当匮乏,老百姓应该具备的新闻理解 能力、新闻常识也远远不足,这就导致了 人们对新闻评论理解的偏差。 及事后的传播效果研究,预处理可能发生 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促进新闻评论事业 的发展。 另外,在我国专家情绪泛滥的情况 下,新闻评论引起的失范现象带来了公众 3、增加专家聘职难度,专家身份确认制 少数专家因利益驱使、知识匮乏、责 对于我国媒体业的信任危机,降低了媒体 的公信力。通常情况下,在新闻事件发生 任心缺失等等,造成对社会的误导,甚至 被人讥为“砖家”,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中 后,媒体会以事实为依据对社会热点事件 进行评论,对民众起着指导作用,对社会 各阶层起着监督作用。但是当媒介失去公 去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国公民 (2)言论的逻辑不够严密,容易误导 受众。萧伯纳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的专 业技术都是针对门外汉的阴谋。言论特别 擅长的领域时,所做的新闻评论也有失水 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 学院吴廷俊教授指出,作为当代的新闻评 论人,首先是要有责任感,要有对社会、人 民、历史负责的精神,必须是有感而发,否 则写不好言论。“专家时代”的“一言化” 信力,媒介的指导性、监督性等作用就失 是一些所谓的专家言论,在面对他们并不 对国内媒介公信力的评价参差不齐,喜忧 准。而受众作为“门外汉”却发现不了这 危机反映了当前我国在规范专家聘职问 参半。柯惠新在2001年进行的《北京奥 点,只能盲目的相信,容易产生误导。 题的紧迫性。推出专家身份确认制,加强 一运申办媒介传播效果研究》中,有两次北 京居民调查涉及到媒介公信力问题。其中 调查的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您对新 (3)责任感缺失、危机意识不足。在 舆论引导人的道德素养不失为一种提升 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下,不少评论作者在 新闻评论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口 分析新闻事件时缺乏责任心,出现了一些 参考文献 ①何怀宏:(《底线伦理 【M】.辽宁人民 出版社,1998:14 闻媒介所报道内容的信任程度”。结果显 分别达到了85.3%和91.2%。1988年,中 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对北京200名高 新闻评论有违伦理道德的现象,误导了广 不深入,认识不够透彻,相关素养缺失的 情况下,却对一些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反 映了危机意识普遍不足的问题。 示“完全信任”和“基本信任”两项合计 大人民群众。有的专家甚至在对事件理解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 播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职、高干和高知人士进行了相关调查,结 308 2014 ̄IE.flf6]f] 耔闻啦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