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2. 3. 4. 5. 6.
支架预压目的 .................................................... 1 预压荷载 ........................................................ 1 加载过程 ........................................................ 2 加载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3 测点分布及数据处理 .............................................. 4 预拱度设置 ...................................................... 5
1
32m简支箱梁支架预压方案
32m现浇简支箱梁支架预压方案
1. 支架预压目的
通过对现浇箱梁的施工支架加载预压,检查箱梁施工支架的承载力及其稳定性。通过测试得出在实体荷载作用下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参数,为后期箱梁施工中底模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保证箱梁结构线形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2. 预压荷载
支架预压拟对进贤溪大桥0#台~1#墩孔跨32m简支梁作支架预压段。根据规范要求,预压荷载为预压段箱梁自重+模板重量+附加荷载的1.1倍:(725t+106t+10t)*1.1=925t,加载采用1 m×1 m×0.6 m的C15混凝土预制块,每个预压块自重约1.5吨。预压块采用汽车吊配合进行预压加载。预压荷载分布要与梁体的实际荷载工况相接近。在腹板位置的压重与腹板承受的混凝土重量的120%相接近,约47kN/m2;其余底板位置的重量与其相应的混凝土重量的120%相接近,约18kN/m2。预压块应不大于3层。
预压块梁体中线
整个预压加载过程模拟实际混凝土施工时的荷载分布,按照先二端底板,再腹板,最后堆载顶板和翼板的顺序进行,并按60%→100%→110%三级进行加载,各级加载重量及间隔时间如下表
1
32m简支箱梁支架预压方案
32m现浇箱梁施工支架分级加载和卸载重量表
分级 加载前(0) 第一级荷载(60%) 第二级荷载(100%) 第三级荷载(110%) 加载值(吨) 0 555 841 925 0 持荷载时间 / 12小时 12小时 36小时 / 卸载(0) 3. 加载过程
箱梁施工“预压-卸载”试验流程图
预压前准备工作 完成“状态一”60%加载 完成“状态二”100%加载 完成“状态三”110%加载 持荷观测 卸载成为“状态二”100%的受力状态 卸载成为“状态一”60%的受力状态 卸载成为“加载初始状态” 预压过程的总结、抬高值的确定 测 量 监 控 加载过程中配重块的堆载形式如下图:
2
32m简支箱梁支架预压方案
梁跨中线堆码方向箱梁中线
当纵向加载时,从混凝土结构梁端支点处开始向跨中进行对称布载;当横向加载时,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加载前对底模标高测设原始数据,采用吊车起吊预制混凝土块到已铺设的底模上进行加载,采用分级加载60%→100%→110%的顺序进行,当加载到分级荷载重量时,停止加载,1h后分别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每隔6h监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进行后续加载。
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应间隔6h监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连续12h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支架预压可一次性卸载,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卸载完成6h后,对各测点再次进行测量,计算支架的弹性变形值;
4. 加载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试验准备(技术交底、人员、机械、材料等)→支撑体系按设计安装就位→全面检查→观测点布设标记→分级加载→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稳定静置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卸载→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稳定观测读数记录全面检查→观测数据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报告→整修调整待使用。
加载过程中对各个压重载荷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记录,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支撑体系进行检查,发
3
32m简支箱梁支架预压方案
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
加载全过程中,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由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协调。每加载一级都要测试所有标记点的数据。如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停止加载,对体系进行补强后方可继续加载。待观察完成后,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支架的弹性恢复情况。
5. 测点分布及数据处理
每个断面在底板的中心线、中心线两侧2.15m的位置共布置3个点,纵桥向在每个支墩及跨中共布设7个断面进行观测。在预压前用水准仪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每级加载完成后1h观测一次,以后每6h观测一次,全部加载完成后每6h观测一次,连续12h监测位移产值小于2mm时,方可卸载,预压荷载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从以上的观测资料中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值,为底模标高的调整提供依据。
卸载后测量数据-加载稳定后测量数据=弹性变形数据。
加载前测量数据-加载稳定后测量数据-弹性变形数据=非弹性变形数据。 认真做好各项试验数据的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中止加载,分析出原因后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能继续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后,应形成正式预压结论书,用以指导现场立模标高的确定。
支架预压时,除底板外,还需对支架基础沉降和支架纵梁扰度进行观测。
4
32m简支箱梁支架预压方案
900测点1测点4测点71100900测点19测点10测点13测点16测点2测点5测点8测点11测点14测点17测点20测点6测点9测点12测点15测点18450450550550450450底板测点平面布置图
6. 预拱度设置
(1)支架现浇箱梁预拱度主要由二方面组成。 ①架沉降变形量
施工时实际支架沉降变形量通过预压来确定。 ②梁体自身变形量
为抵消预加应力引起的上拱,箱梁须设置反拱,反拱应按抛物线设置,最大值设在跨中。本梁反拱理论值按终张拉+60天二期恒载140~160KN/m计算,拱度最大值25.7mm。
(2)预拱度设置 ①贝雷片桁架预拱度设置
各点的施工预拱度设置分别按:施工预拱度=支架变形值+设计预拱度。 设计预拱度=终张拉+60天二期恒载
②桥梁的设计预拱度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计算各点的设计预拱度,即:δx=δ(1-X/L)。
③预拱度值
贝雷桁架纵向预拱度设置值见下表:
单位:mm
点号 ①非弹性变形 ②弹性变形 支座 0 0 14.5m 实测值 实测值 10m 实测值 实测值 5.5m 实测值 实测值 5
跨中 实测值 实测值 5.5m 实测值 实测值 10m 实测值 实测值 14.5m 实测值 实测值 支座 0 0 2
2
50测点3测点2121521550 32m简支箱梁支架预压方案 ③设计反拱度 累计预拱度 0 0 -2 -14 -22 ①+②+③ -25.7 ①+②+③ -22 ①+②+③ -14 ①+②+③ -2 ①+②+③ 0 0 ①+②+③ ①+②+③ (3)底模顶面标高
预压前底模标高=梁底设计标高+支架变形值+δx 预压后底模标高=梁底设计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δx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