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__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终止劳动关系 B劳动争议发生
C调解不成 D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
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__。
A赔偿金 B违约金 C滞纳金 D罚金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__。 A解除合同 B终止合同 C变更合同 D续订合同
4、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____规定。
A企业规章制度 B劳动合同 C法律法规 D集体合同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__内向人民提起诉讼。
A一年 B六个月 C一个月 D十五天
6、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__担任。
A职工代表B工会代表
C用人单位代表 D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
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__。
A解除 B自行解除 C撤销 D终止
8、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__。
A集体合同 B经济合同 C民事合同 D劳动合同
9、支付__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A临时工的劳动报酬 B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
C轮换工的劳动报酬 D雇佣工人的收入
10、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__天。
A56天B90天C105天D120天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
2、社会保险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
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
4、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概念比较题。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10分,共20分)
1、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
2、劳动合同、劳务合同
四、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我国对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2、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五、案例题(16分)
某邮电部门的女工,因拒绝周日送报,被认定为旷工,遭到用人单位的违纪处罚。该女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理由是:周日加班应与职工协商,职工有权拒绝,故自己并未违纪。仲裁机构调查情况如下:(1)该企业经劳动部门批准已实行以月为单位的综合计算工时制;(2)该企业实行轮休制度,该女工周日本应轮到休息,故其已有安排,但因其他职工病休,
企业要求其顶班,遭到拒绝。(3)如果该日女工上班,该月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该周的工作天数是7天。(4)按该企业的规章制度,旷工一天,除扣除当日工资外,还要扣除当月的部分奖金,企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