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涵洞工程

来源:意榕旅游网
7 涵洞工程

7.1 一般规定

7.1.1 以每道涵洞作为一个分项工程进行评定。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个部位和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

7.1.2 涵洞上的填土要求和路基相同。

7.1.3 跨径或全长符合涵洞标准的通道,可参照本章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7.1.4 带有急流漕的涵洞,可按涵洞及急流槽分别评定,再取平均直。急流槽按4.6节的标准评定。

7.1.5 预制混凝土构件(如管节、盖板等),应按照6.13节的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7.1.6 涵洞的桩基应按第6章的标准进行评定。 7.1.7 箱涵钢筋应按6.12节的标准进行评定。

7.2管 涵

7.2.1 基本要求

7.2.1.1 钢筋混凝土圆管外购成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并经工地验收后方可进行安装。预制管节必须按6.13 节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7.2.1.2 管节安缝宽度及填塞材料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办理。 7.2.1.3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2.2 实测项目 见表7.2.2。 7.2.3 外观鉴定

表7.2.2 管涵实测项目

项 次 1 2 3 4 5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涵管长度(mm) 管座宽、厚度(mm) 相邻管节管径≤1m 6 底面错口管径<1m (mm)

7.2.3.1 涵洞直顺,进出口平顺,无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2.3.2 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5 规定值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0 ±20 中间2处 +100,—50 大于设计值 3 用水平尺检查按头处 10 用尺量 用尺量3处 15 1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用水准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查20 规定分 35 10

7.3 盖板涵、箱涵

7.3.1 基本要求

7.3.1.1 预制盖板必须按6.13节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箱涵的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

7.3.1.2 沉降缝、防水层及台背回填土应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7.3.1.3 涵台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3.1.4 用做通道时,其净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3.2 实测项目 见表7.3.2。

表7.3.2 盖板涵、箱涵实测项目 项 次 1 (MPa) 轴线偏位2 (mm) 3 4 5 6 7 (mm)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和砂浆强度规定值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规定分 30 明涵 暗涵 20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50 ±20 ±20 查中间2处 +100,—50 大于设计值 ±20 用水平尺检查按头处 10 10 20 10 结构尺寸(mm)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长度(mm) 孔径(mm) 顶面高程明涵 暗涵 用尺量3~5处 用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用尺量 用尺量3处 10 10 ±20

7.3.3 外观鉴定

7.3.3.1 涵身直顺,涵底铺砌密实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3.3.2 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连接顺适,水流畅通。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3.3.3 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3.3.4 涵洞处路面平顺,无跳车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3~5分。

7.4 拱涵

7.4.1 基本要求

7.4.1.1 拱圈砌筑或浇筑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7.4.1.2 拱圈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方可拆架、回填土。拱圈出现裂缝时,必须查明原因,加以处理。

7.4.1.3 沉降缝、防水层及台背回填土应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7.4.1.4 涵台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4.2 实测项目 见表7.4.2。

表7.4.2 拱涵实测项目

项 次 1 (MPa) 2 轴线偏位(mm) 拱结构尺3 寸(mm) 涵台 4 5 6 7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跨径(mm) 长度(mm) 砌体平整度(mm) ±20 用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20 查中间2处 ±20 +100,—50 20 用尺量3处 用尺量 每侧墙用2m直尺查5处 10 10 5 10 圈 石料 ±20 用尺量检查5处 20 混凝土 30 ±15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10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或砂浆强度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或F检查 35 规定值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7.4.3 外观鉴定

7.4.3.1 涵身直顺涵底铺砌密实平整,拱圈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4.3.2 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连接顺适,流水畅通。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4.3.3 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5 倒虹吸管

7.5.1 基本要求

7.5.1.1 管节接头及进出口接缝必须进行防水处理,确保不漏水。填土前应做灌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填土。

7.5.1.2 管节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预制管节必须按6.13节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7.5.1.3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5.2 实测项目 见表7.5.2。

表7.5.2 倒虹吸管实测项目 项 次 1 2 3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涵底流水面高程(mm) 相邻管节管径≤>1m 4 底面错口管径>1m (mm) 5 竖井尺寸 (mm) 竖井高程6 (mm)

规定值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30 ±2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 用水准仪检查洞口2处,拉线检规定分 35 10 15 查中间2处 3 用水平尺检查接头处 5 ±20 ±20 ±20 用水准仪检查 底部

10 长、宽 直径 顶部 用尺量 15 15 ±20

7.5.3 外观鉴定

7.5.3.1 上下游沟槽与竖井连接顺适,流水畅通。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5.3.2 井身竖直,内面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6 顶入法施工的桥、涵

7.6.1 基本要求

7.6.1.1 基底应密实,并有足够承载力。 7.6.1.2 严禁带水作业。

7.6.1.3 工作坑的台背墙必须垂直桥涵轴线,并有能承受顶进力的足够强度。 7.6.1.4 节间接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处理。 7.6.2 实测项目 见表7.6.2。

表7.6.2 顶入法施工的桥、涵实测项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涵(桥)长<15m 1 轴线偏位(mm) 涵(桥)长15~30m 涵(桥)长>30m 涵(桥)长<15m 2 高程(mm) 涵(桥)长15~30m 涵(桥)长>30m 3 相邻两节高差(mm) 箱100 管50 箱150 管100 箱300 管200 箱+30,—100 管±20 箱+40,—150 管±40 箱+50,—100 箱30 管20 用尺量5处 10 用水准仪检查两端 50 用经纬仪检查 40

7.6.3 外观鉴定

7.6.3.1 顶入的桥、涵身直顺,一字墙或八字墙表面平直,无翘曲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7.6.3.2 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或引道连接面直平整,水流或车流畅通。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